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赵匡胤的宰相有哪些
- 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各自在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大贡献
- 宋史对赵匡胤评价
- 赵匡胤和刘邦谁更强
- 周秦汉唐的最大功绩
-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宋太祖赵匡胤
- 赵匡胤和秦始皇的关系
太祖朝:赵匡胤(960年—976年) 宰相六人: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
北宋时期,宰相为朝廷推荐人才。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赵普,为大宋选拔了许多有用之才。有一次,赵普向皇帝推荐一名具有管理才能的官员。但赵匡胤并不喜欢此人,便拒绝推荐申请。并且给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不是知名人士。
太祖朝:赵匡胤(960年—976年) 宰相六人: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
太宗朝:赵匡义、赵光义、赵炅(976年—997年) 宰相九人: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卢多逊、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吕端 真宗朝: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
赵恒(997年—1022年) 宰相十二人:吕蒙正、张齐贤、吕端、李沆、向敏中、毕士安、寇准、王旦、王钦若、丁谓、李迪、冯拯
仁宗朝:赵受益、赵祯(1022年—1063年) 宰相二十三人:王钦若、丁谓、冯拯、王曾、李迪、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宋庠、庞籍、梁适、刘沆、富弼、韩琦、曾公亮
1、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台市威县)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范质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建立后,历任兵部侍郎、枢密副使等职。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托孤于范质等人。
获封萧国公。陈桥兵变后,范质与宰相王溥、魏仁浦被迫拥立赵匡胤为天子。曾举荐赵普、吕庆余、窦仪等人。乾德元年(963年),封鲁国公。次年罢相。同年九月去世,获赠中书令。
2、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
出生于官宦世家,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
王溥任丞相十年,三次迁升一品。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封为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八月去世。朝廷停朝两天,赠侍中,谥文献。
3、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
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的体现。他博闻强记,殚精竭虑,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4、沈义伦(909—987),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太祖朝:赵匡胤(960年—976年) 宰相六人。
范 质, 大名宗城人(今河北威县)。
王 溥, 山西祁县人。
魏仁浦, 卫州汲(今河南卫辉)人。
赵 普, 河南洛阳人。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薛居正, 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沈义伦, 河南太康人。
赵匡胤(960年一976年)的宰相有六人。分别是: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
范质:宰相范质是一个明白人,开国几年,基本没有施政建议,只是维持会议,起个象征意义。
赵普:是赵匡胤的心服,赵普不仅在陈桥兵变中拥戴有功,在铲除李筠、李重进过程中都有很好的建议,尤其是他对帝王心术及权谋深有研究,针对禁军将顾、藩镇的收权建议深得帝心。
赵匡胤的宰相六人,分别是范质、王薄、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重新回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五代十国长达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时间局面,为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太祖朝:赵匡胤(960年—976年) 宰相六人: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
北宋继承五代的后周而建立,故而最初建国之时的制度与五代一脉相承。五代时期兵荒马乱,握有兵权者才有话语权。宰相文臣而已,若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则不得为真宰相。后周显德六年(960年)六年六月己丑, 周世宗柴荣“加王溥门下侍郎,与范质皆参知枢密院事,以魏仁浦为“枢密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半年后,赵匡胤即发动陈桥兵变,变周为宋。
最初,为保持政局稳定,后周三相继续为相,太祖虽然依然任命他们三人为相,但是范质和王溥枢密使的职务都罢了,只余下了空名;况且三人本是先朝旧臣,周世宗信任备至,一旦改朝换代,即使新君做出信任的样子,也是要小心翼翼,尽量避开事的。
