董其昌,一代大家董其昌,做了什么会惹得民怨沸腾?

本文目录一览:

  • 1、一人人品极差,连青楼女子都唾弃,为何他却得到康熙的大力推崇?
  • 2、董其昌,一流的艺术家,十足的恶霸
  • 3、董其昌本是书画才子,为什么晚年却成了恶霸?
  • 4、明朝权臣董其昌:一生劣迹斑斑,为何死后却被无数人崇拜?
  • 5、董其昌一辈子生活无忧,为什么偏要卖假画?
  • 6、董其昌是谁?
  • 7、一代大家董其昌,做了什么会惹得民怨沸腾?
  • 8、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认为书法要生对生的意思
  • 9、董其昌晚年为何沦落为无耻恶霸?
  • 10、董其昌在书画方面有哪些艺术成就?

一人人品极差,连青楼女子都唾弃,为何他却得到康熙的大力推崇?

因为他会拍马屁,把康熙的个人生活照顾的挺好,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只要是康熙让他办的事情他都能办到。清朝的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人品虽然比较差,但是他的书画艺术造诣非常高,在历史上被称为南董北米,而且受到康熙的大力赞赏。这个人就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董其昌。他因为书法好,有邢张米董之说,绘画也好,有南董北米之说。虽然他的人品不好,但是康熙却对他的书画大家赞赏。董其昌其人人品恶劣、性格变态,但是却凭借一手绝赞的书画技艺得到康熙推崇,死后谥“文敏”。不得不说,“字如其人”这种事一向是文人的互相吹捧,像董其昌这样的人也能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就是对它最大的讽刺。01、贪财好色、横行乡里董其昌出身寒门,因此养成了贪财的毛病。出名后,向董其昌求字求画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备上厚礼的话他连见都不会见上一面。有了钱之后,他就养了一批打手,借助他们的力量在乡中肆无忌惮。霸占良田、敲诈勒索还是轻的,强抢民女、谋夺家产也是屡见不鲜。直到有一次,董其昌逼死了书生范昶一家,并对他们百般羞辱,彻底点燃了整个松江府三县的民众的怒火。人们自发地聚集起来,将董家的家具等通通砸毁、搬走,最后点燃了董家豪宅,数百间房屋付之一炬,史称“民抄董宦”。02、融古贯今,自成一家书法上自古有”邢张米董“之称,即将董其昌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米钟三人并列;绘画上也有”南董北米“的说法,董其昌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可见一斑。董其昌善于向古人学习,但并不单纯地模仿,他认为“创意”是绘画的灵魂。凭借对古人书画技法的融会贯通,他自成一家,成为“华亭派”的领军人物。书法上董其昌同样追求吸收古人的书法精华,却又不去刻意模仿,因此他的字既有“颜骨”又有“赵姿”。董其昌人品卑劣,但他却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之一,他的风格、理论对后世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书法上,他以其淡雅的风格自辟一径,独领百年风骚;绘画上,他提出的”南北宗“理论更是成为之后300年作画的指导思想。正因为如此,康熙才对董其昌大力推崇。

