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青岛十大历史名人
- 云南省施甸县有多少年的历史
- 陶罐的发展历史
- 乾隆的祖宗18代是谁
- 明朝最后的年号
- 明清时间分别是多少年
- 崇祯后是什么年号
- 明以后一帝一号吗
1.徐万且
徐万且,西汉时即墨(今平度市东部)人,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专家。《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它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太初历》制成后,一直实施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长达189年之久,徐万且为《太初历》的制作成功做出重要贡献。详细
2.王邦直
王邦直(1513年~1600年),字子鱼,号东溟,即墨人,生于莱州府即墨县(今属青岛市即墨区),明音律学家、藏书家。王邦直是中国第一部音律专著——《律吕正声》的作者、音乐大师,汉谏大夫王吉的后裔。王邦直专著的《律吕正声》对我国声律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考证和阐述,书中收录了伯牙学琴、武壬出师、海阳僧人等音乐故事,记有部分琴谱和民谣。该书援引浩繁,说理精辟;明万历年间,翰林周如砥将该书收藏于国史馆。 薛禄
薛禄(1358年~1430年8月11日),原名薛六,胶州(今山东省青岛市)人,明朝名将,古代青岛著名的人物之一。薛禄早年从军北平,后随朱棣起兵靖难,战功卓著,累升至都督佥事。永乐年间,薛禄数次随军北伐,并主持营建北京,官至右都督,封阳武侯。仁宗继位,薛禄加封太子太保,赐铁券。宣德年间,薛禄随宣宗平定朱高煦,又数次担任镇朔大将军,巡视边防。宣德五年(1430年),薛禄进封太保,并在同年病逝,追赠鄞国公,谥号忠武。详细
4.高凤翰
高凤翰(1683年~1749年),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山东胶州三里河村(今山东青岛市胶州市)人,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高凤翰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高凤翰作为青岛古代名人之一,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代表作品有《砚史》、《南阜集》等。 王吉
王吉,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人(今青岛市即墨区),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少年好学,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任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充任昌邑王中尉。他是中国最早的晚婚提倡者,主张晚婚的目的是要达到“不夭”和“明教化”,意即“优生优育 庸谭
庸谭,西汉胶东国(今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人,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被后人尊称为“汉庸生”。他一生不入仕途而以布衣终,潜心研治古文《尚书》和《齐论语》,造诣精深,并悉心传于后学。据《汉书·艺文志》和《后汉书·马融传》等记载,自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最知名的古文经师都与他有着明晰可考的师承关系,作为青岛最有名的古代人物之一,两千年来庸谭一直受到后人钦敬。详细
7.黄嘉善
黄嘉善(1549年~1624年),出生于即墨城(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字惟尚,号梓山。黄嘉善从小聪慧,渐大学习勤奋努力,他少年时入崂山石门西麓的上、下书院就读,饱读经史子集,精心体会治国安邦的道理,所作的文章流畅优雅,胸有韬略。黄嘉善成年后仪表端庄伟岸,风度儒雅,人品出众。黄嘉善著有《抚夏奏议》、《总督奏议》、《大司马奏议》、《见山楼诗草》等 8.匡源
匡源(1815年~1881年),字本如,号鹤泉,山东胶州人,书画家,教育家,晚清大臣,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匡源出生于书香人家,自幼聪敏好学,才思敏捷,认真刻苦;十三岁考秀才,文采卓异,擅诗文,号为神童,少有大志;道光二十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吏部侍郎。匡源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历代文选》、《历代诗选》、《珠云仙馆诗钞》、《名山卧游录》、《唐宋元明绝句选》、《奏议存稿》等。详细
9.王垓
王垓,字汉京,即墨人,清朝官员、使节。少年时,王垓家境贫寒,然而读书非常刻苦,曾以教书授徒养家糊口;1649年(清顺治六年)考中进士,授行人,掌传诏、册封等事宜;1663年(清康熙二年),王垓曾奉旨出使琉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并著有《使琉球记》命,记载了其出使琉球的经过及琉球国的风土人情 10.黄宗昌
黄宗昌(1588年~1646年),字长倩,号鹤岭,明末清初即墨人。黄宗昌于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授雄县(今河北雄县)令,到任后立即将境内横行不法的宦官魏忠贤党羽全部正法,后调任清苑(今河北清苑)县令。因受排挤被降职,回乡闲居。崇祯十五年(1642),即墨遭清兵围困,变卖家产作军饷,率众护城。晚年在崂山修筑“玉蕊楼”隐居,寻胜探奇,吟诗抒怀。黄宗昌是古代青岛著名人物之一,著有《崂山志》等文稿数十卷。详细
点青岛十大历史名人包括了徐万且、王邦直、薛禄、高凤翰、王吉、庸谭、黄嘉善、匡源、黄宗昌、王垓等,这些出生于青岛,也是著名的历史人物。
云南省施甸县有多少年的历史很久了,都是一些不知道的历史! 施甸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县境南部姚关蒜园村的小汉庄北侧万仞岗发掘出土的智人头骨化石(称姚关人),距今约8000年左右。
