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雍正王朝内幕深度解析
- 康、雍、乾三个朝代,为什么只把雍正那个朝代称为“雍正王朝”
- 康熙雍正乾隆的历史顺序
- 雍正与十三爷历史真实关系
- 雍正王朝中考题是怎么泄露的
- 雍正出家的真实历史
虽然《雍正王朝》这部剧自播出到现在已有20年,但热度丝毫不曾减少,依然是众多影迷观看和讨论的话题之一。关于这部经典巨制,相信大家肯定对剧中的人物,剧情,结局都已经了解的比较透彻了,那今天就来揭秘一些《雍正王朝》幕后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1.佟国维和隆科多
在剧中,佟国维是隆科多的六叔,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侄儿。但在真实历史中,隆科多是佟国维的第三个孩子。
2.康熙驾崩时雍正并不在场
剧中,康熙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即将驾崩,但是在康熙身边的众阿哥有: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三阿哥允祥、十四阿哥胤禵、还有二十一阿哥允裪,四阿哥胤禛并不在场,他正在替代康熙祭天。后来,四阿哥赶回来后,隆科多向众阿哥宣布康熙的遗诏。
3.康熙驾崩时没有张廷玉
真实的历史上,康熙驾崩时,陪在康熙身边的是众皇子还有隆科多。根据史料《大义觉迷录》记载,康熙驾崩的时候,没有张廷玉这个人物。
4.孙嘉诚真实存在
根据历史记载,孙嘉诚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官职做到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是清朝前期比较有名的大臣,死于乾隆十八年,并不是死于剧中的雍正年间。
5.大太监李德全是虚构的
剧中大太监李德全完全是编剧虚构的人物,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根据真实历史记载,雍正的太监总管是苏培盛,这个太监总共活了74岁,直到1747年死亡。
6.李卫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并不是跟随雍正进入他的府邸才发迹的。历史上,李卫出生于江苏富户人家,于康熙年间,花钱买了一个小官,从此才开始他的官场之路,李卫很会做官,一直不断升迁,做过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等等职位,于乾隆三年逝世。
以上,就是关于《雍正王朝》这部经典影视剧的幕后真实冷知识,如果大家喜欢的请关注和评论,感谢。
一、
老四胤禛烧掉百官行述的剧情是有前提的,我们先来大体的回顾一下剧情:
太子胤礽二次复立以后,对原先支持老八胤禩的百官大肆打压,其所作所为让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非常看不惯,也正是从这时候起,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四胤禛从一开始隐藏自己夺嫡之心,到此时已经开始逐渐暴露了。尤其是经过废太子风波,他也成了领侍卫大臣,可以自由出入康熙帝的寝室。
也正是这次自由出入,他发现了惊奇的一幕,那就是他的儿子弘历竟然骑着康熙帝的“大马”在写字,嘴里还念着“爷爷,你可扶好了我”,随后老四胤禛慢慢退出,在镜子面前理了理衣服,镜子里面除了表面冷静内心激动的老四胤禛,还有龙椅。
也就是此时,老四胤禛对皇位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开始主动出击,为自己增加夺嫡的概率。
所以表面上他辞了太子胤礽,在家里闭门不出,其实已经伙同老十三胤祥派出了年羹尧。
而太子胤礽因为病急乱投医,想通过百官行述控制百官,于是跟任伯安达成了协议,并且利用老十三胤祥放走了刘八女,这正中了老四胤禛的下怀。
后来就是全剧中最惨烈江夏镇灭门惨案,跟这个案子一并消失的还有太子胤礽给任伯安的信,和百官行述!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好不容易得到的百官行述,为什么要当众烧掉?
二、
到底什么是百官行述?
其实就是任伯安在户部任职时,用来记录百官种种劣迹的一套本子,整整有四大箱之多,因为手握这些百官的短处,所以可以以此要挟百官,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来太子胤礽不用采取这种手段控制百官,也是他不够自信,不行光明正大之事,非要私下搞点小手段,结果把自己跟任伯安的信落到老四胤禛手里了。
当然,此时的太子胤礽并不知道自己的书信落在了老四胤禛手里。
剧中虽然一直在尽量刻画老四胤禛光明正大的形象,其实在这件事情上,他就有点阴险了。因为关于书信一事,老十三胤祥也曾经劝他,赶快毁掉,可是老四胤禛却犹豫不决。
也正是他的这种犹豫,把他的目的也给暴露了,毕竟这是要挟太子胤礽的一个有力武器,不到关键时刻,不会拿出来的。
如果不是后来坎儿“背叛”老四胤禛,老四胤禛可能还不会这么早拿出这封信。
所以,太子胤礽之所以第二次被废,究其原因就在于这封信,而之所以有这封信,则是因为有这套百官行述。
这套百官行述激发了太子胤礽心中的邪恶,最终让他落入了深渊。
当然,这背后少不了推手,明面上的推手是老八胤禩,其实真正的推手却是老四胤禛!