董其昌,一流的艺术家,十足的恶霸

三十四岁前,董其昌仅是松江府董家汇里默默无闻的读书人一枚。靠着祖上留下的二十亩瘠田,勉强维持温饱却也并不富足。两次乡试接连落第,落魄时为了生计,一度拿起教鞭当起了教书先生。 后世对董其昌在书、画上的造诣极为推崇,其书法及理论甚至左右后世书坛。他提出“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坠恶道”,临学古帖方面极力反对“与真无异”,突破前人另辟蹊径。 跳出历代临古神似、形似、形神兼备三个层面,以展现书家自性本相为目的。为探究古人笔法笔意,董其昌还自创一套方法: 以兰亭用笔之意书米芾《天马赋》;以王献之笔意写怀素《千字文》……等。 毫不夸张地说,董其昌观点的出现,是书法临古观的一道分水岭。名声大噪后,历代书画作品若经他品题,身价顿时便飞涨。只是这个百年不遇的奇才,在十七岁时,却因为写出的字太丑而遭嫌弃。 据董其昌所撰《画禅室随笔》记载: “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按他自己所说,十七岁那年参加松江府会考,本来是拿了第一,只因写出的字,在松江知府看来太过“不堪入目”。结果,被换成了第二名。 事后,董其昌从临帖入手开始学习书法,终成书、画、鉴赏三绝的一代宗师。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董其昌考中进士。士子中举,算身一朝“咸鱼翻身”,从送报录报喜时的“改换门庭”起,巴结送钱的接踵而至。 明朝税赋沉重,按规定举人不仅免税赋,还有各项的福利。万历年间,走驿路、水路的货商,有的为逃避过路费,不惜花钱请个举人坐镇。 董其昌中进士后,先是供职于翰林院,还成了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后相继担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副使、河南参政等官职。平实地说,董其昌为官时,口碑并不差。 《明史》曾对其评价: “怡和易,通禅理,箫闲吐纳,终日无俗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翰林院时,他对老师的一个举动,就赢得士林一片赞誉。“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 老师病逝,董其昌告假护枢南下,一直送到福建大田县。后身为帝师,授太常太卿,三次出仕,为官十八年归隐二十八载。身居高位告病回乡后,自是不乏攀附之人。 此时的董其昌,“画风渐变”,贪鄙、横暴、老而渔色,俨然地方一霸。最终,演变出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在《骨董琐记》中,斥其晚年是: “思白书画,可行双绝,而作恶如此,异特有玷风雅?”。 “民抄董宦”事件发生前,坊间便流传: “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回乡后的董其昌,级别高于地方官,投靠拜其门下之人络绎不绝,靠收受钱财和不菲的润笔费,短时间内累积了不少的财富。 不仅妻妾成群良田万顷,就连游船也置了上百艘,一跃成为松江首富。原本落魄的穷书生,入仕为官展现的是恭谦一面,衣锦还乡时却是另一副嘴脸。既是一流的书画家,也是十足的恶霸。 即便是书画一事,为应付众多的求购者,董其昌竟公开找人代笔,以至于当时市面上就有不少的赝品流传。“民抄董宦”事件的起因,是已六十高龄的董其昌看中诸生陆绍芳佃户的女儿绿英。 其二儿子董祖常得知父亲心意后,带了人强抢绿英给老子做小妾。陆绍芳对董氏父子强抢民女十分愤慨,逢人便将此事告知,一时闹得人尽皆知。 民众早已对董家的恶行相当不满,有人更将此事编出一个《黑白传》的故事,甚至还有说书艺人到处说唱这个故事。董其昌怀疑是一位叫范昶的人在背后捣的鬼,便派人将范昶抓起来逼问。 受了惊吓的范昶最终暴病而亡,范母领着儿媳龚氏、孙媳董氏等到董家门要求给个说法。结果,董其昌父子指使家奴对她们大打出手,又将几个关起门来羞辱,其手段极为残忍。 官府即便收到诉状后,也是不闻不问,“封钉民房,捉锁男妇,无日无之”令人发指的罪行终于引发众怒。一连五天,各处飞章投揭布满街衢,大街上到处张贴声讨董其昌的大字报。徽州、湖广、川陕、山西等处受过董家欺凌的客商、民众纷纷加入。 五天后,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怒不可遏的民众冲进董其昌手下陈明的家,将数十间精华房屋尽行拆毁。而从上海青浦、金山等处闻讯赶来的民众,干脆一把火烧掉董家数百间的精美房舍。 第九天,依旧群情汹涌的民众又将董其昌建在白龙潭的书园楼居焚毁,珍藏多年的众多名家字画也一并付之一炬。事件发生后,朝野震动,董其昌带着家眷辗转多地四处躲藏,过了半年才敢回家。 按说,激起民愤这么大的事件,董其昌难辞其咎,可事件最终还是草草收场。朝廷之上,虽说与其私交甚笃主持朝政的唯一宰辅叶向高刚获准辞官,可董其昌仍有深厚的人脉。 且神宗皇帝疏于朝政多年,朝中党争剧烈,事件经苏州、常州、镇江三府会审后,官府也不敢得罪曾为帝师的董其昌,仅走过场般给出一个“奴辈不法,董宦未知”的结论。反而松江府的儒生有的被革去功名,参与打砸董府的部分人员,有的被处以极刑。 三年后,神宗皇帝驾崩,董其昌、叶向高等重新被启用,董其昌被授太常太卿,天启五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此时在松江府内再无人敢过问。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身居高位又在艺术上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仅董其昌一人。为官时,四处钻营;回乡后,鱼肉乡里成了地方一霸,有才情但缺人品。 到了后来,对艺术上的追求,更像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而进行的搭桥铺路。天启元年,魏忠贤专擅朝政,叶向高再度出山成为首辅,二人势成水火。 董其昌却能左右逢源投其所好,一边与叶向高套交情,一边又极力巴结魏忠贤,常为其书楹联赠画作。魏忠贤一倒,当即为东林党人题写碑坊、著文……,十足墙头草作派。 董其昌成为恶霸,既有自身贪婪蛮横的一面,也与明朝对艺术家较为宽容的氛围有关。有了高官的的身份,艺术家的头衔,反过来又成了有恃无恐横行乡里的资本。 因此,就连朋友陈继儒,也在《太平清话》中,借旁人的话狠狠地调侃了一番: “今日生前画靠官,他日身后官靠画”。 (本文同时发表于头条号、企鹅号)

