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宋朝赵匡胤灭了那个朝代后开辟大宋
- 赵匡胤建国时间
- 赵匡胤的人生经历和真实结局
- 唐朝以后什么朝代在开封定都
- 赵匡胤的三个典故
将南方五国灭掉,又出兵攻打北汉都城太原。辽朝出兵援助北汉,宋军吃了败仗,不久,宋太祖病死。 所以,宋太祖赵匡胤是建立宋朝之后才统一全国的
宋朝赵匡胤灭了后周后开辟大宋。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赵匡胤建国时间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说与当时的君主柴荣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随着柴荣征战疆场,柴荣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对雄才大略的赵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与青睐,可以说柴荣在的时候让赵匡胤身居要职,公元959年柴荣病死,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基做了皇帝。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听说契丹与北汉发兵南下要攻打周朝,当时执政的大臣范质等人慌忙派赵匡胤领兵前去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带领大军离开都城开封来到了距离开封二十里的陈桥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开始实行兵变计划。军中开始流传要立赵匡胤为皇帝的传言,正月初三,赵光义与亲信赵普见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让将领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酒醉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拥立赵匡胤做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领兵回到开封,守城军队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于是将城门打开,迎接赵匡胤入内,赵匡胤很快控制了都城开封,范质等人这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上了当,但是形势已经明确,所以众大臣也都同意拥立赵匡胤做皇帝,翰林学士陶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让帝位给赵匡胤。赵匡胤于是正式登皇帝位,就这样轻易地夺取了政权,将恭帝柴宗训改封为郑王。由于赵匡胤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于是就采用宋为国号,都城定为开封,年号改为“建隆”。赵匡胤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
北宋建立于公元960年。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
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政权是在公元960年。赵匡胤是公元960年称帝,在位时间960年-976年,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960年赵匡胤建国。
至1279年南宋被蒙古所灭,共历经320年、18代帝王,时间跨度仅仅比两汉少数十年,比历史上国力最强的唐朝多出十几年。
公元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一说保州),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为北宋(960-1127年)开国皇帝,原来是五代十国后周大将殿前督点检、禁军指挥使,后来在陈桥驿手下将士拥戴下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年号建隆,庙号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用“杯酒释兵权”将石守信、王审琦等大将军权收回,同事对外继续兼并南方十国直到976年因病驾崩。
赵匡胤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公元960年发动靖康之变,推翻了前朝后周,建立了宋朝,也被封为太祖。因此,赵匡胤建国时间是公元960年。
赵匡胤的人生经历和真实结局您好,赵匡胤(927年-976年),北宋开国皇帝,他的人生经历和真实结局可以总结如下:
1. 出身:赵匡胤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北汉军官赵弘殷。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
2. 赵匡胤的崛起:在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被后周末帝赵炅任命为守卫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天平军节度使。他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统帅能力,并逐渐成为后周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3. 陈桥兵变:赵匡胤对后周统治的不满逐渐加深,最终在陈桥兵变中起兵反抗。这一起义成功了,赵匡胤成为北宋开国皇帝。
4. 北宋建立: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定都东京开封,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实行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使北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5. 赵匡胤的晚年:尽管北宋在赵匡胤的统治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的晚年却相当不幸。他在位期间经历了多次辽夏两国的入侵,北方边疆局势紧张。此外,他的几位皇子相继去世,使得继承问题变得复杂。
6. 真实结局:赵匡胤在976年去世,享年50岁。根据史书记载,他死前曾提醒儿子赵恒和赵光义要团结一致,继续巩固北宋的统治。然而,随后发生了庆历之乱,赵匡胤的遗言并没有得到遵守,北宋政权在其子孙之间的争斗中进一步削弱。
总的来说,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崛起和北宋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晚年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最终导致北宋政权的衰落。
赵匡胤是大宋的开国皇帝,本为后周大将,于公元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手下将领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
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赵匡胤的人生经历与真实结局是:1. 赵匡胤是北宋的初始皇帝,他在历史上被认为是建立北宋帝国并恢复中原统一的关键人物。
