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朱棣
- 朱棣有多厉害
- 朱棣该不该夺皇位
- 朱棣在历史中的地位如何
很多人拿‘’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来吹捧明朝,吹捧朱棣迁都。其实明初朱棣迁都,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现实等背景。朱棣抢了侄子的饭碗,言不正名不顺,要做到顺,首先得竖立理论根据,而且根据还得让天下信服,想来想去,只有“天子守国门”最靠谱,最大气。说出去,无可辩驳,掷地有声。可以堵塞一切口实。所以宣传过度也是情有可原的。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所以,朱棣在登基之后,必然会为自己的行为适当进行修饰。把自己变成一个备受迫害的形象,把建文帝,或者他身边的谋臣形容为居心叵测,残害忠良的形象。所以对于后世通过文字了解那个时代历史的后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舞蹈。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首创于朱棣。在他以前,很多皇帝都用这种篡改历史的方式,为自己的行为洗白。最有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篡改史书,为自己的宣武门政变洗白。大禹为自己传位给启,从而改变禅让制的原则,变成父传子,家天下的封建社会形象。这些都是篡改历史的成例。
其次,朱棣本身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所创立的内阁制,完善了政府机构,提高了政府处理政务的效率。修著了《永乐大典》,集当时中国已知范围内的各学科知识的大成。是历史上最早的百科全书。虽然后来多流失于战火,但是这并不能忽略它的历史功绩。对外进行迁都,将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迁到北京,成为对北方蒙古部落的战略前线。提高了军事行动的效率。对蒙古的战争也取得了多次决定性的胜利,让强大的蒙古灰飞烟灭,分化成过个小部落。保证了明朝几十年的边境和平。这些伟大功绩朱棣只要完成其中之一就足以跻身中国历史上一流皇帝的行列,而朱棣却都完成了。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内政之美班班可考、赫赫武功彪炳史册。
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而最终奠定明朝基业并向前开拓的则是明成祖了。他不仅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奠定了明清以来500余年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棣被称为永乐大帝,这是历史给与的美评,他也担得起这个荣誉。
是因为他确实是位好皇帝,明朝在他的手里,发展得越来越强大,出现了“永乐盛世”。这就好比朝代更替的时候,一开始前朝百姓都不服,可在后朝皇帝的仁政之下,大家也就慢慢归顺了。
为什么建文帝明明是朱元璋亲立的皇太孙,是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低?就是因为他不肯接纳忠臣好的建议。
比如当初卓敬建议,让他将朱棣迁至南昌,这样就算朱棣将来有异心,也便于控制。可是建文帝最终没有采纳,卓敬最后更是被朱棣诛灭三族。又比如当初齐泰、徐辉祖提议,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扣押下来当人质,这样就算朱棣有异心,他也不敢轻举妄动。然而建文帝还是没听进去,反而听了黄子澄的话,将朱棣三个儿子全部放回北平,还企图以此感化朱棣。
再比如听到耿炳文战败后,建文帝马上派李景隆去取代耿炳文。此时吏部侍郎练子宁发现李景隆并无实才,而且有通敌之嫌,于是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置李景隆,建文帝依然没有采纳。结果就是,李景隆与谷王打开了金川门,共同迎接朱棣进了南京城。
就是因为建文帝屡次听不进劝谏,才一次次给了朱棣机会,将自己逼上绝路。而这些忠臣被朱棣逮捕后,几乎都不得善终。黄子澄、齐泰都被诛灭九族,卓敬被诛三族,只有徐辉祖由于是朱棣的小舅子,才保住一命,不过也被罢了官。那么这位曾经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置李景隆的练子宁,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练子宁早年与金幼孜同学,所以二人关系非常好,练子宁当时就说过:“子异日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无相负也。”后来这句话应验了吗?
其实朱棣登基后,对于建文旧臣,还是采取招降为主的。除了黄子澄、齐泰必须死以外(因为当初朱棣宣称他们是“奸臣”,要“清君侧”才起兵的,所以他必须处死二人有个交代),朱棣对于方孝孺、卓敬、练子宁等人都是采取招降为主。
只不过方孝孺和卓敬宁死不屈,才会一个被诛灭十族,一个被诛灭三族。而练子宁的好友金幼孜,则是和解缙、杨士奇等人一同选择归顺朱棣。金幼孜归顺朱棣以后,也的确受到了重用。正如练子宁当初说的一样,金幼孜果然成为永乐朝的良臣。
那么练子宁呢?