董其昌本是书画才子,为什么晚年却成了恶霸?

董其昌年轻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有潜能的,并且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书画才子,但是在晚年的时候,他也渐渐地被社会的利益所蒙蔽双眼,所以最后也就变成了恶霸董其昌是书画才子,在书画方面很有造诣,但是在晚年却变成了恶霸,这是源于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强抢女子为妾,由此连累了董其昌,另一方面董其昌也是朝廷中人,难免会有敌人,他的敌人也有可能在背后放出这样的风声来诋毁他。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前期的生活经历让他膨胀了吧,所以他才成为恶霸。董其昌是明朝很有名气的一个人,做官方面一直做到礼部尚书,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文化方面他以一手书法闻名天下,而且他还是个收藏家,非常喜欢收藏各类画作,像富春山居图就是他的心头爱。像这样一位有才华的人在晚年却因为强抢民女而被民众打死,最终留下恶霸的名声,可以说让人非常惋惜。董其昌的生平董其昌出生在寻常民众家中,虽然家境不好,但是董其昌十分聪慧好学。在17岁参加会考的时候以一篇绝佳的文章差点拔的头筹。为什么说差点呢,因为当时考官看见他的字不好看,于是把他从第一名撤到第二。对于骄傲的董其昌而言这无疑是激起他的好胜心,于是他开始苦练自己的书法,临摹各大有名的书法家的字体,三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让他在书法上超越同时代的求生。一雪之前考官对自己的耻辱。民抄董宦这是野史记载关于董其昌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群书生将61岁的董其昌的家团团围住,最后抢走书画跟钱财,原因是董其昌强抢民女引起民众愤怒反抗。但是根据正史中记载董其昌谈吐非凡,谦谦君子的人,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我们再看当时的政治环境,明朝太子争夺地位,朝堂动乱,董其昌不愿意参加党派斗争,难免会遭受排挤,于是便告老还乡。回到松江一待就是六年。而且根据明史记载,董其昌回乡期间不愿意接受地方官的贿赂,因此被有权势的家族记恨,教唆民众去董其昌家中闹事。董其昌并不是恶霸由此可以看出,董其昌的心中满满都是艺术,不愿加入世俗斗争中。但是生在乱世要自保很难。再加上董其昌的人品过于无暇,而人们都喜欢看人设的崩塌,这也是为什么董其昌恶霸的由来。

明朝权臣董其昌:一生劣迹斑斑,为何死后却被无数人崇拜?

