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乾隆的诗句 乾隆对历史事件的评论

目录导航:

  1. 评价乾隆的诗句
  2. 乾隆对十三爷评价
  3. 乾隆的历史观
  4. 乾隆对苏轼的评价
  5. 乾隆对霍去病的评价
  6. 乾隆对岳飞评价
评价乾隆的诗句

1、题金廷标琵琶行图

作者:乾隆

船隐芦洲不见人,四弦风送到江滨。主宾僮仆齐倾耳,写出寻声暗问神。

2、谒明太祖陵

作者:乾隆

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3、木兰祠

作者:乾隆

克敌垂成不受勋,凛然巾帼是将军。一般过客留吟句,绝胜钱塘苏小坟。

4、竞渡

作者:乾隆

此俗始荆楚,特以纪岁时,初因吊忠悃,相沿竞水嬉。夏五真夏五,风日薰且熙,况当膏雨沾,应节聊拈题。

5、御园耕种

作者:乾隆

弄田播种近臣从,不比亲耕典秩宗。布谷有声春已暮,看花无兴草全茸。劳躬漫谓勤民亟,愁意多缘望雨浓。

6、题四面云山亭子

作者:乾隆

四柱构峰巅,松萝作扉闼。诘曲频攀跻,造极心乃豁。一览众山小,左挹云容活。鹤唳与鹿呦,饶伊相问答。

乾隆对十三爷评价

乾隆对十三爷雍正帝评价,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消极方面: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

随着康熙的驾崩,大清朝也终于变天了,允祥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不管雍正是通过什么手段登上皇位的,反正老十三对四哥是坚决拥护的,而雍正也的确没有亏待这位忠心耿耿的十三弟。刚刚登基,屁股还没坐热,他就大张旗鼓地对允祥进行加封。

先是破格封其为怡亲王、总理事务四大臣之一,又大兴土木为他营建规模宏大的怡亲王府。而对于四哥的重用和厚待,允祥也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雍正王朝贡献了全部的心血和才智。整整八年时间,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倾尽全力辅佐四哥。

雍正即位之初,鉴于国库空虚,财政混乱,雍正便将这最棘手也最核心的任务交给允祥,让他分管户部。为了替四哥分忧,允祥顶着巨大压力,对长期积压的钱粮亏空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最终查处了一大批高官显贵,累计追回亏空钱粮2300多万两。

1726年,允祥受命负责京师周边水利的治理,在治水过程中,他以亲王之尊虚心学习,认真调查,采取各种办法对京郊水系进行一次彻底的治理,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由于允祥为人坦荡,敢于直言进谏,因此雍正对他许多建议都予以采纳。例如老十七允礼曾一度受到雍正的猜忌而靠边站,是允祥出面为他辩白才得到重用的,后来还被封为果亲王。那位原本只是户部郎中的李卫,也是因为十三爷的鼎力推荐才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一品大员直隶总督的。

难得的是,允祥虽然位高权重,但却始终保持一心为公、清正廉洁的本色。他对自己家人也严格要求,甚至在临终时还交代说,自己死后“只用常服,一切金玉之属,概不可用。”整整八年时间,这位雍正朝第二号人物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什么是德才兼备的王爷。

1730年5月,为雍正帝操劳了八年的怡亲王倒下了,时年仅45岁。惊闻十三弟病逝的噩耗后,雍正悲痛欲绝,他不但亲自出席丧礼,并停朝三日表示哀悼。为了表彰这位贤王,雍正下令封谥号“贤”,并将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配享太庙,甚至下旨将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以示褒奖。

允祥死后,其第七子弘晓袭亲王爵。乾隆即位后允祥获得了更大的恩荣,为了追念十三皇叔的功绩,又特下诏:“怡贤亲王公忠体国,其爵位亦应世袭罔替,”就这样,怡亲王成为了大清朝第一家恩封的铁帽子王~

