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四个侄子分别是谁

《风起洛阳》武攸决这个人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应当是虚构出来的,他的历史原型一个就是武则天亲戚中的一个。武则天总得算起来一共有四个侄子,分别是她的大哥武元庆的儿子武三思,二哥的儿子武承嗣,她的从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绪和她的表哥武元忠的儿子武懿宗。关系跟武则天比较近的是武承嗣和武三思。那么哪个才是武攸决的历史原型呢?我们先看看武则天的这四个侄子。

从与武则天的关系来看,武攸决的历史原型应该是武三思或者武承嗣,武三思曾离间武则天的李氏亲王,但是从身体不好和想夺位来看,他的历史原型又更像武承嗣。

武则天的四个侄子

武三思

武三思(649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官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李重俊,却在重俊之变时被李重俊所杀,唐中宗李显追赠他为太尉,谥曰宣,唐睿宗李旦废其谥号并开棺戮尸,毁其墓。

武三思性格跋扈,又善于阿谀奉承。早在光宅元年(684年),武三思就屡劝武则天先杀掉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等。垂拱四年(688年),武三思以韩王、鲁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等通谋,均赐死,并尽杀其党羽,为武则天称帝扫清道路。

武三思是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武则天最早的男宠薛怀义,本姓冯,名小宝,在洛阳市上卖药,被千金公主推荐给武则天。武则天为了让他便于出入禁宫,遂将他剃度为僧,为了提高他的身份,还让他改姓薛,起名怀义,与驸马薛绍同族。薛怀义仗着武则天的宠幸,常骑着马在街上横冲直撞,伤人无数,无人敢管。每当薛怀义骑马出宫时,武三思和武承嗣便在旁边伺候。一人扶马鞍,一人握马缰,口中还不断叮嘱:“薛师傅小心,薛师傅小心。”比奴仆还要恭顺。

武三思全靠武则天起家,武则天丧失帝位后,武三思不仅没有失势,反而更加得宠,全是因为他成了复位的李显的亲家。唐李显被武则天废去帝号,贬为庐陵王,押送到房州去监管软禁时,妻子韦后于途中生下一女。因处境艰难,连包婴儿的布片都没有,李显只好将自身穿的衣服脱下包裹,由此起名裹儿。李显夫妇觉得孩子命苦,所以特别疼爱,视为掌上明珠。后裹儿十六岁时,由武则天作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李显复位后,裹儿被封为安乐公主,武崇训就成了驸马。武三思与李显原本就是姑表兄弟,后来又成了儿女亲家,加之李显昏庸,对武三思过去种种都忘之脑后,使武三思很快就成为皇宫的常客。

武攸绪

武攸暨(663—712年),女皇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天授年间,封武士让为楚王,封武攸暨为千乘郡王。赐爵实封三百户。封其兄武攸宁为建昌郡王,唐朝驸马。为武则天之堂侄、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

武攸暨最初为右卫中郎将,武则天杀攸暨之妻以配太平公主。武攸暨娶太平公主后,授驸马都尉。累迁右卫将军,进封定王,又加实封三百户。此后又改封安定郡王,历迁司礼卿、左散骑常侍,加特进。神龙年间,拜司徒,复封定王,实封满一千户,武攸暨固辞不拜。寻而随例降封乐寿郡王,拜右散骑常侍,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延秀等被诛后,又降封楚国公。延和元年逝世,赠太尉、并州大都督,追封定王。后来因为太平公主谋逆,令平毁其墓。

武则天一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的女婿是侄子武承嗣。后来由于武承嗣有病,就没有成婚。武承嗣看来身体是不太好,在这次议婚的三、四年后就病故了。于是武则天又选择了她的一个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时已有妻室,武则天暗地使人杀掉他的妻子,强行将他配给太平公主做丈夫。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武攸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推测可能是因为武攸暨“沉谨和厚,于时无忤”(《新唐书·武攸暨传》),是个比较可靠、可以和太平公主长久生活的人。

至于为什么那么着急让武攸暨配太平公主甚至不惜采用杀妻的手段,可能是因为武则天想在她称帝前将女儿的婚事即与武氏联姻的事情安排好。载初元年(690)七月,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两个月后的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为王,武攸暨被封为千乘郡王。太平公主与武氏联姻,使她被武则天很好地保护起来,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测。武攸暨与太平公主育有两男一女,延和元年(712)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与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

武承嗣

武承嗣,字奉先,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武则天侄子。

起家尚书奉御,迁秘书监,袭封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月余罢免。载初元年(689),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武周时期,大肆诛杀大唐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建立武氏七庙,请求武则天立为太子,遭到狄仁杰等人反对。

长寿元年(692),罢为特进,忧郁而死。赠太尉、并州牧,谥号为宣。

武则天对武承嗣很信任,她觉得武承嗣等人的“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也有道理,所以在立子、立侄为太子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可是,在朝廷大臣李昭德,狄仁杰、吉顼等人的不断劝说下,武则天终于做出立子不立侄的最后决定。武承嗣因为做太子的幻想彻底破灭,忧愤而死。赠太尉、并州牧,谥曰宣。

武懿宗

武懿宗(641年—706年),字承美,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一代女皇武则天从侄,仓部郎中武元忠之子。

门荫入仕,调补太子右千牛备身、泽州司法、泉州司兵参军,迁都水监丞、六安县公,历任水衡都尉、司农卿、殿中监。天授年间,武则天改朝换代,册封河内郡王,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宗正卿,迁洛州长史,出任魏汴同许四州刺史、营缮大匠,迁神兵军大总管,抵御北面异族。神龙初年,降封耿国公,转太子詹事、怀州刺史。

神龙二年,薨于长安,享年六十六,追赠特进。

武攸决是反派的原因及其历史原型

虽然武攸决武攸暨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剧中武攸决并没有娶太平公主,因此他的历史原型应该不是武攸暨。武攸决是内卫奉御郎,为人内敛谨严,是一个深虑之人,但凡是他所图谋之处,凡计必远,凡局必控,很多人怀疑他是反派。武攸决是武家人,按理说应该直接排除嫌疑。而且他这个人体质不好,经常生病,看起来弱不禁风,似乎不像是最终的幕后黑手。

武攸决并不能排除嫌疑,而且嫌疑最大,原因有三:

其一,影视剧中的最终BOSS,最喜欢扮猪吃虎的设定。武攸决身体不好,正好符合。

其二,武攸决多次阻止武思月调查高秉烛,而且他一直都认定高秉烛是通缉犯。就连武思月这样的人都能查出真相,武攸决掌管内卫,能不知道内情?这点很诡异!

其三,虽然说他是武家人,但是他也知道,将来圣人很可能要把天下还给李家。那么,到那个时候,武家也就没有了根基,必然会被排斥。他作为武家人,我想他必然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发生。

所以,武攸决原本忠于圣人,但是圣人要把天下还给李家,他就不答应了,这是他策划一切的动因。武攸决的身体不好,很有可能也是他想要争夺王位的动因。

身为内卫,早就动过夺取王位的心思。早年间刺杀桐阳王李顿,后来刺杀失败后,桐阳王当上太子,他又挑起了太子李顿和圣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太子最终被废。如今,圣人年老,想要把天下还给李家。武攸决自然不能接受,而且他身体孱弱,已经等不到圣人西去的那一天,所以他决定加快进程,策划行动谋害圣人。

从与武则天的关系来看,武攸决的历史原型应该是武三思或者武承嗣,武三思曾离间武则天的李氏亲王,但是从身体不好和想夺位来看,他的历史原型又更像武承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