在收藏界有“捡漏”这么个特殊名词。所谓“捡漏”就是指“人们用极低的价钱来购买价值连城的宝贝”的事情。通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几率不大,毕竟这和买彩票中500万的概率有点类似。前些年,有个赵姓男子经常在收破烂的地方转悠,他的意图就是捡漏。1次偶然的机会,赵先生看到有个人卖废品,其中就有个画册与众不同,因此他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买下了画册,最终发现原来这就是董其昌的真迹,可谓价值连城。董其昌是明代的书画家,同时也是那会儿的大官。1633年,董其昌甚至官至太子太保。他本是松江人,才华非常出众。他的书画非常出名,甚至连清康熙、乾隆2代皇帝都非常喜爱其作品。1572年,17岁的董其昌开始苦研书法,并从《多宝塔》开始下手。业精于勤。1个人可以没天赋,但却不可不努力。董其昌本就才华横溢,加上他花费了大量汗水,因此书法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其《月赋》、《古诗十九首》、《临柳公权兰亭诗》3作让后人称赞不已。要说董其昌的画也很有特点。他留下的《赠稼轩山水》、《岚容川色图》、《关山雪霁图》、《昼锦堂图》4作代表了董其昌的巅峰水平。即使到了2020的今天,他的绘画作品就算放到国外展出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不过董其昌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却不怎么出名。按道理说,书法出色,绘画给力,这样的人应唐伯虎、祝枝山等大佬一样被人传颂才对,可他为何这么没存在感呢?原来这与他的人品有关。据《明史》所记,董其昌做人方面实在有些低劣。1589年,他中了进士,从此开启了做官生涯。后来他的官越做越大,同时也在家乡横行不法。欺男霸女好像是这些人的常规操作,而董其昌也不例外:他抢了胡宪副的姐妹,经常奸侮幼女,派人抢了学生家的丫鬟绿英;霸占周围邻居的土地。1615年,钱二在大街上讲关于董其昌霸占民女的评书,范廷芝则坐着听了起来。后来董其昌父子知道了,直接把范迫害死了。再后来,范家人前来讨说法,结果也遭到了毒打虐待。不厚道的董其昌把松江人几乎得罪遍了,加上当地官府又不敢管,所以他惹了众怒。再后来,百姓们团结起来围攻董府,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愤怒的人们直接拆了董家门瓦,后来甚至直接用火烧掉了董府。董家斗不过群情激奋的老百姓,只好搬家躲了起来。客观来说,董其昌的书画造诣很高,可做人方面却存在问题。如今他的墓地在苏州胥口镇渔洋山。

董其昌一辈子生活无忧,为什么偏要卖假画?

董其昌一辈子虽然生活无忧,但是卖假画的利润高,谁不想多挣点钱呢,这也是很正常的,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为卖假画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没有人会嫌自己的钱多的,董其昌也不例外。虽然生活还过得去,但是靠卖假画能过得更好,自然还是要卖的。虽然他的生活无忧,但是他非常爱好作画,主要是为了寻求一份成就感,想让别人认识到他。所以才会选择这一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董其昌是元代时期非常有名的字画家。他的一生充满着争议,也让这个人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董其昌可以说是松江派的代表人物,但就是这个文学造诣如此高深的人物,并且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尽然做出了制作假画和出售假画的事情。其实董其昌制造和出售假画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本人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一、因为当时的社会现象所致董其昌生活在明朝晚期,各文人受到心学、禅宗和佛学的熏陶许多人都有了创作灵感,逐渐的理学就站不稳脚跟。尤其是吴门画派和松江派引起的争斗让人们不再专注于传统的书画创作。在明朝初期时由于朱元璋希望绘画展示出大明朝旭日东升的现象,排斥元代清冷萧条的风格,并在宫中建立画院让众画家学画宋朝风格的画作。所以许多明代初期的宫廷画与真正的宋代画让许多人分不清楚。而董其昌生活的明晚期,正好是许多有钱人为了彰显自己是一个高级品味的人所以到处收集宋代的字画。对于董其昌来说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表现自己字画功底,所以才会制作和售卖假画。二、因为性格使然董其昌卖假字画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性格所导致的。董其昌的性格十分的要强,凡事都喜欢争第一。董其昌的童年过得非常的贫苦,他的父亲科考屡次不中,于是将所有的希望放在了儿子的身上。所以董其昌从小就刻苦好学,一心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是他的科考之路并不顺利。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去参加乡试,因为当时的县令觉得他的字不如别人的好,只能算是第二。于是他大受打击,从此刻苦努力练习。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董其昌的性格凡事都要讲究一个争字。所以才会有将假字画卖与自己的好友,来彰显自己文学的造诣可以鱼目混珠,并不比任何一个文学名家差。董其昌因为所处的环境和性格的原因,让他制造并出售假字画。这跟金钱没有关系,只是他想通过做假的这件事情来彰显自己文学的功力。否则按照他的才华、财力和文学上的影响力根本没有必要做这种事情。虽然他这种行为是可耻的,但因为他的文学造诣实在太高了,所以就算被人识破是假画也没有对他的造成任何的影响。

董其昌是谁?