2. 赵匡胤出身于军事世家,他参与了许多军事行动,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3. 在北宋初期,他在王安石变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许多改革措施,并在政治上具有较大影响力。
4. 他在陈桥兵变中发动了成功的政变,并最终成为了北宋的皇帝。
5. 然而,赵匡胤在位期间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与北方辽朝的战争和内部政治斗争。
6. 他在位期间曾多次改变太子继承人的身份,导致了皇位继承问题的争议。
7. 赵匡胤在继位后的几年中,积极推动国家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中原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8. 然而,他的统治并未能持续很长时间,他在位期间就因病去世,继位的太子被迫让位给他的兄弟。
总的来说,赵匡胤的人生经历是充满辛酸和波折的,尽管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但他的统治并没有延续下去。
唐朝以后就是五代十国的年代,五代中梁,晋,汉,周相继定都于开封。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在宋代,开封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其繁华可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得以展现,宋代文人画家辈出,为中国的艺术做出突出的贡献。后来赶走宋王室的金朝也在开封定都。
唐朝以后是五代十国,其中五代指,粱,唐,晋,汉,周。为了区别以前的朝代历史上称为后粱,后唐,后音,后汉,后周。后粱,公元907年由朱温所建,
唐朝以后的北宋首都是汴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当时的北宋尤其繁华,经济贸易都达到鼎盛,一片祥和盛世繁荣景象,经过167年,传位九位皇帝,与南宋组成宋朝,因是由赵王室建立,又称赵宋。北宋是几五代十国之后第一个朝代,由于金王朝的侵犯,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
赵匡胤的三个典故第一个典故:陈桥兵变
公元959年,后周皇帝柴荣驾崩,七岁太子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周重臣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已经掌握了后周朝的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拥立他为皇帝,夺取了后周政权。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大军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然定都开封。
第二个典故:烛影斧声
公元976元,赵匡胤暴死,其弟赵光义继位。
按史书记载,赵光义继位是宋太祖在世时与杜太后商议的结果,同时约定在赵光义死后再传位三弟,最后又传位给太祖后代。
但历史上普遍认为赵光义是杀兄谋位。
正史中没有太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也说法不一。太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悬案。
许多非官方史料中,记载了赵匡胤去世当晚曾召赵光义入宫饮酒之事,后人也对"烛影斧声"的猜想津津乐道。
据记载: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招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闻。
席间有人看见宫内烛影摇动,仿佛赵光义离座退避,又过片刻,听到斧子戳地击物的声音。
当晚,太祖驾崩,宋皇后让王继恩去叫秦王赵德芳来。
但在这时,王继恩忽然叫道"晋王来了!"宋皇后见赵光义,大吃一惊!
对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哭着回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后晋王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同时,有一个不可置疑的事实是:
宋太祖育有四子,四个儿子分别是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赵德芳。
令人惊掉大牙的是,赵匡胤的后裔,大部分都是早亡。
四个儿子中,有两子早早离世,四子赵德芳年仅二十三岁也染病身亡。只有次子赵德昭活得稍微长一些,但是也没超过三十岁。
赵匡胤去世后,次子赵德昭就被赵光义任命为京兆尹,封皇子为京兆尹,基本就等于认可他做皇位继承人了。
公元979年,赵光义攻打幽州,赵德昭也一同前往。
一天晚上,军中发生骚乱,人们找不到赵光义去了哪里,便有人提出立赵德昭为帝。
赵光义听说后,心中十分不满。
战后,赵德昭询问封赏众臣之事,赵光义没好气地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赵德昭听说后,便自刎而死。
至此,赵匡胤的四子全部去世,赵光义也就不再也不可能封赵匡胤的儿子为帝了。
纵观整个北宋,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代,赵匡胤虽然也有后代,但已经不再得到重用了。
直到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在南方称帝。建立南宋后,赵匡胤的后代才重新拿回宋朝的皇位。
由于赵构没有皇子。
赵构只好找到宋太祖这一脉,从中选取了两个资质较好的作为养子。
公元1162,赵构将皇位传给赵昚,赵匡胤的后代重新当了皇帝。
此后,南宋的皇帝就全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了。
历史的蹊跷就是这样:
赵光义究竟是弑兄篡位,还是基于现实做出的正确选择?这绝对是一大悬案。
第三个典故:金匮之盟
正史记载,赵光义继位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
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金匮"一事首次在朝廷中公开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
是为赵普所献。
在《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
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
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
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
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
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此即金匮之盟的由来。
事实可以是,赵普是太宗时代丞相,赵光义当政后一直受到挤压,甚至面临性命之忧,为求皇帝保护,于是:送给赵光义一份厚礼,用来证明赵光义的合法性。
两人唱了个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