从发现多处旧石器、新石器遗址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片及兽骨化石,表明距今约3500——4000年左右,古人类活动频繁,各族先民在这块上劳动、生息、繁衍。
在姚关境内先后出土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展示2000多年前,境内的人民从事原始农业、牧业和狩猎的场景,创造出了灿烂的史前文化。
据《云南各族古代史略》文字记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就置了不韦县,县令陈立,属益州郡;到南北朝(齐)(561-578年)时期置不建县,隶永昌郡;元朝十一年(1274年)设石甸长官司,隶镇康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更名施甸,隶永昌府;二十二年置施甸巡检司;嘉靖十九年(1540年)置姚关守备道;清顺治六年(1649年)设平彝州;十八年裁州并入保山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永昌府分防施甸巡政厅;民国元年(1912年)设施甸分治县,二十一年裁撤分治县。
1950年设三、四、五、六、七区,属保山县;1962年12月1日,经国务院第123次会议批准设立施甸县,隶属德宏州;1963年12月改属保山地区。
据族谱记载,我们的祖先大都居住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在元、明、清三代充军,经商和迁徒入境定居。
夏、商、周时为哀牢部族所居,按云南史学家之见,永昌濮即哀牢,故当时施甸历史文化,可称之“哀牢文化”,即布朗、彝等民族文化源。
南沼统一云南后,大量汉文化传入,汉语与民族语言逐步释同。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邓子龙率兵3000南下,驻守姚关,筑五关即大关、小关、里骚关、芭蕉关、茨竹关,军民大规模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为一体。
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原文化结合,明代古建筑、天王庙、玄帝观、玉皇阁、武候祠、万寿宫、戒月庵、财神庙、观音寺等仿效内地,至民国时期多达110座。
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柱,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永昌兵备副使朝廷伟开创施甸、姚关和木瓜榔三所社学。
雍正十二年(1734年)保山知县张福昶改设施甸文昌宫、姚关文昌宫、由旺玄帝观3个义学馆。
光绪六年(1880年)由旺贡生李济川和廪生孔继勋创办少保书院,贡生朱以仁创办摩苍书院;十年(1884年)施甸街陆家巷陈小园在施甸街开办私塾,姚关大乌邑蒋文炽在大乌邑开办私塾;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设施甸、姚关、由旺高等小学堂,1912年开办第一所女子小学。
民国13年(1924年)河北人戚福山率杂技班到由旺、银川、施甸等地表演;17年(1928年)四川艺人梁文兴到由旺龙井寺传授滇剧打击锣鼓技艺;18年(1929年)贵州艺人范秉章到保场萧祠,银川木瓜榔传授滇剧武打技艺;19年(1930年)由旺民间文艺表演团体扶风社成立,开始演出滇剧,并于民国25、29、31年三次出访缅甸演出。
民国28年秋,八乡教育绅士段子勉及其他绅士在施甸街创办甸阳中学,1950年1月1日改名潞江人民中学,并创办第1期校刊《潞中学报》,8月,由旺区银川建立秧歌队和歌咏队,1955年成立银川农村俱乐部。
1954年施甸街成立滇剧团,1963年1月建立施甸放映队,8月5日建立县文化馆,25日建立县新华书店;11月在银川何家寺创办第一所农业中学。
1965年12月建立山区文艺工作队,开展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幻灯、代售图书等活动,1976年3月18日创办教师进修学校,1977年1月建立银川文化站,1978年3月15日创办师范学校;1979年10月1日,县电影院落成首映,1980年1月1日县档案馆成立,9月7日建立县图书馆,藏书2万册。
1983年12月设立文化局,1995年成立县文化体育局。
1984年6月4—5日,县城举办第一届端阳花木展销会;8月创办高级职业中学,1986年8月,《大西南文学笔会》编辑部和正安皮革工业公司联合举办首届“雪兰文学笔会”,10月30日县首届青年歌手调赛汇演开幕,石鼓山地面卫星接收站破土动工。
各种外来文化和传入与各类文化机构的建立,使施甸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能和文化知识,还带来数千年培育而成的华夏文明与礼仪,遂使施甸告别了蛮荒状态,逐步迈向文明、进步的新时代。
施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元代称石甸,明改为施甸。1962年12月由保山县划出南部地区析置施甸县,至今已49年。施甸历史悠久,夏、商、周时为哀牢部族居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不韦县,属益州郡。南北朝(齐)时(561~578年)更名不建县,隶永昌郡。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宋大理政权时属永昌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设石甸长官司,辖26寨,隶永昌府镇康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更名施甸长官司,隶永昌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施甸巡检司;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五月,于广邑寨(今昌宁柯街乡内)设置广邑州,与湾甸土知州平行。1436年,广邑州址迁到右甸(今昌宁城南右甸镇),属顺宁府管辖,施甸长官司一度划归顺宁府;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施甸长官司又改隶属永昌府管辖;嘉靖十九年(1540)置姚关守备道。清顺治六年(1649),裁施甸长官司,设平彝州,始设8乡,辖26寨伙,州址由原长官司迁至保场大石桥桥头寨。十八年裁州并入保山;乾隆三十五年(1770)设施甸巡政厅,隶永昌府;民国元年(1912)设施甸分治县,1932年并保山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1950年设四、五、六3个区,隶属保山县(一说为三、四、五、六、七区)。1962年12月1日,经国务院第123次会议批准设立施甸县,辖太平、由旺、施甸、姚关、洒房5个区。1963年2月1日中共施甸县委、县人民政府正式办公,隶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同年12月改属保山地区专员公署。1978年全县辖19个公社、1镇;111个大队、1263个生产队。