董其昌,著名书画家。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享年82岁。董其昌画像董其昌擅长书画。在绘画方面,有南董其昌,北米万钟的美称;在书法方面,集各家之长于一身,使自身的书法有超越前人之势,在中国的书法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董其昌在而立之年后,进入仕途。但是仕途不顺,在朝廷里,几进几出。由于仕途的坎坷,让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便在辞官回乡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在专研学习前人书画经验,并自发组织坊间书画爱好者,和自己一同探讨书画方面的知识。并且大量临摹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名作,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开创自己的书法之美。后人对董其昌的书画成就评价颇高。清代年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特别推崇董其昌的书法,闲暇之余进行大量的描摹。除此之外,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成为文人画的创作指导核心。董其昌的书画成就对后世的书画发展影响颇深。在书法方面,他所著的《白居易琵琶行》、《金沙帖》等流传于世;他所绘的《昼锦堂图》、《疏林远岫图》等仍被珍藏于各博物馆。董其昌去世后,后人常去董其昌墓、董其昌故居瞻仰这位书画大师。董其昌,著名书画家。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享年82岁。董其昌画像董其昌擅长书画。在绘画方面,有南董其昌,北米万钟的美称;在书法方面,集各家之长于一身,使自身的书法有超越前人之势,在中国的书法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董其昌在而立之年后,进入仕途。但是仕途不顺,在朝廷里,几进几出。由于仕途的坎坷,让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便在辞官回乡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在专研学习前人书画经验,并自发组织坊间书画爱好者,和自己一同探讨书画方面的知识。并且大量临摹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名作,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开创自己的书法之美。后人对董其昌的书画成就评价颇高。清代年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特别推崇董其昌的书法,闲暇之余进行大量的描摹。除此之外,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成为文人画的创作指导核心。董其昌的书画成就对后世的书画发展影响颇深。在书法方面,他所著的《白居易琵琶行》、《金沙帖》等流传于世;他所绘的《昼锦堂图》、《疏林远岫图》等仍被珍藏于各博物馆。董其昌去世后,后人常去董其昌墓、董其昌故居瞻仰这位书画大师。

一代大家董其昌,做了什么会惹得民怨沸腾?