在老八胤禩一伙终于判断出屠江夏镇的人是年羹尧以后,还没来得及下一步动作,就被登门的老四胤禛拦住了,然后就是喝酒,再然后就是一把火烧了百官行述。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好不容易得到的百官行述,为什么要当众烧掉?
三、
那么这套百官行述为什么会被老四胤禛烧毁呢?
我们得看此时老四胤禛的处境:
本来《雍正王朝》开局老四胤禛接下来的南方赈灾一事,完成的还是相当棒的,虽然得罪了江南一带的官员和富商,但是京城这边还是笼络一群大臣的。
但是随后的户部追缴欠款一事,则让老四胤禛把能得罪的官员全部得罪了,几乎无一幸免,连最支持自己的老十四胤祥都因为田文镜被打一事跟他翻脸,弄得他真的成了“铁面铁心”!
再加上后来的举荐新太子一事,让老四胤禛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支持者太少了,少到可怜。
正是出于这个心态,老四胤禛也开始刻意注重笼络百官了,于是也就有了火烧百官行述一事。
其目的有三:
首先要知道朝廷一半的官员都在盯着这套百官行述,一个个如履薄冰,生怕这套本子落到别人手里。而老四胤禛邀请太子胤礽、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还有上书房的几位大臣,其实就是让众人作证,我老四胤禛要烧百官行述了,而且还是在封条状态下烧掉,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这套本子,没有人打开看过。
众人在各种心态的注视下,这套本子被烧,众臣心中的石头也算落了地,事后自然对老四胤禛的举动竖大拇指,这无疑将给老四胤禛拉来支持者。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好不容易得到的百官行述,为什么要当众烧掉?
四、
老四胤禛的所作所为还是在为康熙帝着想!
虽然康熙帝第一时间得知这件事后是气得躺在床上喊腐败,但是喊完以后,自己一琢磨,这并不是坏事。
要知道康熙帝当政的后期,各种弊病都在显露,而康熙帝又是一个特别好面子的人,生怕自己死后会留下骂名。所以他做事从来都是在这个前提下尽量改革,但是收获非常小,比如户部追款一事,如果不是康熙帝后来自己掏小金库补交,说不定老四胤禛还不会追款失败。
而老四胤禛这次烧掉了百官行述,则是成功的避免了一次朝廷动荡,是值得肯定的行为,所以事后康熙帝不仅没有责怪老四胤禛,反而更加高看一眼,甚至还给屠镇者年羹尧升了官!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缓解夺嫡之争。
毕竟亲兄弟之间争来夺去的不仅不利于朝局稳定,也让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剧情,比如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当着众人面烧掉了军中私通袁绍的书信,大大稳定了军心,使得曹操势力空前的强盛。
老四胤禛此举说不定就是看《三国演义》学到的计谋,如果当年袁术能学到这招,把传国玉玺毁掉,或者扔掉,也就不会这么快失败了。
而百官行述不管是到了老八胤禩的手里,还是太子胤礽的手里,都是一个大灾难。而在自己手里,也不是好事,不仅惹了众怒,还会成为老八胤禩和太子胤礽攻击的对象,更会失去圣心,这是老四胤禛不敢占有百官行述的原因。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好不容易得到的百官行述,为什么要当众烧掉?
既然自己不能利用百官行述控制百官,又不能让百官行述落到别人手里,唯一的办法就是毁掉!
