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高煦下场 朱棣贬为庶民历史背景简介

目录导航:

  1. 明朝朱高煦下场
  2. 朱常洵当了多久的皇帝
明朝朱高煦下场

明朝朱高煦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的嫡次子,他曾经跟随父亲朱棣征战“靖难之役”,这也让朱高煦有了想要继承皇位的野心,于是在侄子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继位后,这位叔叔就起兵造反,但是很快就被朱瞻基击败,而朱高煦也因为多次挑战朱瞻基,这就让朱瞻基下令用翁扣住了朱高煦,把他活活烧死,真是下场凄惨。

明朝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跟随明成祖朱棣靖难起兵推翻建文帝朱允文之役中立下汗马功劳。本以为朱棣当皇帝后会立他为太子,但明成祖立了大儿子朱高炽为太子。为此朱高煦大为不满,时刻想着等大哥继位后造反。

后明成祖驾崩由太子朱高炽继位,然仁宗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便驾崩,由仁宗儿子继位,朱高煦便想学老子朱棣,起兵造侄子的反,但很快便被平息。

众大臣一至要求皇帝处死朱高煦,宣宗皇帝没听大臣所奏只是囚禁了朱高煦。

后宣宗皇帝去朱高煦府中探望,朱高煦作死绊倒宣宗皇帝,宣宗大怒用钟扣住朱高煦驾柴活活烤死朱高煦。

谋反失败被杀

朱高煦(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明朝宗室,成祖朱棣次子,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明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高煦是朱棣的第二个儿子。身材高大,骑术厉害,武功高强。是朱棣三个儿子中最喜欢的。朱棣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温文尔雅,善良,深受文臣的喜欢,还是太祖朱元璋亲自立下的世子,那个时候高门大户都会早早的立下家产管理者,按这种说法,朱棣的皇位是由大儿子继承的。二儿子像自己,能征善战,英勇俊俏,立下不小的功劳,朱棣也非常喜欢他并且口头承诺过让他继承皇位。但是,因为当时的朝堂制度,废长立幼必然会有特别多的麻烦事。最后朱棣还是让大儿子朱高炽当了太子,而朱高煦却封为汉王。

这让朱高煦非常的不满,对于朱棣给的封地,他也一个都不想去,只想在当时的京都南京呆着。朱棣本就觉得自己亏欠了他,也就由着他了。但是朱高煦越来越放纵,经常无故犯事,还不断的增加自己手上的兵力。

他的这些举动惹恼了朱棣,差点被朱棣贬为庶民。但是太子朱高炽想着这个是自己的弟弟。就替他求情,最后朱棣只是把他贬到了山东乐安。后来,朱棣病死,太子登上皇位。朱高煦看不起大哥软弱的性子,开始谋划造反。他的初次造反还是被大哥原谅了,还给了他丰厚的封赏。但是他不满足,后来大哥死了,侄子继位,朱高煦就想要杀了侄子。但是又因为没有准备,导致刺杀失败。侄子对他还是挺好的,但是他却把人家的好当做人家不敢得罪他,没有魄力。

后来,他再次造反。却被同盟者告发。最后是被囚禁了的。

在《明史》等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朱高煦的最终结局,但是在《国朝献徵录·汉庶人传》中,朱高煦之死颇为另类,书中记载:

一日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及至,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

意思是,一天,明宣宗朱瞻基到牢里去看望二叔朱高煦,待朱瞻基离开时,朱高煦突然伸腿将朱瞻基绊倒。朱瞻基大怒不已,认为二叔其心可诛,于是命人取一口三百斤的铜缸将朱高煦罩住,朱高煦勇猛异常,差点顶缸而出。朱瞻基怒火中烧,下令在铜缸外生火,可怜明朝初代汉王朱高煦,最终被活活烤死。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儿子,他的兄长是明仁宗朱高炽,侄子是明宣宗朱瞻基。要说他的父亲、兄弟和侄子都是皇帝,他这一生都应该风风光光,安然无虞地才对。但是历史上的朱高煦下场却不怎么好,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悲惨。他被自己的侄子朱瞻基活活闷在铜缸里面给烤死了,这种死法说实话真的有点搞笑。再怎么说他当时的身份也是朱瞻基的皇叔,落得这样的下场也是让人想不到了。