无论是艺术上还是学术上,董其昌都是伟大的。他的《画禅室随笔》以及所提出的“南北宗”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分水岭。而他的书法和绘画风格,则影响了明清数百年。但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像,一个在艺术上志趣高远、淡雅深邃的大师,同时却是一个淫棍和恶霸。从分裂的董其昌身上,可以再次反证所谓的“人品书品”论是多么不靠谱。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在明朝万历年间,董其昌已经是名重一时的书画大师,“为本朝第一”,“名闻外国”,并且精于品题(书画鉴赏)。入清之后,对董其昌的书画评价依然一路走高,康熙、乾隆爷孙俩都曾赞叹不已。“今日生前画靠官,他日身后官靠画”,轻巧点出了董其昌凭权力成为画坛巨擘,又借书画交结政治盟友的高超手段。他善于打太极,对于人事极其精明,在仕途生涯中三进三退,腾挪闪跃,既在仕宦阶层中营造了谦逊超迈的形象,又攀上了世俗权势的巅峰。当他风头最劲时,谈禅解文、读碑作画、花前题字,月下吟诗,可以形容为京师第一忙人。那时,要是有报纸,有电视,他绝对是头版头条的新闻人物。就看他既是铁杆东林党人王元翰、创党前辈赵南星的座上客,经常请益,差点把门槛踩破,又是东林人士所看不上眼的李贽、公安三袁、陶望龄、焦竑、陈继儒的老朋友,来往密切,吃喝玩乐、高谈阔论;他既是首席阁臣周延儒的知音,得其庇护,又是大学士叶向高的知己,受到垂青。能够不分兰莸,走动两府,正邪通吃,皆表忠心。他不但出力支持为人所鄙视的阮大铖,为其奔赴说项,甚至对内廷有实力、有头脸的宦官,也断不了联络巴结,趋迎邀好。尤其对魏忠贤,更是卖力逢迎。……总而言之,其骑墙左右之得心应手,其人前人后之两面三刀,其八面玲珑之奔走讨好,及其书画墨宝的凌厉攻势,可谓无坚不摧、无攻不克、无求不应、无往而不利。尤其他身段灵活、进止得当,有可为时京师活动,无可为时作画卖钱,有险情时回乡避风,有压力时逃遁江湖,官越做越大,钱越捞越多。人称“巧宦”,这当然不是恭维他了,可见同时代人对他也是颇为诟病的。董其昌骄奢淫逸,老而渔色,时届花甲之年,犹拥多房妻妾,而其欲念膨胀,色心强烈,遂导致强劫民女,迫其为妾的事件发生。他之耽迷房中术、豢养方士,淫靡成风,自是明代颓废的士人习气。不过他更为变态,淫污童女,行事嚣张,倚财仗势,略无顾忌,惹翻了乡亲邻里。接下来,不思收敛,反而猖狂,更不择手段,进行打压,私刑逼供,欺人太甚,惹得天怒人怨。即使出了命案,还毫不在乎,反打一耙,告状在先。横行乡社的董其昌,被人呼为“枭孽”,称之“兽宦”,可见其为非作歹到何等地步。于是,民怨沸腾,终于爆发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春天,数万江南民众围抄董其昌家,并一把火焚之,就因为他地主而且恶霸,横行乡里,豪门加之劣绅,作恶多端。加之子弟不法,胡作非为,家人仗势,狐假虎威,劣迹丑行,贻祸家乡。老百姓积怨之深,民愤之大,早就恨之切骨,奈何他身居高位,官官相护,奈何他财大气粗,爪牙众多,只好任其横行。但这年春天,由于他强纳民女,采阴补阳,拘押民妇,剥裈捣阴,出了人命案,遂遭遇这场农民运动式的抄家。明代的史料笔记(如文秉《定陵注略》等)之中多有叙及,有位无名氏还记录下整个抄家过程,并搜集了与此案有关的官司公文,集成一册《民抄董宦事实》。民抄董宦发生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三月。按《民抄董宦事实》记载:从初十、十一到十二,控诉的大字报和传单沿街塞路,连妓女嫖客的游船也粘贴上了,整个华亭县乃至松江府都在大骂董其昌“兽宦”,儿童妇女竞相传播“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的民谣,安徽、湖广、川陕、山西等处客商也参加到揭发批判的行列中来。府县政府见百姓拥挤街道两旁,害怕激成大乱,赶紧羁押民愤极大的董家恶奴陈明,当众打了二十大板,并连忙贴出告示,命令聚集的百姓快快散去。董家见势不妙,找来打行一百多人连夜入宅防御,谁知上海、青浦、金山等地听到消息,也赶来报怨,数万愤怒的百姓围住董府。十六日上午,百姓于两方对峙之中趁机放火,边拆边烧,将董家数百余间画栋雕梁、园亭台榭烧成灰烬,大火彻夜不止。在中国文人中间,为独一份,在世界文人中间,大概也是独一份。围攻民众,成千上万,四乡八里,啸聚而来,焚其屋舍,毁其资产,砸其牌匾,殴其家人。民抄董宦,野史流传,江南一带,家喻户晓。董其昌的文名虽甚,但不敌其秽名更大,是其一生中最大尴尬。 明 董其昌《栖霞寺诗意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在中国,文人被抄家,可谓家常便饭,小菜一碟。但此次民抄董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破坏之重,是破天荒的。董其昌遭遇的大场面,人山人海,号称百万,这数字有夸张成分,事属必然,但那些天里,外地群众齐聚松江,本地百姓围观起哄,闹事风潮裹挟十来万人,当是可能的。由于其最见不得人的肮脏一面,劣迹斑斑,暴露无遗。这段顶风臭四十里的秽史,使古往今来的拥董的粉丝,对此公两面性之强烈反差,无法解释。一个大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主恶霸,一个为世所公认,书画双绝的艺术大师,两者之间,可有一丝一毫相同之处吗? 疏林远岫图 董其昌 天津博物馆藏时至今日,提起董其昌,仍有人不自觉地冠以阶级斗争时代的“恶霸地主”四字,而在当下一切可以娱乐的时代,又有闲人戏谑地冠之以“上海小男人”之名,历史与人世的播弄每每想来总让人心惊,董其昌当然不是一个完人,但绝非恶霸,更非当代闲人嘴中的“小男人”,董其昌的政治雄心与文化抱负自不可等闲视之,虽说最后做到了南京的礼部尚书,不过却多是名分而已,在晚明混乱的现实中他的最大理想依然是归隐乡里(尽管他在松江曾遭遇过一次人生巨大的打击),寄情于书画,以画为禅,就像他所喜爱的陶潜与王维,乃至竟多以冲淡超逸为衣,有意无意间成为一代书画宗师辈人物。时人及后人都对董其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思白书画,可行双绝,而作恶如此,异特有玷风雅?”董其昌,身为精通诗、文、书、画的文化学者竟作出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令人倒吸一口凉气。如果说赵孟頫、王铎、张瑞图等书法家有人品争议的话,那董其昌的人品之劣毋庸置疑了。只是以这样的品行,能够创造出引领数百年的杰出艺术佳作,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认为书法要生对生的意思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认为书法要生对生的意思是生疏。人物介绍: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万历十七年(1589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历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因病辞职。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继位,授太常少卿、国子司业,参修《明神宗实录》。天启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因事辞官。崇祯五年(1632年)任太子詹事。崇祯七年(1634年)回归乡里。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晚年为何沦落为无耻恶霸?

