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古代有哪些女子被打过板子
- 古代三库的故事
- 清朝各省贡生名单
- 元代三库的故事
一些朝代规定笞杖之刑是杖臀,即打屁股。若是妇女犯罪需用笞杖,也是杖臀。宋、元两代都有“去衣受杖”的规定。明代沿袭旧制,规定妇女犯了奸罪需要笞杖者,必须脱了裤子裸体受杖。这对妇女来说,不仅是残酷的皮肉之苦,也是难堪的精神之辱。明代的这条规定造成一种社会弊病,民众中亲戚邻里之间若有因小隙而成仇怨者,一方就捕风捉影,寻找事端,指控对方家中妇女有奸情,然后贿赂官府,让逮捕被告妇女裸体受杖。到执行刑罚那天,原告一方事先约集亲友,一齐来到公堂,名曰“看打”。他们又花钱买通行刑的衙役,让他们在行刑时对受刑女子百般凌辱。衙役干这种事是很在行的,他们的手段有“掘芋艿”、挖荸荠”、“剖葫芦”、“剥菱角”等名目。有时县官还未升堂,衙役先把被告妇女脱掉裤子示众,名曰“晾臀”;有时行刑完毕,仍不让妇女穿裤,随即拉到门前大街上,名曰“卖肉”。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妇女受不了羞辱,回去后便寻了自尽。还有一种惯例,被告妇女必须光着脚过堂。未过堂之前,先在衙前戴着刑具暂押。这时,仇家就趁机闹事,怂恿无赖子弟把这妇女的鞋子脱掉,裤子褪下,有的人顺手把鞋子拾去,满街人随意传看。如果这天官不出堂,第二天照样闹一番。在过堂之后,还要监押在衙门前示众一天,无赖子弟又来终日围观,抚摸挑逗,嘻笑取乐。妇女羞辱难耐,有的当场碰死。嘉靖时浙江总督胡宗宪因罪被逮系至京,他的妻子和女儿在杭州被拘捕,就受到这样的侮辱。
清代仍有妇女裸体受杖的做法。晚清俞樾记述过这么一件事:某县令年方少壮,为人轻浮佻达,最喜欢谈论桃色新闻。他审理案件,发现有涉及到闺阃方面内容的,就故意牵扯,定为奸情,然后将妇女裸体行杖。他常对人说:“刑律上明文规定,妇女犯罪应决杖者,‘奸者去衣,余罪单衣决罚’。行杖时是打臀部的,所谓单衣就是单裤,去衣当然就是去裤了。”别人辩不过他,他坚持一直这样做。后来他因贪污罪被处死,家产被籍没,妻子流落为娼,有人说这是他裸杖妇女的报应。
俞樾还奖过一件同类的事。有一农户人家为十三、四岁的儿子娶了个二十七、八岁的媳妇,新婚之夜,新媳妇把小女婿拴在床腿上,把自己相好的一位屠夫藏在新房中同居。事发后被捕,县官命令把她全身脱得一丝不挂,重杖四十,让她的父母领她回家。父母扶着裸体的女儿出了衙门,脱下自己的衣服为女儿遮体,当时围观的群众成百上千,不少人上前把衣服夺下来,不让给她穿,这个女子只好光着身子走回家去。
清代裸杖妇女还有更狠
珍妃首开了清宫300多年第一个被“褫衣廷杖”的妃子。“褫衣廷杖”就是扒光裤子打板子。并且慈禧一共打了珍妃两次,都是当着太监宫女的面,别说珍妃的颜面扫地,就连光绪也是脸上无光。
第一次挨打,珍妃有错在先。珍妃个性张扬,仗着光绪宠她,不把慈禧放在眼里。她喜欢穿最时髦的衣服,为人花钱又大方,当时国库空虚,后宫的分例屡屡削减,一来二次钱就不够花了。这时有人花钱谋职,便找到珍妃哥哥。于是珍妃找光绪吹枕边风,自然事情就办成了,没想到这件事造成影响,被慈禧知道了。
清宫档案有记载,珍妃在十月二十八日这天遭到了“褫衣廷杖”。按照野史描写是,太监将珍妃的旗服扒开拉下来,里面穿着粉红色的亵衣和湖绿色夹裤。一旁的李莲英上前,将双手退入马蹄袖内,俯身将珍妃腰间的亵衣下摆掀开,里面仅剩贴肉的月白色小衣,珍妃哭喊着:“李安达,奴婢不要羞耻,皇上也要体面呀。”
古代三库的故事顺治初年,在户部署衙设置后库,置郎中四人,员外郎二人。十三年,分建三库,改后库为银库。缎疋库在东华门外,即旧里新库。颜料库在西安门内,即旧甲字库。
康熙二十九年改定员外郎员额为三库各一人。
雍正二年(1724年)增设员外郎,三库各一人;另外增置大使,三库各一人。
乾隆三年(1738年)增加银库大使一人;并增设档房主事一人,稽核档案。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初六日,监察御史吴鸿甲奏请裁并三库;四月十四日上谕:“三库积弊已深,库书、库丁弊端尤甚,亟应实力整顿,著如该部所奏,即将三库集中等缺裁撤,凡库书、库丁悉数革除,一切收支事宜统归户部堂官一手经理,以专责成,毋庸另派三库大臣管理。”正式裁撤三库衙门以及所属各级官员,银库改直属于户部。
清朝各省贡生名单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称为优贡,每十二年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为拔贡;乡试取人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称为副贡。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
元代三库的故事顺治初年,在户部署衙设置后库,置郎中四人,员外郎二人。十三年,分建三库,改后库为银库。缎疋库在东华门外,即旧里新库。颜料库在西安门内,即旧甲字库。
康熙二十九年改定员外郎员额为三库各一人。
雍正二年(1724年)增设员外郎,三库各一人;另外增置大使,三库各一人。
乾隆三年(1738年)增加银库大使一人;并增设档房主事一人,稽核档案。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初六日,监察御史吴鸿甲奏请裁并三库;四月十四日上谕:“三库积弊已深,库书、库丁弊端尤甚,亟应实力整顿,著如该部所奏,即将三库集中等缺裁撤,凡库书、库丁悉数革除,一切收支事宜统归户部堂官一手经理,以专责成,毋庸另派三库大臣管理。”正式裁撤三库衙门以及所属各级官员,银库改直属于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