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历史人物汉高祖刘邦简介

目录导航:

  1. 刘邦是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2. 刘邦是广东人吗
  3. 刘邦和项羽是什么朝代的
  4. 刘邦祖籍湖南哪里
  5. 如何评价刘邦这个历史人物
刘邦是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刘邦,公元前256年生于楚国泗水郡(即汉“沛郡”)丰邑县中阳里家中,父母为刘太公(据野史记载名为:刘煓,字执嘉)和刘媪(野史记载名为:王含始),刘邦有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个弟弟(《史记》记载:大哥刘伯。二哥刘仲,汉朝建立后改名刘喜。四弟刘交。)刘邦为老三,故名字为季,人称刘季。 公元前221年庚辰岁,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秦帝国,之后刘邦试吏为秦国泗水郡的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楚人陈胜、吴广在起义,刘邦在楚故地沛县响应,参与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动。——亦即,刘邦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刘邦是广东人吗

不是,刘邦是现在的江苏徐州市沛县(丰县)人,按现在的地理划分,他属于北方人,当然,在国家地理版块来说,是属于中东部人,按照他那个时代来说,他是楚人,当时的楚人活动主要都在华夏的南方地区,但是沛县属于楚国的最北面,所以也是蛮矛盾的,不能片面的说他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刘邦是魏国人,魏国领土曾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

刘邦和项羽是什么朝代的

★秦末农民起义

高帝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曾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服徭役。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送本县刑徒往骊山(今临潼东南),因途中一些刑徒陆续逃亡,就释放其余刑徒,自匿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是年九月,受萧何、曹参等拥戴,聚众沛县反秦,称沛公,聚兵3000人。第二年四月,投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项梁死,刘邦被封为武安侯、砀郡长。后九月,奉令收集陈胜、项梁散卒西向攻秦。

仅率数千人自砀郡出发,转战半年,兵始逾万。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阳)。自此攻抚兼施,顺利挺进至灞上(今西安东南)。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阳,灭秦(见秦末农民战争)。当项羽率领起义军和秦军主力决战巨鹿时,刘邦受楚怀王(熊心)的派遣,带领所部向关中挺进。

他迫降宛城,攻占武关,于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

刘邦项羽是秦朝末期人,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楚汉争霸,最终刘邦取胜,项羽拔剑乌江自吻。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成为了汉朝史上的开国皇帝。

刘邦祖籍湖南哪里

汉高祖刘邦故里位于沛丰邑(今丰县)中阳里(今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今天的徐州丰县中阳里地区。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字季,秦朝泗水郡(郡治为沛)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沛郡丰县城中阳里人,

起兵于家乡丰县,汉族。秦朝时曾担任沛县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从家乡丰邑起兵后,东攻沛县,被拥立为沛令而被尊为“沛公”。

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8年。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因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汉高祖故后世多沿用此。

刘邦祖籍是在今天的江苏丰县,不是湖南人哦

(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的老家是丰沛邑中阳里人,也就是今天江苏省徐州市的丰县中阳里街道割区,秦朝时为四川郡(郡治沛县)丰邑中阳里,汉朝称沛郡中阳里。

如何评价刘邦这个历史人物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史书评价

《史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汉纪》:“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夫帝王之作。必有神人之助。非德无以建业。非命无以定众。或以文昭。或以武兴。或以圣立。或以人崇。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书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斯之谓乎。故观秦项之所亡。察大汉之所兴。得失之验。可见于兹矣。太史公曰。夏政忠。政忠之弊野。故殷承之以敬。以敬之弊鬼。故周承之以文。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周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弊。秦不改文酷刑。汉承秦弊。得天下矣。”

《汉书》:“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历代评价

郦食其:“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魏豹:“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髃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韩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陆贾:“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司马迁:“然王迹之兴,起於闾巷,合从讨伐,轶於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

荀悦:“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曹植:“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自身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

治大國如烹小鲜,“刘项原来不读书。”无博士学位,也能统天下而治黎民,真是英雄!而阮籍不服,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他却推崇刘秀。没有汉高祖,哪来汉光武?而这一道理他竟不明白,真腐儒也!