陶罐的发展历史说起瓷罐,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带耳、带提梁的陶罐制作。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质地坚固,又有迷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的首选。东汉时,青瓷罐形制多样,其中青釉印纹四系罐、青釉五孔罐堪为代表。
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在两晋南北朝非常流行,并延续至唐宋。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作用有关。同时,亦与四系、八系给人以平稳感及美感有关。譬如,西晋青瓷不单把系设计成弓形、桥形,还出现狮形、羊形等造型;东晋时又刻意在系上施加点彩;南北朝时的系竟多达八至十枚,这些,并非都出于实用,也有的是为了美观,或者说,是集实用与装饰于一系。
瓜棱罐
到了唐宋,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青釉、白釉如冰似玉。器物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加上罐体又出现了瓜棱、柳条形等花样制式,才让肩部之系显得不那么重要,逐渐退居于次要地位。
元代,基于堆、贴、刻、划、镂雕等装饰技法的广泛应用,瓷罐的发展进入了辉煌时期。南方和北方的如龙泉窑、吉州、耀州、磁州等民间著名瓷窑均有非凡建树。元代中期,景德镇窑的高温釉下青花及釉里红彩绘异军突起,使瓷器艺术跃上了新的境界,不但奠定了景德镇窑一统天下的局面,亦让器形大度的瓷罐越发神采飞扬、蔚为大观。明代是我国瓷罐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人们意识上的一些原因,特别是“罐”与“官”谐音,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超过了瓶、尊,成为明代景德镇窑琢器生产中的大宗。造型则更加丰富,新品种有:永乐宣德的轴头罐、壮罐、法轮式罐,成化的天字罐,嘉靖的将军罐,崇祯的莲子罐等。清代,罐的地位逐渐被瓶、尊取代,康熙以后,罐的生产以实用为主,除传统型的一些品种外,乾隆时期创烧的西瓜罐流行甚广,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国。
顺治粥罐
有关粥罐的始烧年代,近年来的古陶瓷专著一般认为是清代康熙时。其实据考证在明代崇祯时期就已经有了粥罐,清初顺治朝粥罐生产已具规模,康熙朝长达61年之久,粥罐的烧造数量最多。
粥罐不仅仅在胎、釉、纹饰、工艺等方面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还在形制上各有各的特色和风貌,即:敛口或束颈(口微撇)、平底涩胎,属崇祯、顺治时期的造型特点;直口圆腹或直口直腹及圈足、釉底,为康熙朝的造型特点。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
我国最早的陶器是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发现的,距今大约已经有一万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期是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
二、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陶器
我国陕西省老关台出土的陶器,距今大约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
1921年,我国河南省仰韶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此时的史前古人已经大量生产陶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运用,也是当时人们较为实用的器物。
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比较注重选土,因此胎土中所含的杂质较少,十分纯净,陶胎颜色大多是红色,也有一些灰色或者黑色的陶器,此外,坚固的夹砂陶胎器物也是当时史前古人的常用炊具。
这些陶器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具,造型相对简单,主要是陶瓶、陶碗、陶罐、陶钵等,其中,陶罐和陶瓶出土较多。
花纹装饰方面,一部分陶器是光素无纹的,还有一部分陶器上有简单的彩绘纹饰或者模印花纹,这些花纹非常古朴,一般是由几何形图案组成,图案纹饰多体现史前仰韶先民的日常生活,如人面纹、鱼纹、蛙纹、网纹、波浪纹、涡纹、锯齿纹等。
四、新石器时代末期陶器
1928年,我国山东省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是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也是继仰韶文化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较仰韶文化时期的制作技术更加进步。
陶器造型方面一方面比较注重实用,另一方面造型和品种更加丰富,既有炊具,也有酒具,还有储存用具。尤其是鬲、鼎等器物是仰韶文化时期所未见的。
说起瓷罐,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带耳、带提梁的陶罐制作。
