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和赏瓶有什么区别 雍正红釉梅瓶历史背景

目录导航:

  1. 梅瓶和赏瓶有什么区别
  2. 雍正珐琅彩百花不落地拍卖价
  3. 明代宝石蓝与清代霁蓝釉的区别
  4. 什么红釉瓷器
梅瓶和赏瓶有什么区别

梅瓶是汉族传统名瓷,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赏瓶是雍正一朝最新出现的一种造型,专门作赏赐之用。其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赏瓶一般采用固定模式的纹饰,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青”“莲”合在一起,包含着清中晚期社会的意愿,希望时政“清廉”。

雍正珐琅彩百花不落地拍卖价

雍正珐琅彩百花不落地梅瓶起拍价70万

“百花不落地”,指的是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是清乾隆、嘉庆时期景德镇粉彩瓷器的花卉题材之一。此组珐琅彩百花不落地将军罐为雍正年制,品相完整,胎薄釉色正,每朵花每一笔都是美轮美奂,鬼斧神工。色彩斑斓,鲜花簇绒,但不会觉得庸俗,层次感鲜明,堪称绝世之作。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值得广大海内外藏友收藏。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

明代宝石蓝与清代霁蓝釉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第一、 最佳年代不同:其中明代宝石蓝以宣德朝为最佳;而清代霁蓝釉则以清康熙、雍正及乾隆期为最佳。

第二、器型及特点不同:其中明代宝石蓝主要为祭器和陈设用瓷,其釉色如蓝宝石,釉面匀净,呈色稳定;而清代霁蓝釉的官窑多有官款,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多是庙堂所用的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到雍正之后,器型较之前更加丰富多样,有梅瓶、玉壶春瓶、锥把瓶、蒜头瓶、天球瓶、壶、石榴尊、罐、缸、盆、钵、碗、盘、杯、洗、渣斗、高足碗等造型。

什么红釉瓷器

1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釉子清澈透明,光亮夺目;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釉子浓郁呈失透状。

2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足”,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所以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现象,由于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于郎红。祭红的另一特征是器口与足根处,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灯草边”;而郎红器要么没有“灯草边”,要么系“人为涂施的一层厚而含有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

3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显得活泼、灵动、多姿:器物口沿下露白,器身越往下色泽越浓重,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非常美妙。这艳丽的釉色,被看成一代绝品,是郎窑瓷的代表作。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暗红色或黑褐色,且会出现一环呈羽翅状的黑色纹理(俗称野鸡翅),又非常奇特;祭红则釉色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祭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5毫米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2毫米左右。

4用放大镜可见到,郎红的釉内气泡既细小又稀疏;清代祭红的釉泡相对较大、较稠密,而永宣祭红釉的气泡分布,则介于两者之间,不太稠密,然而,气泡却个子大,大得凭肉眼就能一目了然。

5郎红的釉层内开有大小纹片,祭红无纹。

6郎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桔皮纹现象偶尔有之;祭红大部分有桔釉现象,对比之下可见,明代的桔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桔皮纹则较乾隆朝大。

7郎红的底足与器内,或呈米黄色或呈浅绿色,俗称米汤釉与苹果青釉,也有少数底为本色的红釉底;而祭红的器内器外,均无此特征(指米汤釉或苹果青釉或红釉底特征)。

8康熙的官窑器自康熙十九年起大多带上款识,但郎红器均无款;而祭红器通常署有官款。

另外,郎红釉的器型以瓶与尊为主,祭红釉习见壶、碗、盘、洗、钵和瓶,瓶多为梅瓶与玉壶春瓶。器型上的这一差异,在甄别时亦不能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