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甘肃叫啥 乾隆年间历史甘肃

目录导航:

  1. 乾隆时期甘肃叫啥
  2. 沓中屯田是什么意思
  3. 乾隆年间移民记载
乾隆时期甘肃叫啥

陕甘总督,清代官职,正式官衔为总督陕甘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茶马兼巡抚事,其职责是“掌治军民,总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的军民政务,正二品衔。

乾隆元年(1736年),川陕再次合并,复名川陕总督,继兼辖甘肃。

乾隆十四年(1749年),甘肃另置,川陕总督名称未变。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川另置,陕甘合并,更名陕甘总督。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陕甘总督衙门移驻兰州府,直到清朝灭亡。

沓中屯田是什么意思

沓中是屯田养兵、积蓄实力、再图北伐的驻军之地,也是调整对曹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他消灾避难,远离斗争漩涡、享受安宁的最后一片沃土。那么,对姜维如此重要的沓中又在如今的哪里呢?笔者结合相关记载,对沓中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沓中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呢?大致上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如今的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编撰的《资治通鉴注》中载:“沓中在诸羌中,乃沙强之地。”那么,“沙强”又在哪里呢?清乾隆年间的《甘肃通志》中做了一个说明:“沙强即强川”,位于洮州卫的西南,而此地就是如今的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

乾隆年间移民记载

乾隆时期东北全境居民也就八十万左右,关内大旱,为了谋生,朝庭允许闯关东谋生,闯关东移民时有两条线,陆上经山海关进入,各省都有,地域成份复杂混居,形成了现在的东北人;海上由山东经大连进入,部分滞留大连居住,因此大连是一座完全由山东移民构成的移民城市,其民风、语言、生活习俗、文化等与山东半岛一脉相承,这也使其身处辽宁,却更像山东的城市,与山东更亲近的缘由。

清乾隆时期迁移往四川的移民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福建、江西、甘肃、江苏、浙江、贵州和云南等十余个省,尤其以湖北湖南为多,故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说。

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可见成都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四川历史上移民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当时被称之为“湖广填四川”的清代大移民,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妇孺皆知,老少能详。

察哈尔蒙古西迁是乾隆年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进行的一次移民活动,共分为三次四批:

第一次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出发,共一千名察哈尔、厄鲁特兵丁,并携带家眷;

第二次一千名携眷兵丁因为要解送数万只牲畜,因此分两批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先后出发;

第三次则较为特殊,为四百余名察哈尔妇女,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