丰沛英雄(约30人)是刘邦集团的核心人物,主要包括:萧何,早年在秦沛县当狱卒,在秦末协助刘邦起义。刘邦死后,他辅佐了汉惠皇帝。建安二年(193年前),辛弃疾病逝,谥号为"寿终正寝"。跟随刘邦在沛县与秦作战。经过多次战斗,他建立了许多军事功勋,占领了两个国家和122个县。刘邦称帝后,重赏有功之臣,曹位列第二。他被封为平阳侯,当韩晖皇帝为宰相时,他被小和束缚,被称为"小草随从"。

周勃:与刘邦反秦,拜为将军,封为武威侯。刘邦去世前,他预言"刘安的世界将会繁荣"。刘邦死后,成为专制君主,死后,和密谋夺取的军事权力,他们一举消灭了鲁国的国王,拥立了文帝,然后又拥立了右丞相。樊哙:作为吕后的妹夫,他赢得了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信任。

后来,刘邦平定了臧茶、卢湾和陈?韩信等。是汉高祖刘邦的心腹。封武阳侯,贬谪武侯。王玲:王玲是沛县的一个贵族家庭。汉朝刘照顾王陵的时候。刘邦奋起攻下咸阳,而王陵则聚集数千兵占领南阳,不愿追随毛。刘邦攻打项羽,王陵的母亲就在项羽的阵营里。她为王陵向汉王投降,负剑自杀。项羽勃然大怒,煮了王陵的母亲,于是王陵加入了刘邦。汉惠帝六年,郭襄曹参死后,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夏侯婴:他和刘邦年轻时是朋友。他们追随刘邦起义,立下了功勋。后来,他们被命名为汝阴侯。永志:刘邦反对秦,永志跟在他后面。然而,永志没有理会刘邦。

次年,当刘邦处于最困难的时候,雍齿把奉贤让到了涠洲城。刘邦怒不可遏,几次攻打凤仪,只好去薛县投奔项梁。刘邦非常讨厌永志。雍齿后属赵,后属刘邦。刘邦封永志为世方侯。任敖:当时刘邦被任命为沛县泗上亭长,任敖和刘邦感情很好。公元前209年,胡亥即位,天下大乱。刘邦起义占领了沛县,即沛公。任傲为刘邦的建议保留了丰富的色彩。公元前206年,刘邦自己攻打项羽,被提升为上党守军敖。他后来因守城有功而被命名为广阿侯。其他几十个不太出名的将不会一一列出!这部分来自丰富的环境(超过30人),也是刘邦集团的核心,但没有很多著名的,其中管颖是最好的。

刘邦48岁开始起义。刘邦于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出生在沛县凤仪县李重阳。他原是秦末泗水亭的亭长。公元209年,光武、陈胜率领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当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对他们的起义作出回应,于是萧何和曹参说服县令召回流亡者,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县长觉得有道理,就让范蒯邀请刘邦。

然而,当刘邦回来不久,县令就把刘邦关在城门外,生怕刘邦不容易控制,于是逮捕了萧何和曹参。刘备知道后,就写信进城,鼓动城里的人杀了县令。从此,当刘邦48岁的时候,他开始了起义。延伸信息: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皇帝,历史上被称为汉高祖。在世界之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同时,功勋卓著的人们因其功绩而受到奖励。每个人都很开心。

因为秦以前的中国土地是一个真正的分封制。秦朝是一个郡制。这在礼节上造成了一个错误。因此,刘邦命令人们参照秦朝的礼仪制度来制定汉朝的规章制度。其中,有关于如何维护皇帝威严的规定。皇帝是天子,而不是天堂,他管理他的大臣和人民。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每个人见到皇帝都要鞠躬。这涉及到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当刘邦赢得世界时,老刘还活着。

既然皇帝的威严应该得到维护,这个刘太公就应该向刘邦鞠躬,但是这两个人是父子,哪里有一个父亲不得不低头见自己的儿子。儿子拜见父亲是符合伦理道德的,所以刘邦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封父亲刘太公为皇帝。这样,刘太公的身份就高贵了,而刘邦对他父亲的拜访也就ok了面子。

今年是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已经48岁了。在秦末的农民战争中也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那就是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他们是楚国贵族的后裔,曾在吴中(今江苏省吴市)作战,他们的军队很快达到了近万人。政治家的战略思维非常重要。如果他们缺乏宏观战略思维和整体观念,他们将失去作为杰出政治家的基础。