朱常洵当了多久的皇帝

1 朱常洵从未当过皇帝。
2 因为朱常洵是明朝皇帝朱祁镇的长子,但他在朱祁镇死后并未得到皇位,而是被他的叔叔朱祁钰所篡位。
3 相关朱常洵在朱祁钰篡位后被废为“庶人”,被关押在南京期间,曾经浪费大量的财富和时间来构筑“鸳鸯楼”,后来因为参与了一次谋反未遂的行动而被处死。

朱常洵(1586年—1641年),明神宗朱诩钧第三子。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被封为福王,藩地在洛阳。他在洛阳期间,穷奢极欲,为非作歹,后被李自成起义军擒杀。

朱常洵是明神宗与郑贵妃所生之子。由于神宗宠爱郑贵妃,所以对朱常洵倍加喜爱,虽封为福王,但长期不就藩,一直在京城居住。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神宗不得已才令朱常洵就藩洛阳。为此,还把原来洛阳的伊王赶往别处,使朱常洵独霸洛阳。为使福王高兴,神宗赐予他良田4万顷。洛阳一带田地不足,就取山东、湖广之田以补足,另外,还把运河一带的盐税等交由福王收取。

朱常洵到洛阳后,不惜花费白银28万两,用以营造王府。其豪华气派程度,十倍于常制。后来婚娶所费,又是其他藩王所无法比拟的。在神宗的纵容下,福王在洛阳为所欲为,不可一世。他穷奢极欲,0,荒淫无度。其下属官吏依仗福王的淫威,也是如狼似虎,肆意欺压百姓。洛阳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朱常洵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一带发生罕见的旱、蝗灾害,粮食颗粒无收,人民无法生活,洛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相,街头流民涌动,人心惶惶,路旁到处可见饿死之人。

面对如此局势,福王朱常洵依然如故地过着荒淫的生活。他不仅不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反而一如既往地催粮催租,甚至哄抬粮价,想借大灾发横财。洛阳百姓对福王恨之入骨。看到此种情况,正在洛阳家居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心急如焚,多次劝福王开仓救灾,缓和矛盾,安定民心。但朱常洵视财如命,置之不理。

崇祯十四年(1641年),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挺进豫西,攻打洛阳。福王急忙上奏朝廷,请求援兵。而他对来援诸路兵马,又不放心,拒不让他们入城,也不为他们提供粮饷,激起来援者的不满。吕维祺再次劝福王散银助饷,以激励士气,而朱常洵依然不从。后农民军在明军倒戈部队策应下,一举攻入城内。福王与其儿子槌城逃出,由于体胖无力逃跑,潜伏于城东迎恩寺内,后被活捉,起义军在周公庙公开审判,列举其十大罪状后,当场处决了朱常洵。

福王府遗址就在今洛阳老城青年宫广场一带,广场上一对石狮子为福王府遗物,至今依然存在。

朱常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即明成祖)的庶长子,他并没有登基成为皇帝,因为在明成祖在位期间,他的父亲一直担任皇帝的地位。朱常洵于明成祖去世后,被其弟朱棣的儿子朱瞻基(即明仁宗)所废黜,未有机会登基为皇帝。因此,朱常洵没有成为皇帝,也没有具体的在位时间。

没当

朱常洵(1586年2月22日-1641年3月2日),男,汉族,明朝宗室、藩王,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明光宗朱常洛异母弟,明安宗(即弘光帝)朱由崧之父,母郑贵妃。

万历十四年(1586年),出生于紫禁城。朱常洵颇受父亲明神宗喜爱,想将他立为太子,因百官阻挠而失败,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被册封为福王,万历四十二年就藩河南洛阳。

崇祯十四年(1641年),闯王李自成攻陷洛阳,杀朱常洵,享年55岁。后朱常洵长子朱由崧成为皇帝,追尊朱常洵为帝,陵称熙陵。

朱常洵没有当过皇帝。
因为朱常洵是明朝第十七位皇帝明思宗的儿子,但他在明思宗去世后并没有登基继承皇位,而是被废黜成为了一名平民。
另外,明朝时期的皇位继承有很多复杂的规定和程序,不是简单地由皇帝嗣子继承,朱常洵未能继承皇位也是受到这些规定的限制。
内容延伸:朱常洵后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明朝四家”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风格清秀俊逸,堪称一绝。

朱常洵,字思本,是明朝第16位皇帝。他在1587年登基,即位于万历十五年,直至1605年去世,其在位时间长达18年。在位期间,他进行了多项改革并得到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其执政的弊端和不当行为,也引来了很多不满和议论,被后人称为“万历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