董其昌在中国书画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字、画都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流派,而且对后世的山水画大师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后世之人对他的人品评价并不高,虽然这丝毫不影响他在艺术上的成就,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强抢民女董其昌历经大明几朝,他生于嘉靖年间,死于崇祯年间,活了八十多岁,在古代中国,他是绝对的高寿之人。董其昌在几朝都入仕为官,官声一般,这主要是跟他的职务有关,他主要做的翰林的文笔工作,这里的工作既不出彩,也不立名。万历中期,董其昌为了避朝中的“国本之争”,申请隐退回家,过了十年的休闲生活,他潜心写字作画,但是他的儿子可没闲着,仗着老爹曾为京官,虽为翰林,但好歹能唬住人,就有点飘了。事情缘起一个侍女,想要改换门庭,从秀才陆兆芳家改投董其昌家仆陈明家,陆家不干,董其昌的儿子一向跋扈惯了,给仆人陈明出头,带领人去陆家把这个叫绿英的姑娘给抢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工作跳槽的摩擦,只是董其昌的儿子实在是霸道了点。关键是这件事情被另外一个秀才给闹大了,这个叫范昶的秀才编排了一部评书《黑白书》来映射董其昌欺男霸女,强抢民女,董其昌一介书生,高雅文人被这么一顿无中生有的编排,非常的恼怒,就叫人吧秀才范昶带到家里来对质。董其昌的儿子那么跋扈,他的仆人去请范昶态度肯定也好不了哪里去,秀才范昶见到了董其昌后,立刻怂了,死活不认证是自己的编的《黑白书》,赌咒发誓不是他干的,董其昌到底是酸腐文人,既然你不承认是你干的,而且你还发毒誓,那么我们一起去庙里发誓,举头三尺有神明。秀才范昶和董其昌从庙里回来,没多久,范昶居然真的暴毙身亡,这下舆论就更加汹涌,认为是董其昌害死了范昶,于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一起围攻了董府,甚至对董家进行了洗劫,董其昌逃亡外地半年多才敢回来。这就是董其昌著名的强抢民女案,经过一代一代文人们的渲染、加工,董其昌人品低劣,道德败坏的名声是洗刷不了。董其昌比窦娥还冤!首先,秀才范昶曾与董其昌有仇,范昶参加过科举,而考官正是他的老乡董其昌,范昶想贿赂董其昌,董其昌拒绝了范昶,导致范昶落第不中;其次,儿子强抢绿英姑娘,是为陈明出头,与董其昌毫无干系,传到最后,居然说董其昌把人家姑娘给强办了,董其昌那年都六十多了;最后,如果范昶真是被董其昌迫害致死,自然有官府追查,那是刑事案件,董其昌作为一个退休翰林,没有那个能量搞定官府,万历年间的大明朝再怎么无政府主义,刑事案件还是有人管的。以上来看,单纯从这么一件民事纠纷案件对董其昌进行人品和道德的抹黑,这非常的牵强。那么为什么董其昌会受到如此的评论待遇呢?这就是第二个原因。文人相轻董其昌的大名在明朝中后期就如雷贯耳,他的书法有“邢张米董”的地位,更是被人称赞为有“颜骨赵姿”的风范,董其昌的绘画更是独创一派,倡“南北宗”论,是“华亭画派”杰出代表。董其昌负有盛名从明代就开始,他可以说在当时那个时代就铸就了一座山峰,令天下文人仰止,人名太盛,一定会招人嫉恨,董其昌更不例外,正好又发生了前面那起董家理亏的事情,这就被天下文人抓住了把柄,在艺术上达不到董其昌的高度,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来给他抹黑,以平衡自己内心的嫉恨。综上来看,董其昌艺术造诣肯定是无可指摘,但是他的人品和德行还是受到他盛名的影响,但是绝对不至于沦落到无耻恶霸的地步。