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各自在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大贡献唐太宗: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宋太祖:建立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朝代,当时全世界75%的财富都在中国。
成吉思汗:客观打开了中西方的交通要道,拉近了这个世界的距离,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的交往。(严格来说,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他是蒙古人,当时他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宋史对赵匡胤评价“勒石三戒”开创“仁政”清明王朝, “文以靖国” 营造中国“文治盛世”,赵匡胤“建隆之治”令人感叹,再加上他为人宽厚的独特人格魅力,老赵堪称千古一帝。
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赵匡胤和刘邦谁更强刘邦肯强于赵匡胤的,首先从夺天下的难度来说,刘邦是从一个小亭长出发,一路推翻秦朝,打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赵匡胤虽然也是出身草莽,但他开始只是给人打工而已,真正奠定了基础的其实是后周世宗柴荣
刘邦更强,刘邦以一介布衣,经过奋斗,创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大汉大帝国;而赵匡胤,是靠政变上位建立宋朝,其影响力比刘邦差多了。
处在不同的时代,都是开国皇帝,对当时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化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比如北宋赵匡胤为了考试的公平性,采用的糊名制,誊写等方式延续至今。
他的重文抑武出现大批文人骚客,唐宋八大家当中就有六人都是这属这时代……
周秦汉唐的最大功绩周朝在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给我们贡献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孙子等等给中华文明点亮了耀世光芒。
秦朝的功绩是第一次形成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车同轨,书同文使中华各民族形成了国家认同。
汉朝的功绩是奠定了我们中国今天的基本版图,我们的民族称为汉族。至于大唐,让我们华夏扬威世界,至今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华人还被称为唐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使四分五裂的中国合并为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他自认为自己功绩盖过三皇五帝,所以第一次用“皇帝”这个词来称呼,另外他还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等。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有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汉武:汉武帝即位后,当时的汉朝内忧外患非常严重,内有权臣专政,外有匈奴犯境,国库空虚,而年纪轻轻的武帝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扫除奸党、大败匈奴,长驱追击800百里,使之匈奴在汉边境连马都不敢放。当时也是人才辈出:李广、霍去病、卫青、霍光、苏武等都是那个时期的人物。
唐宗指太宗李世民,这个王朝很有趣,老子做皇帝,儿子打江山 呵呵,李世民雄才伟略,唐朝的大半个江山是他打下的(唐朝的疆土比现在的中国大得多),他手下的战将、贤臣如云,没有秦王就没有大唐天下,他率领他的部下东征西战,战功赫赫,连当时的皇帝与太子都没法和他比。他登基后以仁政治天下,
国泰民安,在当时的世界上他绝对是地球村村长。不管是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都非常的强大,被后人誉为“贞观之治”
宋祖当然指赵匡胤:宋朝的疆土并不大,武功也不怎么行,但宋朝的经济非常强大,文化发展也不错,宋朝当时城市化程度达到70%,宋朝的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都是大一统的朝代,结束了各地武装分封割据,各自称霸一方,相互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发生战争,受苦受难的是老百姓,民不聊生,结束战争,国家统一后,就能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经济也逐步得以发展,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国家逐步富裕强大。
我国历史上,周秦汉唐文明创造出了辉煌成就,西周的礼乐制度、秦朝的天下一统、西汉的丝路华章、大唐的开放包容等在中华大地上交相辉映,谱写出中华文明发展的壮丽史诗。周秦汉唐文明的共同特征是政治、文化中心均长期建立于陕西省境内,古都西安更是周秦汉唐的故都所在地。作为周秦汉唐文明的中心舞台,境内出土了大量青铜、金银、玉石、彩陶、古币、砖瓦等珍品,这些精湛深邃的艺术瑰宝。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宋太祖赵匡胤一: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呈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二: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三:赵匡胤深知自己的江山来路不正,从人家孤儿寡母中强夺而来,所以深怕有朝一日,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强化巩固尚在襁褓中的赵宋王朝,加强王权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通过采取“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产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制度为宋朝对外军事上的软弱埋下了祸患。
