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称为全才的原因

提起苏轼,想必连小学生都能吟出他的诗词。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毕竟,苏轼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全才。那么苏轼有哪些成就呢?为什么我们会称苏轼为全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刚才文中说苏轼是文学家,其实是有不妥之处的。因为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是一句文学家就能简单概括的。

论诗,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论散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论书,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除此之外,苏轼亦擅长文人画。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没有发现如此全能的人,所以,我想称苏轼为千年难遇的全才并不为过。

受学生时代教科书的影响,我在上小学时,认为苏轼是诗人,上中学时又觉得苏轼是词人、文学家,而今又觉得苏轼是书法家、画家,不知各位读者是否有同感呢?

虽然苏轼不同于李白、杜甫、辛弃疾、李清照等几乎只有“诗人”或“词人”的单一标签的人,但苏轼的诗和词绝对不亚于上述几位诗人和词人。可以说,苏轼的诗和词论质量和数量均是佼佼者。

对于苏轼的诗词,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因为在我初中学此词时,语文老师要求必须会背诵和默写。我记得有人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可见这首词的影响力之深远。顺便说一句,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在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在仕途上处于比较顺利的时期。

这一时期还有一首词不得不提,亦是我上初中时被语文老师“严格要求”的名篇。想必大家看到苏轼此时在密州任知州就已经想起来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时的顺境终将落下帷幕,改变不了苏轼多次被贬的命运。与大多数文人的经历相似,苏轼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亦是充满坎坷与无奈的一生。可能相较于诗词书画,文人墨客们在政治上鲜有建树,在仕途上大多不得志。苏轼亦是没有逃出这个怪圈,一生中数次被贬就足以说明苏轼缺乏政治头脑和敏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