董其昌在书画方面有哪些艺术成就?

董其昌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享年八十二岁。董其昌肖像董其昌擅长书画。绘画方面,有“南董其昌”“北米湾中”的美称。在书法方面,它集各家之长,使自己的书法超越了前人,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董其昌是在建党后开始仕途的。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几次进出朝廷。因为坎坷的仕途,他的政治抱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当他辞职回到家乡后,他提高了自己的书画水平。在专门的研究所学习了以前的书画经验,组织书画爱好者在工作坊中与自己一起探讨书画知识。此外,他还临摹了王羲之、颜真卿等一大批著名书法家,从中得到创作灵感,创造出自己的书法美。后人对董其昌的书画成就评价很高。清代康熙帝和甘龙对董其昌的书法赞不绝口,并在闲暇之余做了大量描写。此外,董其昌的“南北宗”理论也成为文人画的核心。董其昌的书画成就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书法方面,他的作品《白居易琵琶行》和《金沙铁》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他的画作《金殿图》、《袁林秀图》等至今仍被博物馆珍藏。董其昌去世后,后人经常去董其昌墓和董其昌故居瞻仰这位大书法家。董其昌的诗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留下了宝贵的书画财富。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学者,董其昌也有写诗的经历。董其昌书法鉴赏董其昌的四首诗是《鸟笼夜》,《画家霜景与烟景混淆》,《丁有东燕山》。这四首诗的灵感来源于董其昌辞官回乡隐居。董其昌喜欢书画。隐居时,他漂泊于山川之间,寻找创作灵感。在他的诗《托里吉的夜晚》中,他在鸟取寺发现了一块古老的石碑,看了看,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未夕题词和碑文阅读”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董其昌35岁进入官场,但仕途并不顺利,这也反映了当前国家局势的不稳定。作为阿明王朝的公民,董其昌无法报效国家。他写这句话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后人说起董其昌,首先会想到董其昌的书画,往往忽略了他的学术地位。自然,他们会渐渐忘记他的诗。好在董其昌留下了几首诗,在阅读的过程中,得以领略其人格与品行。袁可立、董其昌董其昌和袁可立是明末两位著名的大臣。董其昌以擅长绘画和书法而闻名,而袁可立则因其诚实的建议而受到称赞。董其昌为袁可立题词。董其昌和袁可立早年相互欣赏,成为终生的知心朋友。讲述他们的故事。董其昌出身贫寒,一直想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他多次未能通过考试。后来,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大致说,只有一个叫袁可立的学者亲自参加科举考试,董其昌才会成功。董其昌到处寻找一位名叫袁可立的学者。经过几天的寻找,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董其昌从老家来绥阳做生意,遇到了一个气质非凡的男孩。经询问,男孩名叫袁可立。董其昌很高兴。知道袁可立家里很穷,他答应资助袁可立,把袁可立接回家,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后来都考了科举,一起顺利进入官场。虽然董其昌比袁可立大七岁,但他们已经成了终身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