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是什么时候统一中国的 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和统一全国的意义

目录导航:

  1. 忽必烈是什么时候统一中国的
  2. 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和统一全国的意义
  3.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4. 忽必烈的两大功绩
忽必烈是什么时候统一中国的

56岁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1294),元朝的创建者。蒙古语尊号薛禅皇帝。在位时间(1260-1294)。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

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

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1294年正月,忽必烈在元大都病逝,追谥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先后在各自的根据地开平和和林宣布自己为大汗,但忽必烈一方显然得到更多实力派人物的支持。

经过四年内战,忽必烈大获全胜,成为独一无二的大汗。

但他很快就不满足于大汗的尊号,他还要成为整个中国的统治者。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改名为中都,1271年,按照中国封建王朝的礼仪,颁布即位诏书,自称皇帝,建国号为“大元”。他是中国元朝的实际建立者。

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和统一全国的意义

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扩展资料:

元朝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

崖山海战,1279年宋元在崖山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宋帝投冮自尽,因此,崖山海战是元统一中国的标志。

元朝统一全国的章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历史意义:

①它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②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③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④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⑤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扩展资料


建立元朝

至元十六年(1279年),金朝降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灭亡。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中国的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蒙古灭南宋后,统治阶层出现了以许衡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官员之争。由于蒙古需要大量财宝赏赐予各封王,加上开支繁重,所以财政日渐紧张。

以儒臣派官员认为元朝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反之以色目人为主的理财派官员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于是这个问题在朝中没有停止。

忽必烈信任色目官员阿合马,设立尚书省解决财政问题。而儒臣则以受汉化更深的太子真金为核心形成一派,与阿合马抗衡。结果阿合马被刺杀,而真金也于其后得病而死。忽必烈仍然先后任用汉人卢世荣、西藏人桑哥等理财派官员以之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南宋西元1279年3月19日,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便背着这位刚满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覆灭。也称志着元朝实现了全国统一。

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 1,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2,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5,促进了蒙古历史的发展加速了其汉化和封建化.6,加强中央对全国各地区的统一管辖,加强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联系,促进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经过争议决定实行一省制,而废除唐宋以来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并立制,只设一个中书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宰相职权,元代中书省是一个权力日重,“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它标志着集权政治的高度强化。它适应了元朝长期统治不稳固的局面。六部为中书省的一个下属机构,形成了一省六部制。各部的组织和职能与前代基本相同。元朝还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并以中书省掌制枢密院。另外在元朝的中央设立御史台和宣政院。御史台负责监察,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机构的建立,使元朝能对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大一统封建国家实行强有力的管辖,对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元朝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忽必烈的两大功绩

是统一全国和奠定元朝的基础。
因为在忽必烈之前,中国大陆的局面非常分裂,各个地区的政权各自为政,社会秩序混乱,无法统一整个国家。
忽必烈继承了他的父亲成吉思汗的遗志,成功统一了中国大陆,建立了元朝,为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打下了基础。
此外,忽必烈还非常注重科技、文化的发展,他推行新法令、制定新法规,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使元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因此,忽必烈的这两大功绩,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的中国以及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元世祖忽必列(1215-1294),元朝开国皇帝,全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之孙。

元宪宗继位后,委他以漠南汉地军国之事。他有韬略,攻大理、南宋时,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宪宗蒙哥于1259年战死合州,次年在开平(今内蒙多伦西北),召集忽里台大会,被推为蒙古大汗,平定其弟阿里不哥争夺王位的反叛。

至元元年(1264)击败反叛者,至元八年,正式建立元朝,至元十三年,消灭最后一支抵抗的宋军,统一中国。

元朝建立后,他逐步确立了元的政权规制,制定了行省制度,这种制度对明清两代影响深远。

又在乌斯藏设立行政机构,以宣政院统领。确立西藏地区的僧俗政体,从而将西藏地区划入元的版图;

废弃了成吉思汗时建立的分封制,实行赐田制,从而使蒙古贵族转化为地主,大大加强了王朝政权力量;

在经济上提倡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兴修农业水利工程,下令将许多牧场归还农田,禁止掠人为奴,以解放生产力,并在皇朝内设立了司农司、营田司等,专门负责农业的机构;

有效的解决了汉族等民族上层,与蒙古族贵族的矛盾,不拘民族出身,任用贤才,这些作为确立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镇压蒙古旧贵族和大地主武装的叛乱,消灭分裂势力,维护并巩固了全国的统一。

第二,采用‘汉法’,改革‘旧章’实行革新,忽必烈即位前,北方汉族和各民族纷纷起来反抗,蒙古落后和野蛮的统治方式,致使北方的经济快速衰退。忽必烈即位后,他继承了过去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改变蒙古贵族的旧制度,限制蒙古诸王在其封地内专横跋扈。史书上说“依文制度,遵用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