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唐太宗主要事迹概括
- 求贞观时期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
- 初唐重要事件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喋血,一举消灭成、元吉的势力,成为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
李世民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外开疆拓土,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患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终南山别墅“含风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为“昭陵”。他的谥号为“文皇帝”。
贞观之治: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安定边疆:灭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平定高昌置安西都护府;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有:
1、唐太宗恢复了“均田制”,18岁以上的男子分田百亩,其中80亩为“口分田”、20亩为“永业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国家赋税的收入,并多少限制了豪强对土地的兼并。“均田制”为唐朝前期的富强提供了物质基础。
2、唐太宗推行了“府兵制”。府兵即卫士,由政府从民户中点集,21岁应征,60岁免役。卫士平时务农,农闲的时候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服役时要自备兵器资粮,分批轮流守护京城或边境。一旦有战争爆发,兵士们回兵府,由朝廷下令征集,交给大将统率。
待战争结束以后,大将回朝廷,兵士回兵府。这种从农民中征招,兵源比较有保证的兵制叫做“寓兵于农”。这种做法既把部分军需品转嫁到农民身上,减轻了国家的军费负担,同时,由于兵将不能长期相守,避免了有野心的将帅拥兵割据。
3、唐太宗还注意减轻赋税和徭役,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大兴土木,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由于采取了这些有力的措施,唐太宗在位的20多年中,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都发展到了空前的盛况,“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内一派繁荣的景象。
边境以外的一些部落都纷纷来归附,各国商旅来往更是络绎不绝。这时候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昌盛的封建国家。
求贞观时期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唐贞观年间讲的事件是:玄奘西游。
西游记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初唐重要事件618年,李渊废杨侑,称帝建唐,为唐高祖,改元武德
619年,初定租庸调法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带兵逼宫,李渊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即位
同年,突厥进犯长安,李世民在渭水畔杀白马与突厥吉利可汗结“渭水之盟”,突厥退兵
627年,玄奘天竺取经
628年,《大唐雅乐》修订完成
629年,李靖突袭东突厥,一战功成
630年,李世民被西北各族尊为“天可汗”
635年,李靖大败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