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作客观评价 历史对魏文帝的评价

目录导航:

  1. 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作客观评价
  2. 司马懿对曹丕评价
  3. 魏文帝对曹丕的评价
  4. 曹丕是个怎样的人,四字词语
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作客观评价

曹操这个人,是乱世的枭雄,差一点就可以成为明君了,只不过环境条件不够。

他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在东汉那个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就在北方,所以北方的GDP基本占据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汉末群雄纷争,分裂的很严重,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杀的很凶,谁也不能征服谁,只有曹操能够脱颖而出,一步步巩固力量,这当然是乱世出来的枭雄了。

并不如小说《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阴险,曹操其实是很礼贤下士,开明的,富有胸怀,所以各派势力才能归拢到他的麾下啊。你要知道,北方各种力量纵横交错,董卓、吕布、公孙瓒、袁绍、袁术的各支力量,都被曹操整合起来,这是要很大功夫的,而且和他的心胸宽广能容纳人有很大关系。

有个故事就是说曹操的宽容:当初袁绍强大时,曹操手下有很多人暗地里想投靠袁绍,都给袁绍写了书信,表示诚意;然而曹操最终打败了袁绍,获取了那些书信,他没有去看,而是下令全部烧掉,给那些臣下吃了定心丸。这件事很能说明曹操的心胸。

并且,曹操不仅仅是军事上卓越、对人才很宽容,他自己也是文化思想很杰出的。

各位?要知道,在三国时期,产生了“建安文学”的流派,而曹操就是建安文学的典型代表啊。咱们中学就学过他的诗词,比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这样很多的短歌行名篇,这都是当时那个年代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也都是文学家。

所以如果曹操能统一全国,他在军事、用人、文化上,真的可以堪称是一代明君了。当然,因为历史条件所限,他只做到了部分,成为了枭雄,也是不错的了。

曹操人生最大的筹码是汉献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也非常有效,他利用汉朝的一切资源为他的曹魏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的文学素养,军事才能,唯才录用皆可称颂,唯独曹操对下一代没有一个系统的培养,良好的家训,最致命的是他意识到了司马家族潜在的危险而没有果断除掉司马家族,给曹魏政权带来了灭顶之灾。

司马懿对曹丕评价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为将者,当为国家着想!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

魏文帝对曹丕的评价

没有任何评价,因为这就是同一个人。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成为魏国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首阳陵。

曹丕是个怎样的人,四字词语

文采飞扬,武艺高强曹丕也有些才华,但远不如曹操。曹丕在政治上也平庸,可他后来做了皇帝,是魏文帝。

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实际就是集中于他们父子的周围。一家两代人都有才华、有名气,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哪!——伟人伟人本身就是诗人,又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所以他对曹丕的评价自然非常值得品味。在伟人看来,曹丕政治上比较平庸,但是毕竟建立了曹魏。伟人对建安文学评价较高,所以连带着夸了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文学才华。受《三国演义》等作品影响,大家认为曹植才是更加文采飞扬的那个,曹丕则只知道逼着弟弟作七步诗。

其实这多少有些偏颇,《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曾说:“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意思是说因为曹丕当了皇帝,所以他的才华被贬低;曹植因为受到打压,被更加青睐,这样不算公正的评论。曹丕曾在《典论》中自序“八岁能属文”,应该不是自吹自擂。现存曹丕文章有《典论》及许多诗、赋、散文等等,其实读来有些也非常不错,虽然不如曹植那么辞藻华丽,但非常平实。也是在《典论》自序中,曹丕提到,由于汉末大乱,曹操5岁就教曹丕射箭,6岁教曹丕骑马,8岁时候曹丕就能够骑射了。

197年曹操征张绣,张绣投降后又偷袭曹操,曹丕正是骑马才从乱军中逃了一命。另外,曹丕还爱好击剑,能够舞双戟。从这个层面来说,曹丕是文武双全了。

汲取教训,限制外戚宦官魏文帝业无足称,惟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令。诏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不得常辅政任,石室金策,可宝万世。——张溥明代张溥曾评价,曹丕政治上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有一项做得非常好,可以作为金策传万世。那就是曹丕鉴于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弄得天怒人怨,曹丕严令宦官最高官职不得超过署令;又严禁外戚干政,大臣不得向太后奏事,后族不得担任宰辅之职。纵观封建社会几千年历史,且不说曹丕之前,就是曹魏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外戚、宦官这两大“痼疾”。唐朝的武则天,明朝的万贵妃,清朝的慈禧太后;太监有唐朝的边令诚、刘辅国;明朝的王振、刘瑾、魏忠贤,哪个不是权倾朝野、干政乱政。不过虽然曹丕看到了外戚、宦官的毒害,但这其实是个千古难题。谁叫外戚、宦官、皇后、太后都是皇帝的身边人,这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大BUG,只要是专制制度,古今中外都避免不了任用身边人。

恢复太学,确立九品中正制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