政治家应该从国家和人民的长期稳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因此留给后代的是治理国家和保持人民一致的艺术。刘邦是一个能控制、团结、整合各种力量的交易高手,善于把握人性的特点,将不同思想、不同轨迹的各种角色转化为强大的政治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

汉高祖刘邦,从一介混混到西汉开国皇帝的蜕变只用了七年,沛县起义前的刘邦只是一个小混混,泗水亭长,但却有着极其特殊的人格魅力,为人大方,待人接物都很有一套,这样的人很容易笼络人心,也铸就了刘邦的基础班子,后勤有了萧何,大将有了樊哙,这两人大家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很强,尤其是萧何,汉初三杰之一,能与韩信并列的绝顶人物,那为什么之前没有被人发现呢,这也是刘邦的特点,善于发现人才,这样一个领导的基本素养刘邦就基本配齐了,有为人处世的落落大方,有知人善任的上位眼光,并且为人隐忍,能吃苦,能听的进去别人的意见,因此一跃成为大汉皇帝。

但刘邦性格也有缺陷,比如,多疑、偏爱,他的多疑导致了韩信的死亡,导致了萧何的自污,导致了张良的避世,汉初三杰分崩离析,丹书铁券的赐予也在君臣中埋下了一根刺,韩信被杀,英布反叛,卢绾反叛,韩王信反叛,异性王几乎死伤殆尽,他的偏爱导致了戚夫人娇纵,导致了吕后的不安,更导致了吕后的黑化,甚至威胁到了刘盈的太子位,更加加剧了吕后的不安,直接导致刘邦死后,吕后鸩杀刘如意,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一人独掌大权,后面的夷灭诸吕都与他有关。

他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有其缺陷。

毛泽东读《史记·高祖本纪》时,在将刘邦同项羽相比较之后,作过这样一个批语:“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毛泽东之所以对刘邦作出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他从刘邦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应当具备的一些基本的胸怀与素养。

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首先应当具有良好的口碑,赢得群众的支持。刘邦虽然出生社会下层,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的在乡里的名声也不怎么好,但参加义军、投身于反秦大业之后,给人们留下的却是一个“长者”的印象。也正是这一点,使得他在同项羽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刘邦入关灭秦后,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还与民约法三章;百姓持牛羊酒食犒劳,刘邦也婉言谢绝。这些举动,赢得了民心,百姓们唯恐刘邦不做关中王。

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应当深通政治谋略,识大体、顾大局。项羽入关后,听说刘邦要称王,不禁大怒,决定向刘邦发起攻击。而刘邦为了消除误会,防止同项羽发生军事冲突,冒着风险,亲自赶赴项羽的军营。鸿门宴上,凭借着政治家的勇敢与智慧,说服了项羽,避免了直接同项羽发生冲突,为后来的胜利赢得了时间。

能够审时度势、忍辱负重,不争一时之气,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基本素养。就刘邦而言,这方面的素养具体表现在他同项羽的军事斗争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战略往往是由政治策略所决定的。楚汉战争开始时,刘邦趁项羽东征齐国之机,率各路诸侯五十六万大军讨伐楚国,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彭城(江苏徐州),项羽亲率三万精兵回救。刘邦仗着人多,同项羽决战,结果被项羽打得大败,伤亡惨重,刘邦仅率数十骑逃离,父亲和老婆都被楚军俘虏。经过这次教训,刘邦在后来的战争中避免同项羽直接交战,而是攻击他的部下,使得项羽疲于奔命。楚汉两军在广武对阵时,项羽提出“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刘邦却笑着回答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尽管项羽同汉军交战百战百胜,但地盘却是越打越小,人也越打越少,最后垓下一战,全军覆没。项羽在垓下战败后,他凭借个人的勇猛,突出重围,到达乌江边上。乌江亭长对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但项羽却说:“我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忍不得一时之气,最终自刎而死。

当然,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识人用人、知人善任。楚汉战争开始时,刘邦和项羽的帐下都网罗了许多人才,但到了后来,那些真正的人才大都跑到刘邦那里去了。韩信在项羽帐下仅仅只是一名执戟郎中,但到刘邦那里后,被刘邦封坛拜将,委以重任,对最终击败项羽发挥了重要作用。刘邦在后来总结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