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见周培公第一次见面是第几集 姚启圣最后结局周培公

目录导航:

  1. 康熙见周培公第一次见面是第几集
  2. 姚启圣最后结局周培公
  3. 周培公活了多少岁
  4. 伍次友给康熙推荐了谁
  5. 康熙对周培公说出了什么
康熙见周培公第一次见面是第几集

周培公初遇康熙是在《康熙王朝》第18集。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

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康熙四十年(1701年)死于任上。

《康熙王朝》里,康熙和周培公第一次相遇是在第十八集。

第18集剧情:

吴应熊修书吴三桂,说明康熙已定撤藩,但内部仍有歧议。新任云南巡抚朱国治拜见吴三桂,宣读康熙同意吴三桂请辞的圣旨,吴三桂表面表示尊旨,并处斩拒不同意撤藩之下属,还向朱国治家中送礼。

周培公露宿寺庙,来到冤女卖豆腐处巧遇康熙。康熙看了冤女诉状,见背面却是伍次友对周培公的推荐信,便邀周培公到茶馆一叙。周培公向康熙跪地叩拜,表明知道康熙身份。康熙令北京府衙护送被错抓的冤女回乡申冤。明珠来报,称云南巡抚朱国治奏折已到。

姚启圣最后结局周培公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一月,姚启圣还兵福州不久背部旧疾复发,很快病故,终年六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朝廷商议姚启圣修造船舶、军械虚报帑金四万七千两有奇,应予追缴。康熙皇帝感念姚启圣生前劳苦,免于追缴。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周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康熙时期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周培公在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噶尔丹反清时,他请命出征,任盛京提督。其诗作曾广泛流传,被收入《介庵草》。1701年,周培公卒于任上。

1、周培公

历史上周培公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

康熙曾亲自替周培公的亡母孙氏撰写祭文,可以说恩宠一时无两啊。而后在守孝三年后,周培公前往山东赴任,但是由于在任上他与山东总兵不合,再加上他本就不太适应官场上的条条框框,所以在当了三年的登莱道,他就辞官归隐了。后噶尔丹的反叛,赋闲在家的周培公又耐不住了,于是他就写了一道平叛的计策呈给了康熙,后康熙看了觉得很好于是就让周培公前往盛京担任提督一职,负责守卫边境的安全。直到1701年,在盛京护卫着大清边境11年的周培公,因病去世。

可以看出,真正历史中周培公的功劳和官职虽然没有电视剧中说的那么大,但是他的结局却要比电视剧中好多了,他并不是被贬到盛京,而是自己自告奋勇去了盛京帮助清廷守卫边境,而且在盛京提督任上干了足足11年,可以说深受皇帝的信赖,要知道盛京乃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能让一个汉人掌兵如此久,足以见的他有多受恩宠。

2、姚启圣

姚启圣在真实历史中的功绩比电视剧中的还要大,也更为传奇。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之时,姚启圣携家财随康亲王南征北战,屡立奇功,先是逼迫耿精忠投降被晋升为福建布政使,后又利用奇策将吴三桂麾下的大将韩大任收入麾下,之后更是协助康亲王收复漳、泉之地,因而又被晋升为福建总督。后又成功阻止台湾郑氏政权对于福建的觊觎,并斩杀郑英等大将,而被晋封为正一品。又收复金门和厦门,从而被晋升为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被授予可世袭罔替的骑都尉爵。之后在1683年,已是59岁高龄的姚启圣在协助施琅攻克台湾后,不久就病逝于福州。

可以说姚启圣这辈子就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曾经几次三番丢掉官职,但是却都能依靠自己的才学和智慧再次崛起,直至做到最后的太子太保,位列东宫三公的显赫地位。

周培公为康熙评定了三藩之乱,由于功劳太大,朝中大臣排挤周培公,康熙不得已把周培公贬到盛京,今天的沈阳,一是让周培公远离朝中,二是盛京是清朝的老家,也是更好的看护周培公。周培公临死前推荐姚启圣收复台湾,姚启圣收复台湾后康熙封姚启圣为西湖候,并赐西湖行宫和一些书籍。姚启圣的结局比周培公好了很多,但是都不能继续做官了,因为他们是汉人,不能功高震主。

周培公活了多少岁

69岁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周培公为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立下了不世之功。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遭到了朝中众多满洲大臣的妒忌,就连康熙皇帝都对其充满了猜忌,最终将其调任盛京提督,尽管这样周培公依旧保持了对于康熙皇帝的绝对忠诚,临终前不仅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更是将自己穷尽十年时间制作的《皇舆全图》尽显给了康熙,不禁让康熙感到了深深的懊悔与自责。

在这之后,周培公留任盛京提督,继续发挥着“余热”,直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周培公在盛京提督的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周培公活到69岁。周培公是湖北荆门人,先做了官府小吏,然后不断升职,依附其他权贵人士,帮忙出谋划策,深得为人之道,最后成为康熙身边最重要的谋臣,立下诸多功勋。因为满臣不满康熙将其调往盛京,多年后因病身故。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伍次友给康熙推荐了谁

伍次友给康熙推荐周培公。《康熙王朝》中伍次友写给康熙的推荐信,被周培公写成了诉状信。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周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康熙时期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周培公在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噶尔丹反清时,他请命出征,任盛京提督。其诗作曾广泛流传,被收入《介庵草》。1701年,周培公卒于任上。

康熙对周培公说出了什么

在历史记载和影视剧中,康熙对周培公说的话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周培公是康熙年间的一位汉人谋士和重臣,他曾经为康熙出谋划策,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等重要事件。康熙对周培公的评价和态度可以从其他历史记载和影视剧中得到一些线索。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对周培公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康熙很欣赏周培公的才华和智谋,对他委以重任,并在关键时刻听取他的建议。例如,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期间,周培公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康熙所器重。另一方面,康熙也意识到周培公作为一个汉人,可能存在一定的离心力和野心,因此有时会对他保持警惕和压制。

康熙对周培公的某些态度也可以从其他历史记载中得到印证。例如,根据《清史稿》等史书的记载,康熙曾经对周培公进行过褒奖和重用,但也曾经因为朝中权贵的排挤而对他进行过打压和贬低。总的来说,康熙对周培公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欣赏和重用的一面,也有警惕和压制的一面。

至于康熙对周培公说出的话,由于历史记载和影视剧中都没有明确的记录,因此无法确定具体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康熙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他的话语必然是充满智慧和策略性的,旨在维护清朝的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