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
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质地坚固,又有迷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的首选。
东汉时,青瓷罐形制多样,其中青釉印纹四系罐、青釉五孔罐堪为代表。
乾隆的祖宗18代是谁乾隆的祖宗18代是爱新觉罗孟特穆,是目前有历史记载的乾隆最早的祖先。
爱新觉罗?孟特穆是明朝建州女真人,明代倭朵里部首领,宣德八年因部族斗争被杀害。顺治帝根据他的卓越贡献,追嗣为清朝的肇祖原皇帝,也就是乾隆的18代祖先。
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年号—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总共10年)
1.2、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与崇德,1626年~1636年(总共10年)
1.3、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1661年(总共17年)
1.4、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总共61年)
1.5、爱新觉罗·胤禛,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总共13年)
1.6、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1796年(总共60年)
1.7、爱新觉罗·颙琰,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总共24年
乾隆往上数的话,他的父亲是雍正,祖父是康熙,曾祖是顺治,在往上是皇太极和努尔哈赤,前面更多的就没有多少记载了。
明朝最后的年号明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明朝最后的年号是永历年
永历。
明昭宗永历皇帝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汉族,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南明末代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
天启三年(1623年),生于桂王府,隆武二年(1646年)袭封桂王。隆武二年(1646年),在肇庆称监国。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第二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倚仗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永历十五年(1661年)(顺治十八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曼德勒,被缅王收留。后来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王将其献与吴三桂,永历十六年(1662年)6月在昆明被吴国贵绞死,终年40岁,在位16年。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
永历帝死后庙号昭宗,延平王郑经上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体仁克孝匡皇帝。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年—1644年)。崇祯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明朝败亡之后,李氏朝鲜一些士族私下仍然使用崇祯年号,如崇祯纪元后八十三年(1710年)、崇祯后再癸丑(1733年)、崇祯后百三十八年(1765年)等等,这被称作“崇祯纪元”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父朱常洛,母刘氏。为朱常洛第五子。天启七年(1627)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
崇祯元年(1628)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崇祯二年(1629)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
崇祯年间大明王朝所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三,其一明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后金,其三为农民起义军。
明朝败亡之后,李氏朝鲜的士族出于小中华思想,在国中仍然使用崇祯年号,如崇祯纪元后八十三年(1710年)、崇祯后再癸丑(1733年)、崇祯后百三十八年(1765年)等等,这被称作“崇祯纪元”。
明清时间分别是多少年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明朝于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并于1644年灭亡,共计276年。清朝于1644年建立,1911年灭亡,共计267年。