四: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另外宋太祖本人极具几尽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进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津津乐道。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在谈了宋太祖的文治武功之后,我将着重谈谈宋太祖赵匡胤的个人人格魅力:
1,仁德之君。赵匡胤为什么要定国号为“宋”?有人说是因赵匡胤曾出任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河南商丘)。这是一个原因,但不仅如此。赵匡胤定国号为宋,还含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良好愿望。宋朝的汴梁和商丘一带是成汤的发源地,成汤是以仁义治天下的,四方诸侯都因成汤仁德归顺商。后来商纣无道,武王灭商,但是听说纣王的庶兄微子仁德兼备,就让他在他们祖宗汤的发源地商丘一带建立宋国。鉴于五代时期礼崩乐坏,动荡不安,赵匡胤以兵变夺政权,特以“宋”为国号,意思就是要在宋国的故地建立一个崇尚仁义的国家,兼取成汤之仁,微子之德。事实上在赵匡胤坐天下的十多年里,这位仁德之君,仁治天下,既体现在他作为开国之君所奠定的民为邦本的治国方针上,又充分在他所颁布的一系列爱民,恤民,惜民的诏令之中。具体事例可以表现出来:(1),历来开国皇帝打天下无不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军事打斗中,而赵匡胤在篡夺后周政权后,对后周的皇室以及旧臣,并没有展开血腥的杀戮,基本上都安置的比较好。(2),赵匡胤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对其他政权的兼并,基本上是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例如在攻打南唐的过程中,宋军对南唐国都是用1年多的时间围而不打,劝降无效的情况下,才发动总攻,赵匡胤多次下令曹彬“切勿杀害金陵城中百姓,”并要曹彬及其部下将官“焚香为誓”承诺不乱杀无辜后,才下令攻城的,宋军攻入城中果然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为城中百姓赞叹。
2,心怀大度。这一点可以表现在对后周旧臣的怀柔政策上,张永德原本是后周皇亲,是位权臣,赵匡胤当皇帝后,在张永德面前,从不以皇帝自居,仍然象从前那样尊称张永德为驸马,而不呼唤他大名,加封他为侍中,授武胜节度使。即使对企图阻挡自己篡位的大将韩通,在其被杀后也追封中书令,下令厚葬,并经常对旁人提起韩通对后周忠心可嘉。早年赵匡胤投奔随州刺使董宗本,可是其子董撙诲经常欺负他,赵匡胤不久又不得不踏上坎坷潦倒的流浪生涯,但是赵匡胤发迹以后,并没有报复董遵诲,反而不记前嫌重用了他。
3,有过必改。人生在世,谁能无过,而知过能改,却并不容易,更何况是在封建年代的一国之君?赵匡胤闻过必改的例子很多,在此仅举一例赵匡胤出身行伍,喜欢打猎,一次打猎从马上摔下来,就恼羞成怒的把马给杀了,回到宫中十分后悔自己的举动,认为马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自己,自己贪图一时快活,不应该杀马,从此
宋太祖是一位仁君,他用“杯酒释兵权”这样文明又和平的手段巧妙的解除了手握重兵的武将兵权,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但是他知道自己是因为武将兵权在握的有利之机才夺取后周江山的,所以他对武将很是忌惮,削兵权之后开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禁止民间练武,而在朝中,他用文官压制武将,导致武将处处被文官掣肘,导致宋朝军事实力大大削弱,宋朝外患不断,先是北汉,再是契丹辽国,接着就是西夏,金国,后期就是蒙古,北宋之所以外患不断,这和宋太祖实行的政策密切相关!但是他用文明的方式解除开国功臣的兵权值得称赞,比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做法强的太多,不仅解决了后顾之忧还赢得了美名,可谓一箭双雕,再者,他善待前朝皇族宗室,虽然都是篡位,但是和那些屠杀前朝遗老的皇帝比起来,宋太祖确实仁慈!总体来说,宋太祖损誉参半,他既是一位仁君,也是一个导致国力大减的罪人!
敬惧而已。偶然得天下,百姓不知其名,士大夫不拥戴,藩镇观望。
一介武夫的宋太祖,治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遂启三百年文治,一扫唐未以来腥膻。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此之谓太祖欤?
赵匡胤和秦始皇的关系赵匡胤跟秦始皇没有一点关系,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称为宋太祖,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两个人都是千古一帝,但是两个人相差有1000多年,秦始皇是公元前200多年时候的人,赵匡胤是十世纪末11世纪初时候的人,他们两个都为中国统一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
他们二人都曾出现在毛主席一首词里,《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二人在血缘上是没什么关系的,但二人都是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赵匡胤是北宋第一个皇帝。
两人相隔了1000多年,就算是真有关系也不可考证了,他俩的关系很简单,都是中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