所以,这件事一出,老四胤禛赚大发了,如果不是后来坎儿背叛一事,老四胤禛还真不会这么快就拿出杀手锏——太子密信,当然,老十三也不会被圈禁整整十年。
《雍正王朝》真正的内幕就两个部分:九王夺嫡和八王逼宫。
康熙临死前,已然做好了传位给第四个儿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的准备。但是一共九个儿子都在争抢皇位,一招不慎,便会引起朝政混乱。这是康熙绝不愿意看到的结局。所以康熙用好了张廷玉,用明线传旨宣布。用好了隆科多,用暗线布局。雍正才顺利接位。
雍正当皇帝后,并不轻松。八王爷在朝中多年,党羽遍布朝野上下。雍正不得不防着老八。可是该发生终归要发生,老八借助整顿旗务的机会,联合铁帽子王一起在朝廷发难,几乎就要成功。关键时刻,还是老十三控制住局面,让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四个弟弟彻底大败。
康、雍、乾三个朝代,为什么只把雍正那个朝代称为“雍正王朝”一般来说,中国历史上很少存在把某个皇帝的时期称为王朝的,一般王朝都指一个朝代,比如李唐王朝。
雍正王朝这个说法,基本来源于二月河小说《雍正皇帝》,以及改编成电视剧的《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最出名。但是二月河这套小说写了三本,三个皇帝各有一套。乾隆的好像没拍,《康熙王朝》的电视剧也很有名,那首大名鼎鼎的“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就是它的主题曲。所以都有这个说法,只是流行程度不一样。康熙雍正乾隆的历史顺序1、康熙是雍正的父亲,雍正是乾隆的父亲,所以康熙是乾隆的爷爷,康熙雍正乾隆共同开创了盛世,是祖孙三代的关系。
2、康熙即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雍正的父亲,十四岁收回辅政大臣手中权力,开始亲政,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执政六十余载。
3、雍正即爱新觉罗·胤禛,雍正是乾隆的父亲,康熙将王位传给了雍正,虽然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但他在位期间处事果断,加强了中央军权、严厉惩治了贪官。
4、乾隆即爱新觉罗·弘历,是寿命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仅次于他的爷爷康熙。
按照年代来排序依次是康熙、雍正、乾隆。
1、康熙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2、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皇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胤禛的年号,因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亲王,即位后采用雍正一词,除取其名“禛”之谐音外,亦有正统、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间夺位的谣言。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3、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终年89岁。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入关后,清朝皇帝总共有10位。
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雍乾”就是康熙、雍正、乾隆。
“嘉道成”就是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就是同治、光绪、宣统。
这样子也就很容易记忆了。
事实上,清朝皇帝顺序排列如下:
顺治一康熙一雍正一乾隆一嘉庆一道光一咸丰一同治一光绪一宣统。
顺治皇帝是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个皇帝,在位时间从1644-1661年。
康熙皇帝是1662-1722年,在位60年。
乾隆皇帝是1736年-1795年,在位60年,看看这两位皇帝都是60年,为什么乾隆皇帝不愿意超过60年,因为他不想超过康熙皇帝,他爷爷康熙是乾隆皇帝的最尊敬的长辈。
此后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也就比较短了,两个人合起来不到60年,道光皇帝是1820年-1850年。
咸丰皇帝就更加差劲了,他在位不到十年,也就是1851-1861年。
此后的同治皇帝是1860-1875年,光绪皇帝是1875-1908年。
雍正与十三爷历史真实关系若论帝王家的兄弟情深,大概只有雍正和十三爷胤祥之间的兄弟之情最真挚,也最深厚了!“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十三爷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生母是章佳氏,生他的时候仅是一名宫女。胤祥小时候就很聪明,康熙皇帝非常喜欢他。从12岁开始,康熙每次出巡都带着胤祥,直到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失宠。
