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杀朱桓后郑士元的下场
- 明朝朱桓结局
- 朱元璋的侄儿朱桓
- 朱元璋箭射朱桓是哪集
- 洪武大案朱元璋侄子犯的啥罪
- 朱桓被处死是真实的吗
- 朱桓的父亲
- 朱元璋杀郑士元后续
郑士元从惩贪大局着想,不赞同对朱桓从轻处罚,冒死进谏“若皇亲国戚便法外施恩,则将失信于民,久而久之,法将不法”,结果激怒朱元璋,被判处斩首。韩宜可冒死进谏,结果被判和郑士元一同处死。
郑士元,又称郑士原,字好仁,台州路宁海县水车(今浙江省宁海县)人。明初清官。有才学,洪武四年(1371年)中进士,后升为湖广按察使佥事,其遏制荆、襄卒抢劫民女的事件,并对抗御史台讞上的冤情。后因空印案连坐而下狱。出狱后,因其弟郑士利上言解释空印案,而被输作江浦。郑士元是洪武四年(1371年)中的进士,在明太祖时,他做过六品监察御史,为官刚正廉洁,而且行事一丝不苟。郑士元任期中,纠弹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包括皇侄朱桓的重大集体贪污案件。
明朝朱桓结局历史上的朱桓案发生在明洪武七年,朱桓原本是朱元璋堂兄朱六九之子,初为庐州知府,因作奸犯科险些被朱元璋处斩,因朱六九求情才被贬至定远县任知县。在定远任知县的朱桓凭借“皇侄”的特殊身份,横征暴敛,强抢民女,无恶不作。经由监察御史郑士元检举查证,朱元璋割弃亲情将“皇侄”处死。
朱元璋还把朱桓收为义子,准许他喊自己父皇,摇身一变成为皇亲国戚。只可惜,他越来越高调,仗着显赫的身份,在封地为所欲为,贪赃枉法、欺男霸女之事数不胜数。
当地官府不敢拿朱桓怎么样,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也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认为没人敢动自己。朱桓的行为传到了京城,朱元璋差点气吐血,果断派锦衣卫将他抓来,并决定亲自审讯。
此时的朱桓彻底怂了,求朱元璋放过他一次,保证日后一定好好做人,甚至愿意回家种地。朱元璋怒斥道:“如果朕这次饶恕你,如何向文武百官和天下苍生交代,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随后,朱元璋命士兵把他拉出去射死,让胡惟庸监刑,并且给胡惟庸使了一个令人不解的眼色。
胡惟庸跟随朱元璋多年,看出了皇帝的用意,告诉那些士兵不要射朱桓的要害。朱桓虽然身中数箭,却保住了性命,朱元璋故作生气,要亲自动手射死朱桓,胡惟庸说了“朱桓不死,此乃天意”8个字,朱元璋感叹道:“既然如此,那就免了他的死罪,贬为庶民。”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只是朱元璋刻意安排胡惟庸留朱桓一条命,否则他必死无疑。
明洪武年间,皇帝朱元璋对整肃吏治不遗余力。定远知县朱桓凭借“皇侄”的特殊身份,横征暴敛,强抢民女,可谓无恶不作。经由监察御史郑士元检举查证,朱元璋割弃亲情将“皇侄”处死。
朱元璋由中都回到定远县,提审朱桓等人。朱六九在府中接到报告,马上命人备马,为了保住朱桓的性命,准备大闹公堂。朱元璋于县衙提审朱桓、吴金德等人。
朱六九闻讯赶到县衙,被挡在门房不得入内。如此严厉的刑罚吓得朱桓浑身发抖,求朱元璋再饶他一次,情愿不再做官,回老家为朱元璋守护祖陵。
朱元璋念及朱六九的亲情和恩情,不想处死朱桓,却碍于刑律不能主动说出饶过朱桓的话,是以在堂上责令将朱桓重打一百棍。朱桓不堪重刑,昏死过去。
刑部侍郎唐铎上前求情。朱元璋虽不再行刑,却令人将朱桓绑到大堂的柱子上,要以箭射杀。射箭的武士知道朱元璋不愿处死朱桓,屡射不中。朱元璋离案,接过弓箭准备亲自射杀朱桓。唐铎等大臣急忙求请。朱元璋见此情景,遂传令将朱桓废为庶民,永不录用。
郑士元从惩贪大局着想,不赞同对朱桓从轻处罚,冒死进谏“若皇亲国戚便法外施恩,则将失信于民,久而久之,法将不法”,结果激怒朱元璋,被判处斩首。
朱元璋的侄儿朱桓朱恒和朱元璋是叔侄关系。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病,又招募士卒,讨伐当地山贼,所到之处,山贼都平定。后来代替周泰成为濡须督。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箭射朱桓是哪集朱元璋箭射朱桓是洪武大案第六集
洪武大案》是单元剧,讲的是朱元璋年间判案的故事,是中国第一部古装反贪剧。全剧共分为五个单元,各单元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贪污方式,陷阱、圈套五花八门,极具深度的剖析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不同贪念,在满足受众感观的同时又给人们以启迪,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明洪武年间,皇帝朱元璋对整肃吏治不遗余力。定远知县朱桓凭借“皇侄”的特殊身份,横征暴敛,强抢民女,可谓无恶不作。经由监察御史郑士元检举查证,朱元璋割弃亲情将“皇侄”处死。开国勋臣朱亮祖在广东任上贪脏枉法,私置田宅。朱元璋南巡,朱亮祖为掩盖所作所为,陷害了番禺知县道同。案情一经查实,朱元璋下令将这个昔日功臣“斩立决”。刑部尚书开济收受贿赂,放走京师大狱中的死囚薛强,案发后又伙同狱监、狱医等人绞尽脑汁逃脱罪责,最终以身试法送了性命。户部左侍郎秦升举报贪官有功,受命为钦差大臣到灾区巡视赈灾情况。所到之地,秦升不为金银所诱,在苏州却中了知府蔡玄的“美人计”,以致断送了前程。驸马欧阳伦走私茶叶攫取钱财,朱元璋不循私情,将欧阳伦处死。
