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忽必烈进攻日本,未能成功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台风吗
答案是未必。我看了很多史料,觉得日本水利专家竹村公太郎的分析更有道理,与其说蒙元军队败于台风,不如说是败于日本遍布泥沼的地形,使得蒙古骑兵没有办法发挥作用。
首先一点就是,蒙元军队并不是没有成功登陆日本,而是船舶靠岸后,陆地作战不利导致的覆灭。这样来看的话,台风的直接影响并不是很大,倒是台风带来的恶劣天气,有一些影响。
竹村在他的那本《日本历史的谜底——藏在地形里的秘密》那本书里谈到:
1274年的文永之役和1281年的弘安之役,已经在日本上岸的蒙古军队,作战非常奇怪——白天上岸作战,到了晚上返回船舱休息。接着,“受到暴风雨袭击时,船上的士兵与船一起沉入了海底,因为这个致命的原因,蒙古军队溃败了。”
竹村还引用日本已故历史学家樋口清之所写《逆·日本史》里的话说,蒙古人之所以返回船上,而不是在陆地上休息,原因在于受不了蚊群袭扰——欧亚大陆腹地干燥,没有蚊群,所以,樋口认为,蒙古人败给了日本的蚊子。
顺着这个逻辑,竹村进一步推导认为,蚊子原因也不确切,因为蒙古军队强大的原因,在于骑射军团和牛车群,但他们到日本后,受制于遍布泥沼的土地,蒙古人的牛车群和骑射军团就无法发挥作用了。
蒙古军队是进入到了福冈,但福冈也是个排水恶劣的地方,依靠牛马前行的蒙古军队,丧失了机动能力,但日本的武士们,却可以在这种地形上冲杀自如,地形的限制,导致了蒙古军队没有了优势。
这种推理,至少我认为逻辑上是没问题的。骑兵部队往往都是丧失机动能力之后,就很难敌得过训练有素的步兵,这不是新鲜事。
忽必烈两次征讨日本,一次是公元1274年,一次是公元1281年,全都失败告终,两次都碰到了台风。第一次是高丽打造的战船(当时忽必烈还没征服南宋),大军到达日本沿海还没大规模开打,就遇到了台风,战船互相碰撞,元军落海溺毙人数众多,忽必烈不得不下令撤退。日本人欣喜若狂,认为是“神风”救了他们,这就是日本“神风”一词的由来。第二次征讨日本,元军在日本沿海已经和日军交战了,两军对战接近两个月,元军打的很艰难,不料台风又起,虽然这时的战船已经是征服南宋后在江南制造的先进战船,但是元军落海溺毙损失超过了三分之一。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使第二次的战船已经很先进,但是缺少适合远洋的龙骨,根本抵抗不住强烈的台风。所以与其说是台风原因,还不如说是科学技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