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三藩之乱的道理
- 撤三藩是什么意思
- 康熙平三藩是那三藩
平定三藩之乱告诉我们维护国家统一是最大的前提。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不能坐等失态扩大。
三藩之乱是清康熙年间平西、靖南、平南三藩王,借口清政府的“削藩”之议而发动的反清战争。清廷入关之后,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官降将充当前驱,从事招抚及武力镇压。
在明朝降将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为王,形成了三藩。 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康熙十二年(公 元 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撤除。
撤三藩是什么意思康熙撤三藩指的是三藩之乱,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
撤藩是什么意思
撤藩是中央收回以前因血缘关系封给子孙或封赏有重大功勋的臣子的领地的行政权军事权的一种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著名的撤藩有明朝时朱允炆削藩,清朝时康熙撤三藩。
藩王可能是宗室成员、军功功臣或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未宣布独立的地方势力首领,或者由天子册封统治某地区的统治者(这统治者将土地献上,然后天子再将土地册封给他)。藩王通常都有独特的名衔,这些名衔通常为地名或地域名,由天子决定。
但当中央王朝崩溃后,部分藩王的藩国(又称藩王国、列国)仍会存在(通常会不再承认藩属)。比如中国明朝时期的燕国,朝鲜国,缅甸国等。
康熙平三藩是那三藩三藩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为制止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平息吴三桂等三藩叛乱的战争。清初,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统称“三藩”),分镇云南、广东、福建,形成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年)八月,清廷下令撤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