答:明朝(1368年至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共存在了276年。清朝(1636年至1912年)是由满族人在远东时代建立的朝代,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了296年。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2、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3、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4、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5、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6、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7、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8、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9、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10、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11、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12、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13、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14、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15、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16、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共276年。
清朝(1644年—1911年统治中国),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后迁辽阳、沈阳。
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称帝。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清军说降吴三桂,在他的带领下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清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清朝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共268年。
二、明朝和清朝共存多少年?
①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②
28年,明朝存在了276年。清朝存在了296年。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总计296年。
③
得有几十年时间,因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努尔哈赤最开始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人,24岁接替死去父亲留下的建州都督的职位,到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是68岁,这就是44年,建立后金当大汗也有10多年时间,然后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大清,又是10多年时间,加上顺治皇帝入关,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开始南明小朝廷,18年,最后到康熙剿灭朱三太子,一共在一起得有小一百年了。
④
80年
明朝享国276年是没有异议的,从朱元璋1368年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建立大明起,到1644年崇祯帝自尽,正好是276年。
清朝始建于1636年,之前是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的“后金”,到了1636年的时候,皇太极将“后金”改为“大清”,而清朝直到7年后的1644年才定鼎中原,因此我们计算其国祚时往往从1644年开始,这样,清朝的历史是269年。
清朝享国276年的算法是从1636年开始算的,当时的“清”只是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因此一般算法是其入关后开始计算。
⑤
明朝和清朝都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 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近代以后在与西方交往中,还短暂的以中华大清国来签订不平定条约,此后大清国和中国两词混用,逐步使中国这一称呼替代了大清国。
崇祯后是什么年号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崇祯之后还经历了南明宏光,隆武,永历三个时期。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采取了联寇抗清政策,黄道周发动了短暂的北伐,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后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与大西军余部联合起来。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政权最终灭亡。
崇祯后崇祯17年停止了崇祯年号,李自成建立国家为大顺,在西安称帝,年号“永昌”。
明代年号顺序表:洪武-惠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以后就没有年号了。
明以后一帝一号吗明朝以后基本都是一帝一号的,洪武,永乐,洪熙,宣德,正徳,嘉靖,泰昌,天启,崇祯永历等,到了清朝基本也是如此,天命,天聪,康熙,顺治,乾隆一直到光绪帝。
明朝开始从朱元璋洪武到朱由检崇祯共十七位皇帝一帝一号。从1368——1644年历时276年。
是的,明朝是一帝一号
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多次改元,因此一个皇帝可以拥有多个年号。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多为一帝一号,没有例外。因此,一个明朝皇帝只有一个年号,也称为“一帝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