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说的有关于历史的话 唐太宗说以历史为

目录导航:

  1. 李世民说的有关于历史的话
  2. 李世民改历史是真的么
  3. 真正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像历史上说的一样吗
  4. 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什么意思
李世民说的有关于历史的话

李世民没有说过具体关于历史的话,但他的政策和行为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合并政治、经济和文化,实现了隋朝的统一,并开创了唐朝的繁荣和强大。

他重用人才、实行科举制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李世民还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李世民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 ,游幸无度,田猎不时。 ——李世民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李世民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李世民

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 ——李世民

睿智聪明,守之以愚 ——李世民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李世民

治安之本,惟在得人 ——李世民

李世民改历史是真的么

李世民改历史不是真的。每一个朝代接过前朝时,都会重新编修历史,以强化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和历史地位。

李世民也不例外,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重大的政治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建立了资格制度,这些改革都需要有一个合法性的基础。因此,在这个背景下进行历史编修,也是可以理解的。

是真的

史官在唐太宗之前,都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个体,所写的东西,皇帝本人是不能看的,即使是有对皇帝不利的负面消息也不能看,更别说改了。

可是到了唐太宗李世民之后,中国史官记载的历史就很明显的出现了篡改,从夏朝到唐朝将近三千年的皇帝不能看史官记载的传统被打破了,因为,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掉兄弟武力逼迫父亲禅位才当上皇帝的,本来他的皇位就是来路不正,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唐朝史官笔下的李世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功劳最大,封赏最少,还被兄弟迫害,最后不得已才起来反抗的,把他说的是一身清白,正因为自己心里有鬼,害怕后人骂自己,唐太宗以武力威胁史官,史官没办法,开始篡改历史,直至写到唐太宗满意为止。

李世民改历史的说法是没有实质性证据的传说,因此是否真实存在并没有一定的结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上理性客观的角度来探究。

在唐朝李世民时期,确实进行过多次修改历法的事情。但是从历史文献资料来看,李世民并不是直接亲自制定和修改历法,而是借鉴了当时的科学家和官员们的意见,最终形成了唐朝的历法体系。此外,唐朝的历法也并不是李世民时期唯一制定和修改过的,历经几代科学家和学者不断地整理、完善和更新,才形成了唐朝的历法体系。

因此,虽说李世民在唐朝的历时制定和修改中有所贡献,但其改历史的说法实则只是历史传说中的一种说法,缺乏确切证据和依据,需要在历史学家和史料学者的多个角度下加以考察和判断。

不是真的。

古代皇帝不得干预史官记录,所以皇帝李世民无法修改历史。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真正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像历史上说的一样吗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评价李世民一定要记住一点:

李世民是中国“亲自审定”历史应该如何书写的第一位皇帝。

这之前,皇帝们连“皇帝起居注”这种皇宫中的日志也不会去干涉的,史家自有传统,在春秋时代,记述历史的工作甚至是父子相传的职业,君主不得干涉。

司马迁的祖先就是周王朝专门写历史的“太史”,司马迁在西汉虽然被“宫刑”,并不是因为他写历史写的不符合汉武帝的意愿,而是因为他反对汉武帝族灭李陵,司马迁越界了,他可以如实写汉武帝为什么杀李陵(事实上司马迁也写了),但是不能在朝堂之上反对。

从李世民开始,中国再也没有司马迁,李世民抢走了笔杆子。

从情理上来说,这非常不要脸,尽管他也并不能胡写乱写已经发生的大事件,比如他杀兄逼父霸嫂子,李世民是掩盖不住的。

但是,李世民霸住笔杆子之后,却可以在一些历史事件的小细节上做文章,胡写乱写,比如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写的卑鄙无耻,酒囊饭袋,把自己写的委屈吧啦,英明神武。

实事求是的说,事实摆在那里,李世民英明神武是事实,委屈吧啦也就随着他说了,别人没有反驳的机会。

不过,说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制造了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却也不尽然。

大唐盛世的基础其实是杨坚父子打下来的,李世民父子抢的人家的胜利果实,还是亲戚家的胜利果实,李世民是杨广的侄子。

人是复杂的,象李世民这种人杰的复杂程度一定更复杂。

作为皇帝来说,他肯定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作为个体的人,李世民也肯定是一个厉害的人,一个人生成功的人。

但,题主问的是“李世民真像历史上说的一样吗?”

不是!

起码很多历史细节上肯定不是。

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什么意思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近义词: 以人为鉴 意思: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原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辩,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选自《旧唐书·魏征传》[今译] 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征去世了,就失去一面镜子了!魏征去世后,我派人到他家中,从他的书箱里找到一页奏疏,刚刚写成草稿,字迹都难以辨认,只是前面有几行,还稍微可以看清楚,这几行字写道:“天下的事物有善也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得以安宁,任用恶人国家就会动乱.朝廷大臣之中,君主对他们的感情有爱有憎,对憎恶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缺点,而对喜爱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长处.爱憎之间,是应该仔细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长处,斥退邪恶的小人毫不迟疑,任用贤良之臣没有二心,国家就可以兴旺了.”他留下的奏疏就是这样说的.而在我想来,恐怕难免犯这样的错误,公卿侍臣们可以把他的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我的过失就一定要规谏呀人类胜过动物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