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认谁为祖宗 朱元璋的真正历史

目录导航:

  1. 朱元璋认谁为祖宗
  2. 朱元璋的真正历史
  3. 古人对朱元璋文化的评价
朱元璋认谁为祖宗

曾想认朱熹为祖宗,但后来放弃了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召集朝臣给他编修朱家的家谱时,大臣们觉得他也应该像历代开国皇帝一样,给自己找一个有名气的祖先,提升下朱家的地位。而大臣们也给朱元璋找到了一个很合适人选,这个人就是朱熹。

朱熹是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学者,他集理学之大成,是闽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也在宋朝朝廷担任过比较重要的官职。朱家如果有这么一个祖先的话,地位马上就不一样了,完全不会辱没朱元璋皇帝的这一身份。

朱元璋差点就被大臣们说服了,但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这天刚好有个姓朱的小官要给朱元璋汇报事情,朱元璋等他汇报完后突然就问了一句他也姓朱,是不是宋代朱熹的后代。这个朱姓小官定了定神后,回答他说朱熹是一个大人物,他虽然也姓朱,但不是朱熹的后代。

朱姓小官虽然只是个小人物,却不愿意随便认名人做祖先来提高自己的身份。这让朱元璋茅塞顿开,一个小官尚且可以做到不乱认祖先,他贵为天子就更加不需要乱认祖先了。

朱元璋拒绝了认朱熹做祖先,他跟朝臣们说他就是他,他们家的确很穷,他要说实话。于是,朱元璋在自家的牒谱中,将自己祖上贫寒的情况写得清清楚楚,他就是通过白手起家,建立起了大明的基业。

后世之人才会知道这个拥有雄才伟略的皇帝,幼时家境贫寒,为了能活下去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这样的身世对朱元璋的形象没有丝毫影响,反而让他成为世人心中最有豪情壮志、地位最正的皇帝。

朱元璋的真正历史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唯一一位平民皇帝,也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朱元璋虽然出身卑微,但是有雄才大略,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用人方面,知人善任,对知识分子很重视。很多人认为朱元璋是一位残暴的皇帝,制定的律法过于苛刻。

正是因为朱元璋是从底层慢慢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当过乞丐、做过士兵,这些经历让他明白老百姓的疾苦,知道老百姓想要什么,也了解大臣们的如意算盘,所以朱元璋对官员腐败的惩罚极为严苛。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1]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

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256]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古人对朱元璋文化的评价

朱元璋被称为文化皇帝,是因为朱元璋制定了非常健全的管理制度。并且对于科举考试也进行了比较完善的整改,还有一些书籍之类的编撰都是有的。

他之所以成为一代雄才,主要还是靠了现实残酷的生活与斗争的磨炼。从学问方面说,朱元璋对哪个方面都不精,或者说都是一知半解,但因为经验的丰富和领悟能力的高超,他又对所涉猎的每一门学问都能提其纲领,通其大义。

朱元璋对知识的追求如饥似渴,而且涉猎十分广泛,诸如兵书与天文星占、四书五经、史书等,无所不读。

兵书与天文星占 战争环境,首重兵书。元璋后来成为一位大军事家,大谋略家,对经典兵学不仅有很高的造诣,而且苦学活用,出神入化,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由于从小没有学习的机会,在建立完帝国之后,他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知识分子的尊崇和重视,最终促成了他搭建帝国的战略布局。朱元璋深邃的目光里透漏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他本人十分反感“以无知役有知”的可笑做法。刚刚建明朝后,他就在诏诰中说:“朕统御以来,随所善而应是职,使有知而不妄。其前代必欲以无知而役有知,朕不知为何。”《明太祖文集卷三》朱元璋深刻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与管理的知识分子相差太多,为此他决心用后天努力学习,努力赶超这些知识分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