乾隆对十三爷的评价估计是公忠体国,爵位世袭罔替。因为十三爷多次救雍正于危难之中。

怡亲王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与雍正关系最好,在他的帮助下,雍正当了皇帝后,马上封十三阿哥胤祥为怡亲王,怡亲王也成了雍正最得力的助手,怡亲王对弘历也十分爱护,在雍正第十年,怡亲王胤祥病逝,雍正很是悲痛,由其长子弘晓世袭怡亲王,乾隆继位后,为了表恩他的十三叔胤祥,下旨为怡贤亲王公忠体国,爵位世袭罔替。这就足以表明乾隆的态度。

乾隆的历史观

清代的明朝史观在康熙、乾隆二朝是两个重要时期。两位皇帝都在修史上都强调客观公正的态度,但评价却截然不同。

康熙朝基本持肯定态度,重点突出明代帝王的功绩而淡化其缺点;乾隆朝则对其持贬低态度,夸大其失误与不足而淡化其政绩。

其中的原因跟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个人气度、所处时代背景、当时的政治关系有密切关系。本文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康、乾二朝明史观的不同进行了比较;第二部分对康、乾二朝史观区别的根源做出分析。

乾隆对苏轼的评价

乾隆对苏轼评价是国士无双,忠肝义胆。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东坡先生倔强人,画禅笔阵皆相似。

——乾隆 ·《苏轼偃松图》

乾隆御批苏轼《题西林壁》:

能作如是语,始是认取真面目者。妙高峰三日不见,而见之别峰,与此参看。

乾隆御批苏轼《迁居》:

柳州贬谪诗,多忧郁凄楚之音。轼尝评其《南涧中》诗。引老杜云“王侯与蝼蚁, 同尽随丘墟”,仪曹何忧之深也。若惠州诸作,无不宽然有余地,此其所得深矣。

乾隆对霍去病的评价

据资料,乾隆对霍去病的评价是:“自古英雄,何独卫霍”。这句话出自《满江红·汉宫秋月》的第七段,是乾隆对霍去病的评价,他认为霍去病和卫青一样,都是历史上的英雄,但是不仅仅限于卫霍二人,还有其他历史上的英雄。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他十八岁时被汉武帝任命为嫖姚校尉,随卫青征战,期间表现出色,斩获敌人首级很多,因功被封为冠军侯。后来他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部,俘虏匈奴王,同时还接连击败匈奴左贤王部,在漠南地区开辟出朔方郡。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英勇的战绩和故事。乾隆的评价既是对霍去病的赞扬,也是对历史上所有英雄人物的肯定和赞颂。

清朝时期,乾隆御笔题刻了“汉武大将军霍去病之墓”八个大字,永志霍去病的丰功伟绩。

霍去病用兵灵活,他开创了特种兵的先河,他打仗不拘于兵法,出奇制胜,尤其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乾隆皇帝对霍去病的评价是:自古英雄,何独卫霍,可见他对于霍去病和卫青非常的推崇,非常的喜欢这样的武将,这两人也是取代的武将中的巅峰。

乾隆对岳飞评价

对他的评价是一代忠臣。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1、

赞夫北宋之亡、河北之失,宋祚之不复振,中原之不恢复,人皆曰由徽钦而致。然高宗实难逭其责焉。当钦庙北去,社稷为墟,高宗入授,顺人心,而即大位,非不正且大也。及即位之后,当卧薪尝胆,思报父兄之仇。而信用汪、黄,贬黜李纲,不复以河北、中原为念,岂非高宗庸懦、用人不察之过哉?其后诸将用命,岳武穆以忠智出群之才,率师北驱,所战皆克。而以金牌十二召之班师,淮北之民遮马痛哭曰: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然而武穆亦不得以自留也。夫如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类皆能之。乃加之以文武兼备、仁智并施、精忠无贰,则虽古名将亦有所未逮焉。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拘,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呜呼!以公之精诚,虽死于桧之手,而天下后世仰望风烈,实可与日月争光矣。独不知为高宗者,果何心哉?

2、“惟尔公忠秉 性 ,智勇超伦。”

于杭州岳飞庙赐金匾:“伟烈纯忠”。

乾隆题的匾 伟烈纯忠 至今还在。乾隆帝对岳飞的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非常赞赏,亲自题词赞颂为 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