1、《洪武大案》朱元璋杀朱恒是电视剧的第六集。
2、剧情:朱元璋念及朱六九的亲情和恩情,不想处死朱桓,却碍于刑律不能主动说出饶过朱桓的话,是以在堂上责令将朱桓重打一百棍。朱桓不堪重刑,昏死过去。刑部侍郎唐铎上前求情。朱元璋虽不再行刑,却令人将朱桓绑到大堂的柱子上,要以箭射杀。射箭的武士知道朱元璋不愿处死朱桓,屡射不中。
朱元璋离案,接过弓箭准备亲自射杀朱桓。唐铎等大臣急忙求请。朱元璋见此情景,遂传令将朱桓废为庶民,永不录用。郑士元从惩贪大局着想,不赞同对朱桓从轻处罚,冒死进谏“若皇亲国戚便法外施恩,则将失信于民,久而久之,法将不法”,结果激怒朱元璋,被判处斩首。韩宜可冒死进谏,结果被判和郑士元一同处死。太子朱标私自做主,救下郑、韩两人后,朱标后向朱元璋进言,认为不杀朱桓,实在难以向天下人交待。马皇后也进言,劝告朱元璋不要杀郑士元和韩宜可,以免阻塞视听。朱元璋最终决定判斩朱桓。朱六九求告朱元璋无果,当庭拿出刀来自杀身亡。
《洪武大案》朱元璋杀朱恒是电视剧的第六集。
剧情:朱元璋由中都回到定远县,提审朱桓等人。朱六九在府中接到报告,马上命人备马,为了保住朱桓的性命,准备大闹公堂。朱元璋于县衙提审朱桓、吴金德等人。朱六九闻讯赶到县衙,被挡在门房不得入内。如此严厉的刑罚吓得朱桓浑身发抖,求朱元璋再饶他一次,情愿不再做官
第6集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第六集
《洪武大案》是由曹慧生执导,李立群、保剑锋、杨幂、富大龙、刘德凯、胡可等主演的古装单元破案电视剧,本剧讲述的是明洪武初期,社会甫定,社会底层出生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天下兴亡的道理,登基之后就大刀阔斧的整肃吏治,决心建立一个从未有过的清正廉洁的新王朝。
洪武大案朱元璋侄子犯的啥罪历史上的朱桓案发生在明洪武七年。
朱元璋通报朱桓案件时,详细的列出了贪污的具体情况,数量也是震惊一时,当然与大贪官和珅比还是相当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说是朱桓私自扣下了当时部分地方的税银,没有上缴朝廷,另一方面他又大胆的扣下了南方部分秋粮,只上缴朝廷了一半粮草。
当然,朱桓不仅私自扣税,竟然还以各种名义疯狂的加收税,加的名目也是五花八门,让百姓们也是敢怒不敢言,苦水往肚子里咽。朱元璋对此案大为恼火,朱桓自身贪污,竟然还勾结党羽共同贪污,做出违背朝廷的事情。而且同党人数众多,几乎当时六部的大多是官员都与郭桓同流合污了。
朱桓被处死是真实的吗朱桓被处死是真实的。
历史上的朱桓案发生在明洪武七年,朱桓原本是朱元璋堂兄朱六九之子,初为庐州知府,因作奸犯科险些被朱元璋处斩,因朱六九求情才被贬至定远县任知县。在定远任知县的朱桓凭借“皇侄”的特殊身份,横征暴敛,强抢民女,无恶不作。经由监察御史郑士元检举查证,朱元璋割弃亲情将“皇侄”处死。
朱桓的父亲朱六九不是朱元璋的亲哥。朱桓的父亲朱六九,并不是朱元璋的亲兄弟,但他在朱元璋最落魄的时候,曾施以援手,算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
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朱元璋一直把朱六九的恩情记在心里,即使两人阔别多年,依旧不曾忘记,可见朱元璋是个知恩图报之人。
朱元璋杀郑士元后续在电视剧《洪武大案》中,郑士元是被朱元璋处死的。《洪武大案》是一部由李立群、保剑锋、杨幂、富大龙、刘德凯、胡可等人出演的古装破案剧,该剧以明洪武初期为背景,讲述了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决心建立一个从未有过的清正廉洁的新王朝的故事。
剧中的郑士元是工部营膳所所丞,他是一个刚正廉洁、行事一丝不苟的人,因揭发韩铎等官员贪污行为,所以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随后被朱元璋升任为六品监察御史。他一直秉公执法,就算在调查朱元璋侄子朱恒一案时,也是这样,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向朱元璋进谏,结果激怒了朱元璋,被朱元璋处死了。
朱元璋没有杀郑士元。郑士元任期中,纠弹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包括皇侄朱桓的重大集体贪污案件。由于朱桓的父亲对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朱元璋想免去他的死罪,但郑士元据理力争,朱元璋钦佩于他的刚正,后处死朱桓。
郑士元,又称郑士原,字好仁,台州路宁海县水车(今浙江省宁海县)人。明初清官。有才学,洪武四年(1371年)中进士,后升为湖广按察使佥事,其遏制荆、襄卒抢劫民女的事件,并对抗御史台讞上的冤情。后因空印案连坐而下狱。出狱后,因其弟郑士利上言解释空印案,而被输作江浦。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