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分封各地的王爷有多大权力?王务是一种官职吗 朱元璋封王大典多少年历史

目录导航:

  1. 明朝中后期,分封各地的王爷有多大权力?王务是一种官职吗
  2. 朱元璋的真正历史
  3. 日封十王是什么意思
  4. 明朝封王制度
  5. 朱元璋封伙伴的故事主要内容50字
  6. 明朝有多少郡王
  7. 明朝什么时候取消分封
明朝中后期,分封各地的王爷有多大权力?王务是一种官职吗

明朝中后期的藩王已经没有什么权力了。

他们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可以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但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除非皇帝召唤他进京。

明代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又管经济,手下都配有一个文相,一个武相,文相管地方,武相管军队。

王府的亲兵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当地的驻军。

朱元璋还规定,所有他的“龙子龙孙”,都要由国家全包起来: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儿子、孙子、曾孙等依次封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奉国中尉的儿孙世代都是奉国中尉。亲王的俸禄是米万石,郡王至奉国中尉的俸禄依次为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 也就是说,凡是朱元璋的后代,一生下来,就可以吃喝不愁。

朱元璋的这种“包养”政策后来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到明代后期,朱家后代繁衍到了几十万之多。这几十万人都不事生产,完全靠国家发放的俸禄过日子。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区全年财政收入甚至只够这些“龙子龙孙”俸禄的一半。

于是,拖欠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到了后期,有些“龙子龙孙”无以为生,只好沿街乞讨。

永乐以亲王的身份夺得天下,他深知亲王拥有重兵必将威胁中央政权。于是,他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剥夺亲王的军政权力。

在永乐之后,历代皇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亲王们不但军政权力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连人身自由也受到极大限制。

“明代中后期的亲王,在某些方面连个普通老百姓也不如。

王府所在的城市就是亲王的一个大监狱。没有朝廷的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

“亲王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了权力,但经济上的待遇非常丰厚。在亲王之国就藩时,皇帝经常会赏赐大片的土地。”

王爷不是官职,他们是超品的职务,不在正常的国家官僚体制内。

朱元璋的真正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1]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

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256]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唯一一位平民皇帝,也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朱元璋虽然出身卑微,但是有雄才大略,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用人方面,知人善任,对知识分子很重视。很多人认为朱元璋是一位残暴的皇帝,制定的律法过于苛刻。

正是因为朱元璋是从底层慢慢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当过乞丐、做过士兵,这些经历让他明白老百姓的疾苦,知道老百姓想要什么,也了解大臣们的如意算盘,所以朱元璋对官员腐败的惩罚极为严苛。

日封十王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一下子封了十个藩王。

明朝立国后的第三年,朱元璋一口气封了十个藩王,并且对大臣们说,将来要把自己的子孙全部封王,让他们一起守卫大明江山。大臣们听了这话,有的高呼万岁,有的面露难色。

因为搞分封发生内乱,历史上是有前车之鉴的,汉代的七国之乱,晋代的八王之乱,都导致王朝元气大伤。而且每个藩王都需要朝廷供养,长此下去,也对国家不利。想到此,身为朱元璋的好哥们,汤和终于坐不住了。

汤和打算劝一劝朱元璋,但又怕朱元璋怪罪,于是他想了一个好办法,请朱元璋喝酒,酒过三巡,就什么事都好说了。酒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汤和已是酩酊大醉,他借着酒气,对朱元璋说,皇上有二十多个儿子,如果将子孙都封王,那不出百年,就会有成千上万个王,到时还不把大明给涨爆了,大明恐怕承受不住啊!

汤和说完,又假装哈哈大笑的给朱元璋敬酒,朱元璋听了这话,心里是咯噔一下,顿时杀心四起,但一看汤和喝多了,又不好发作,只好径直离开了汤和家。朱元璋走后汤和马上恢复清醒,原来他刚才醉酒都是装的,只是为了向朱元璋谏言。不过很遗憾,汤和的忠言朱元璋没有听进去,此事过后,汤和也再没过问朝廷政事。

朱元璋此项举措的后果,自然无需赘言,人人皆知。

明朝封王制度

明朝的宗室王爵只有亲王和郡王两种爵位,亲王是一字王,如燕王朱棣,一年俸禄一万石,郡王是两字王,一年俸禄两千石,如靖江王朱佐敬。

明朝皇帝的儿子除太子外都封亲王,亲王的儿子除世子外都封郡王,这种亲王和郡王都世袭。

那些与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但对国家有贡献因此被封王的,封号二字王,如中山王徐达,与宗室郡王平级但不世袭,徐达的年俸禄是五千石,后来减为二千五百石。