洪武十七年,练子宁乡试中举,之后他又通过会试,更是在殿试上表现不俗,被朱元璋钦定为榜眼,从而入仕,授翰林修撰。不过练子宁很快就得到朱元璋提拔,升为副都御史,又任过工部侍郎。
建文帝登基后,练子宁改任吏部侍郎,深得重用。所以当他发现李景隆有通敌之嫌时,才会以死相谏,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吏部做事,就有替朝廷排除奸臣的职责。
当建文帝不采纳他的建议时,练子宁又说:“坏陛下事者,此贼也。臣备员执法,不能为朝廷除卖国奸,死有余罪。即陛下赦景隆,必无赦臣!”就是说如果不杀李景隆,那么就请杀了他,这就是真正的以死相谏。不过建文帝还是不理。
朱棣登基之后,将练子宁绑上朝,练子宁当场痛骂朱棣是乱臣贼子,朱棣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将其舌头割去。接着朱棣解释说,自己这是在效仿周公辅成王,没想到练子宁用手蘸着口中的血,然后在地上写下:“成王安在!”
结果再一次惹怒朱棣,朱棣下令“磔死”。所谓“磔”者,就是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不仅如此,朱棣还下令诛杀练氏族人,最终练子宁家乡四百多户人惨遭诛杀,仅有幼孙练珍一人被人偷偷救出,才不至于让练氏一族被杀绝。
最终果然如练子宁说的那样,他自己成为了建文朝的忠臣。弘光初年,练子宁被追赠为太保、都御史,谥号“忠贞”。
朱棣有多厉害朱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能折腾的王爷,做了很多开创性的行为。
第一个在贵州设省,在越南设省,第一个让郑和七下西洋,第一次有政权在北京立都,并且还创新管理国家方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内阁制管理国家的皇帝,并且还修了一本三亿七千万字的永乐大典。
整个明朝可以说都是朱棣建设的,并且还是许多方面的领路者。可以这么说,朱棣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被许多史学家所低估,他22年的在位时间开创了明朝的永乐盛世。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在明朝建国仅30余年之时,朱棣接手大明开创盛世。大明盛世并非如开元盛世那样,经过百多年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并达到顶峰的。
虽然朱棣手里的明朝只有三十来年的时间,但他的功劳的确太突出了。以前宋朝政权总是被外夷所踏,文强武弱。但朱棣一举将关外的胡骑蒙古铁骑制服,一改以前华夏汉人政权的软弱做派,展现了汉人的非凡实力,开创了一时间八方称臣纳贡的伟大局面。直到明朝灭亡,都一直在继承和使用明朝永乐的遗产。朱棣第一次将北京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最繁华的城市,让一个胡风厚重的城市在短短的几十年发展成世界第一,实在让人赞叹。另外在经济发展上来说,虽然有许多人认为朱棣并没有很好的发展经济,但凡事要看两面。
朱棣接手国家的这几十年里,他更改了朱元璋的出海禁止令。要知道朱元璋在夺取政权之后闭关锁国,片板不能出海,令唐宋时代显著发展的商品经济受到致命性的发展。
明成祖朱棣当政时期,编撰《永乐大典》,五征漠北彻底打败蒙古,迁都北京建造故宫,郑和下西洋开创海上丝绸之路。
明成祖朱棣究竟有多厉害呢?
根据史书记载,朱棣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从军,为国家镇守幽州和燕地。他成为皇帝后十分重视民生,每逢水灾和旱灾都进行赈济。在军事上,朱棣屡次出征,使得漠北地区拥有了安定的环境。
他晚年时期,明朝已经形成了四方宾服的国际地位,来大明进贡的国家足足有30多个。土地幅员辽阔,成就已经超过汉朝和唐朝。可以说,明成祖朱棣确实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
朱棣很有雄才大略。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
朱棣该不该夺皇位应该!
朱棣造反,实则是被逼不得已才造反的
朱允文登上皇帝位之后,为了巩固皇权,执行削藩政策,曾经逼死了几位藩王,朱棣逼不得已只能起兵造反
而且论功绩,朱棣的功绩远远超过朱允文,能力也要强过朱允文,如果是朱允文对上后面的蒙古人,还有蒙古后裔帖木尔之类的,很有可能失败
朱棣在历史中的地位如何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最初封为燕王,在靖难之役中夺取帝位,去世后谥号为成祖,朱棣在他执政期间最大事件就是迁都北京,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东西文化交流,所以说朱棣在历史的地位是很高的,它的成就远远的超出了后世明清历代帝王。
朱棣的主要政绩
修书:《永乐大典》
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迁都:永乐九年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
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
军事上: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1、明成祖朱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政治稳定和文化进步成为了现实,他领导中国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经济体和文化国家,为后来地区以及全国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他积极推行社会和经济改革,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3、同时,他还致力于扩大中国的领土和影响力,为后来的开疆拓土打下了基础
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皇帝,他参加过许多重要的斗争,并且取得了许多胜利。
在任期间,他通过自己的认真工作和聪明的智慧取得了世人对他的尊重和深厚的信任。
他以自己的方式来运作政府,展现了一个杰出领导者的潜质,他的思想和决策已经超越了那个时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