与《雍正王朝》中的形象不同,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论武功,胤祥精于骑射,百发百中。有一次跟着康熙皇帝去打猎,树林里突然蹿出来一只猛虎,十三阿哥胤祥表现得非常镇定,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就向这只猛虎刺去。论文采,胤祥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很拿手。有一次康熙南巡,在行宫里邀请众大臣欣赏胤禛和胤祥的书法,大臣们“无不欢跃钦服”,虽有阿谀奉承之嫌,但仍可看出胤祥的书法在康熙眼中还是拿得出手的。
十三爷胤祥
从康熙四十七年开始,胤祥就突然不得宠了,或许是受到废太子事件的影响。在《雍正王朝》里,胤祥被康熙圈禁了十年,原因是出于保护这个十三儿,以免让他卷入九子夺嫡的漩涡之中。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胤祥到底有没有被圈禁还存在争议,就算是被圈禁了,也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不过,从这一年开始,胤祥失宠倒是真的。废太子胤礽被复立之后,康熙给成年阿哥们封赏爵位,唯独十三阿哥胤祥没有被封爵,直到康熙去世,胤祥还是一个没有爵位的闲散阿哥。
雍正即位后,胤祥才真正得到重用。雍正一朝,胤祥负责处理了康熙和孝恭仁皇后的丧事,管理内务府,负责西北用兵的后勤供给,统领圆明园八旗禁卫军,负责审理重大案件,负责治理水患,负责勘察建造皇帝的陵寝,负责外国传教士事务,负责营田水利。可以说,家事国事天下事,十三爷胤祥都替雍正操劳着,并且处理得非常得体,雍正很满意。有人说,雍正一朝,十三爷胤祥是名副其实的“常务副皇帝”。
胤祥和雍正
但是十三爷胤祥身体不好,从康熙年间就患有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到了雍正年间病情加重,又因为日夜操劳国事,所以胤祥在雍正八年就英年早逝了,年仅四十四岁。
棠棣情深
雍正常称自己的十三弟为“柱石贤弟”。尽管二人在朝堂上更多的是政治盟友关系,但是二人是因为兄弟和睦才结为政治盟友,又因合作融洽使得兄弟之情更深,这两种因素其实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最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棠棣情深”。
雍正即位的第一天,就封自己的十三弟为和硕怡亲王。一朝之间,从一个没有爵位的边缘皇子到晋封为最高等级的亲王爵位,十三爷胤祥也是独一份了,可见雍正对十三弟的感情之深。
雍正和十三爷胤祥
同时,雍正下令将原来归自己管理的佐领人丁统统划到十三爷名下,在亲王定额之上再增加十七名护卫,在怡亲王仪仗中额外增加豹尾枪、长杆刀,用以突出十三爷胤祥的皇恩殊隆。
到了雍正三年,雍正下令在亲王的爵位之外,再给十三爷加封一个郡王爵位,让他从自己的儿子当中任选一名授封该爵位。
十三爷胤祥为雍正选了一块“上吉之壤”的陵址,雍正认为这是十三弟的功劳,所以就在自己的“上吉之壤”旁边选了一块“中吉之壤”赐给他,后被十三爷胤祥坚决推辞掉。
十三爷胤祥去世后留下遗嘱,遗言自己的陵墓要从简不要奢华,雍正帝没有遵从,反而给十三弟建造了一个亲王当中最大、最奢华的陵墓,占地四十万平方米,陵园里修建了三十多座建筑。
胤祥死后,雍正帝特意将十三爷的名字从允祥改回了胤祥,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独一份。
雍正和十三爷的关系有多好、感情有多深,用雍正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后世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两人的兄弟情深。
雍正与十三爷历史上的真实关系也是非常好的。雍正和十三爷都是康熙皇帝的儿子,从小十三爷就和雍正的关系非常好,他从小就跟在雍正的身后。
十三爷从小就很尊敬他这位四哥,一直跟随和辅助雍正,两人之间的关系比雍正同父同母的十四爷还要好。
雍正王朝中考题是怎么泄露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雍正儿子弘时利用易接近皇上便利条件盗取命题后勾结主考官张庭禄大量买卖命题,后被李付主考官发现上报皇上,取消考试重新命题。
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以后第一次恩科。这个考题是雍正之子弘时偷来的。然后通过张廷玉之弟张廷璐贩卖出去。事情败露以后弘时为了自保。怕张廷璐出卖自己。便像雍正建议立即处死张廷璐。
而雍正知道弘时牵扯到考题泄露事件中。但是雍正顾念父子之情。便只把张廷璐处死。没有在深究这件事
雍正出家的真实历史雍正是康熙的德妃所生,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一直在父亲康熙皇帝身边。你所说的清王朝出家的皇帝,应该是康熙皇帝的父亲,孝庄太后和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皇帝。
野史说他和董鄂氏的孩子病逝之后,董鄂妃本就娇弱的身体越发病弱,不久后也就离世。顺治就此看破红尘,在五台山出家。
雍正沒有出家。他一直在父亲康熙皇帝身边,从王爷干起,直至后来当了皇上。清王朝出家的皇帝,传说是顺治皇帝。他因为看破红尘,出家五台山。将江山舍弃。他的儿子康熙年幼登基,在孝庄皇太后及大臣们的辅佐下治理天下。据说清王朝为了颜面,在顺治出家后,宣布其驾崩。
雍正皇帝没有出家修行的历史。 你提出来的清王朝出家的皇帝,应该是雍正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和董鄂氏的孩子病逝之后,董鄂妃本来的身体越发病弱,不久后也就离开人世。顺治就此看破红尘,抛弃皇帝帝位,选择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