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在借鉴历代藩王分封?的基础上,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并在洪武三年(1370)、十一年(1378)、二十四年(1391)先后将其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由此,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分封了25个藩王,在数量上完全不输西汉、西晋等朝代的藩王了。

那么,问题来了,基于什么的理由,朱元璋才要冒着藩王割据的风险来建立藩王制度呢?对此,在笔者看来,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明朝初期的形势,存在分封藩王的必要。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不仅外有北元势力,内部也是人心尚未完全归附。在元末明朝之际,各地的起义力量蜂拥而起,而朱元璋只是其中的一个。

二虽然朱元璋击败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对手,笑到了最后。但是,想要完全掌握天下,自然需要一个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元朝虽然成为了历史,但是,北元等游牧民族势力,依然虎视眈眈,这都是让朱元璋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朱元璋分封了25个藩王,这些藩王中,一部分位于北方边境地区,比如大家熟悉的燕王朱棣等,也有部分藩王位于内地的主要城市,起到扼守要地的重任。

综上,通过这一布局,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自然可以迅速掌控天下,一旦各地出现叛乱或者北元入侵的话,那么这些拥有兵权的藩王可以迅速响应。毕竟都是朱元璋的亲人,对于他来说,自然非常信任这些藩王。而这,自然也是西汉、西晋等朝代分封藩王的重要初衷。

明朝的爵位分为两种,一种分封给宗室,另一种分封给异姓功臣或者外戚。

宗室封爵的原则是,皇帝诸子分封为亲王,亲王嫡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他诸子则降等封王郡王,郡王嫡子继承郡王爵位,其他诸子再降等袭封镇国将军,以此类推,接下来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虽然后期朱元璋的子子孙孙不断繁衍,宗室人数庞大,但是这个封爵的体制或者标准一直都没有发生变化,被严格的遵循着。

朱元璋封伙伴的故事主要内容50字

朱元璋封伙伴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他在建立明朝时,将一些忠诚的将领和朋友封为伯爵、侯爵等贵族,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和忠诚。

这些伙伴包括常遇春、徐达、李善长等人,他们在朱元璋的带领下一起征战,共同建立了明朝的基业。这个故事展示了朱元璋对于忠诚和助力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于团结和信任的重要性。通过封伙伴,朱元璋不仅表彰了他们的贡献,也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使得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朱元璋封伙伴的故事主要内容是:朱元璋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参加起义军,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朱元璋成为皇帝。在他登基后,他封那些曾与他共事的伙伴们为官,有些人因为战功被封为公侯,有些人因为忠诚被封为忠臣,还有些人因为才智被封为文臣武将。这个故事展示了朱元璋不忘初心,对伙伴们的信任和重用。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

封伙伴的故事:年少时,朱元璋与好友杨士奇结拜为兄弟,共同立下誓言。后来,朱元璋成为农民起义领袖,建立大明王朝。他不忘初心,封杨士奇为平原侯,赏识其忠诚与才干,展现了朱元璋对友情的珍视与信任。伙伴之间的情谊与共同奋斗铸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朱元璋在起义时结识了一位名叫陈友谅的义兄弟,二人情同手足。后来,陈友谅在云南起义失败后,被朱元璋任命为云南行省的宣慰使。陈友谅在担任宣慰使期间,表现出色,朱元璋便封他为云南王,并派遣大臣前往封赏。这个故事反映了朱元璋对于伙伴的重视和封赏忠诚之人的行为准则。

明朝有多少郡王

有明一代,276年的时间里,封王多达1874人,其中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一个王府的王爵,累计至明末就有187人。从洪武三年分封第一任朱守谦为靖江王,靖江王爵位成为中国历史上传袭时间最久的藩王。此后靖江王代代相传,直到顺治七年(1650)终结,共14王。

朱元璋规定了子孙的爵位和世袭办法:“皇子一律封亲王,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

明太祖封25王,建文帝封3王,明成祖封2王,明仁宗封9王,明宣宗封1王,明英宗封7王,明代宗封3王,明宪宗封9王,明孝宗封5王,明睿宗封1王,明世宗封6王,明穆宗封2王,明神宗封7王,明光宗封6王,明熹宗封1王,明思宗封6王。明朝共分封93位亲王,其中5位继承大统,成为皇帝,20位追封亲王。

明朝什么时候取消分封

明朝到了朱棣时开始取消分封

朱棣成为皇帝,为避免第二个朱棣出现,于是加强中央集权,减少藩王的权力,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最终形成:“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的格局。明朝的藩王分封但是没有封地,有王爵但不能管理当地的政治民生大权,享受待遇而不用管事,还不可以参合进入士农工商这些行业,而且明朝的藩王可以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