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乳名 明朝十二帝的名字及绰号

目录导航:

  1. 朱棣乳名
  2. 明朝十二帝的名字及绰号
  3. 朱棣后代起名规则
  4. 朱棣读音是什么
  5. 明成祖一系名字是谁定的
朱棣乳名

朱老四,朱棣七岁前没有名字的...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1360年5月2日出生,1367年正准备登基称帝的朱元璋决定给当时他已出身的七个儿子的乳名改为正式名字,就是在这一年7岁的四皇子正式被命名为朱棣。1376年17岁的朱棣和一帮兄弟奉父皇朱元璋之命去外地就藩,他的封地是燕京北平,封号燕王。就封燕王之后的朱棣致力于同逃回草原的蒙古北元旧部之间的战争以捍卫明朝边疆,在这一过程中他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作为朱氏家族中的一员,他可能不是个好儿子、好兄弟、好叔叔,但是作为大明帝国的统治者,他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伟大帝王。

明朝十二帝的名字及绰号

明太祖(洪武)朱元璋、

明惠帝(建文)朱允文、

明成祖(永乐)朱棣、

明仁宗(洪熙)朱高炽,

明宣宗(宣德)朱瞻基、

明英宗(正统/天顺)朱祁镇,

明代宗(景泰)朱祁钰,

宪宗(成化)朱见深,

明孝宗(弘治)朱佑樘,

明武宗(正德)朱厚照,

明世宗(嘉靖)朱厚璁,

明穆宗(隆庆)朱载垢,

明神宗(万历)朱翊钧,

明光宗(泰昌)朱常洛、

明熹宗(天启)朱由校、

明思宗(崇祯)朱由检

朱棣后代起名规则

大体上还是按照朱元璋给安排的世系表:

1、名字必须是双字;

2、每一个儿子分支在起名时,中间的字是辈分的象征,要严格按照朱元璋留下的诗文来排序。

3、每一个儿子分支在起名时,第三个字都要严格按照“木火水金土”五行相生的顺序加偏旁

当时燕王朱棣的表普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伯怡和仲。可惜最后的公认皇帝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的太子是朱慈烺,再往后就泯灭于人了。

朱棣读音是什么

朱棣(di)第四声。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授封燕王。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死后,朱元璋孙子朱允文继位,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朱棣 (读音zhū dì )(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出生于应天(今南京),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

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他在位时,改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派郑和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缔造永乐盛世。1424年驾崩,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后明世宗改上庙号为成祖(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zhū dì)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在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中,朱允炆继位仅仅四年,朱棣便起兵造反,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开始了,无论是小玩子还是张楚楚,他们都没能改变历史。

最终,朱棣登基为皇帝,朱允文不知去向~

朱棣的读音是:zhu dì。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或称永乐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明太祖皇四子,安徽凤阳人,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夺位,经过三年的战争,最终胜利,杀害方孝孺,驱逐其侄建文帝夺权篡位自封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至今。

朱棣读作[zhū dì]。

棣有多种读音

[ dì ]

1、〔棣棠〕落叶灌木,花黄色。果实黑色,供观赏。

2、同“弟”:贤棣。棣友(兄弟友爱)。

[ dài ]文雅安闲的样子。

[ tì ]通:~通(通达,贯通)。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是明成祖或称永乐帝。

读音:zhū dì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1]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22]。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2][3],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4][5]。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6],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188]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7]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188]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188][8]。文化上,修《永乐大典》[9]。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188]。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249]、出兵安南[250][251]、派郑和下西洋[252]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253][254]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朱棣”读音:【zhu dì】古汉语的发音有些和现在不一样,像名字这类文字,大都是遵从历史学家的考证或者是约定俗称的习惯,大都是遵从历史学家的考证或者是约定俗称的习惯。

朱棣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那时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正打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给儿子起名字的。

正二十七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在朱棣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岁,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明成祖一系名字是谁定的

明成祖是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朱棣缔造了众多空前的壮举,但却耗费了超过其他皇帝的民脂民膏。他既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是一个给大家带来沉重负担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