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赵匡胤在宋州做过什么
- 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 赵匡胤到宋徽宗多少年
- 宋朝赵匡胤第一大将
- 赵匡胤属相
- 赵匡胤和赵光义分别做了多久皇帝
- 赵匡胤族谱
在陈桥兵变后,殿前都检点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改封后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因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
这个以开封为都城的宋朝,历史上被称为北宋。赵匡胤死后被尊为宋太祖。
赵匡胤在宋州任归德军节度使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宋太祖赵匡胤继位之后,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决策,使国家逐步实现了统一,而后着手进行内政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以此革清五代时期的各种弊政,使国家处于安定平和的局面中。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为宋州(今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建立宋朝。
北宋初复置宋州,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以宋州(今商丘)为京东路路治。
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仍为京东路路治。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诏升为南京,成为宋朝陪都。南京城内设有隔城,将城区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城东的南北分别有延和门和昭仁门,城西的南北分别有顺成门和回銮门,城南有崇礼门,城北有静安门,隔城也开两门,东有承庆门,西有祥辉门。宫城周长二宋里三百十六宋步,另开两个城门,南门叫重熙门,北门叫颁庆门,正殿称归德殿。在城北建造圣祖殿,以圣祖殿为鸿庆宫,奉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像,侍于圣祖殿之侧,名神御殿,又名三圣殿,成为赵宋的原庙。
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的大将,然后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后周的皇位,这是在周世宗柴荣驾崩之后发生的,而且他在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最后统一全国。
赵匡胤到宋徽宗多少年赵匡胤到宋徽宗,整整160年。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先在后周任职,以军功被重用,统领禁军。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后周称帝,改国号为宋。到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被俘虏,宋朝灭亡。这段168年的历史被后人称之为“北宋”。北宋共产生了9为皇帝。
赵匡胤(927/976)到宋徽宗(1100-1125)124年(976-1100)。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宣祖第二子,960年1月-976年10月在位。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宋宣祖第三子,976年10月-997年3月在位。
宋真宗赵恒(968-1022),宋太宗第三子,997年3月-1022年3月在位。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宋真宗第六子,1022年2月-1063年3月在位。
宋英宗赵曙(1032-1067),宋仁宗养子、宋太宗曾孙、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1063年4月1067年1月在位。
宋神宗赵顼(1048-1085),宋英宗第一子,1067年1月-1085年3月在位。
宋哲宗赵煦(1076-1100),宋神宗第六子,1085年3月-1100年1月在位。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1100年1月-1125年12月在位。
宋朝赵匡胤第一大将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府人,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从征。
开宝三年(970年),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率军灭南汉,一开始潘美围攻贺州。潘美设伏于南乡岸,大破南汉军,擒斩伍彦柔。接著连克昭、桂、连三州,进逼韶州。再取韶州,南汉后主出降,南汉灭亡。即日,命潘美与尹崇珂同知广州兼市舶使。
开宝五年(972年),兼岭南道转运使。开宝八年(975年)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灭亡,加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太平兴国四年(978年)正月,任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随太宗伐北汉,又被任为知幽州行府事,随太宗北伐辽,兵败而回。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八月,以雁门观之捷封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率西路军出雁门,所向克捷。
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也受诏撤军,在撤军过程中,潘美与王侁等逼迫杨业冒险迎敌,置之必败之地,而又见死不救,致使陈家谷(今山西宁武)兵败,杨业全军覆没,被俘而死。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
淳化二年( 991年),加同平章事,数月后死,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咸平二年(999年),配飨太宗庙庭。潘美在宋真宗时代又追封为郑王。
2、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赵匡胤手下的将领很多,但是从战功和知名度来看我认为排第一的应该是潘美。
潘美与赵匡胤关系非常密切,970率军灭南汉,978年与曹彬一起攻灭十国最强的南唐。
可惜在赵光义北方辽国时,因为指挥失误致名将杨业陷敌被俘而死,使得后世把他艺术化成了方面人物潘仁美。
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一大将是高怀德。
高怀德
高怀德,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夫,北宋开国功臣。
高怀德跟随后周世宗征讨南唐,他与南唐军决战于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后周世宗柴荣命令高怀德率领帐下亲信几十骑兵攻破南唐军营垒。高怀德连夜渡过淮河,等到天明,南唐军才发觉,前来迎战。高怀德以寡敌众,擒获南唐军副将而回,完全探清南唐军的虚实。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权,任命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移镇滑州,充任关南副都部署。后娶宋太祖之妹燕国长公主为妻,加封驸马都尉。李筠在上党反叛,宋太祖要御驾亲征,先命令高怀德率领所部与石守信联合进攻,结果在泽州南攻破李筠军队。反叛平定后,他以战功升任忠武军节度、检校太尉。后跟随宋太祖平定扬州。
以拥戴有功,宋初为殿前副都点检,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后与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图自请解除兵权。宋太宗时官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死后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高怀德是将门之后,熟悉军事,不喜欢读书,性情坦率豪放,不拘小节。他善于音律,能够自己作曲,曲韵十分精妙。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高怀德改任武胜军节度。同年七月,高怀德去世,朝廷追赠他为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在历史上,有一句话叫“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说的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在北宋,名相辈出,比如赵普、寇准、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等等,但是却缺少像岳飞一样的名将,而到了南宋,这种情况恰好倒了过来。北宋将近170年,优秀的文官一大把,可是拿得出手的武将却少得可怜,除了开国时期的曹彬、潘美、杨业等寥寥几位,大部分并不为中国人所熟知。人说“物以稀为贵”,可是,名将在北宋并不能得到“保护动物”的待遇,相反,稍微出点风头,就可能有性命之虞。
要说北宋为数不多的名将之中,就数狄青最为有名,其战绩堪称北宋第一名将。他出身贫农,最后官至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这是宋朝时武将所能达到的最高官职。岳飞如此功勋,也只做到了枢密副使。狄青是山西汾阳人,家里世代务农,而狄青少时善于骑射,后来投军。当时,宋朝为了防止士兵逃走,就在士卒们的脸上纹上字迹,这称为是“黥面”。这跟水浒里,宋江、林冲等人被脸上刺字差不多,是很屈辱的。
宋仁宗宝元年间,西夏王李元昊侵犯宋境。当时,宋军屡屡被西夏军击败,产生了畏敌怯战情绪。狄青来到前线后,每每作为前锋出战。这里要交代一下狄青的外貌,他长得面容清秀,大帅哥一枚,但因为需要打先锋,如此相貌显然不够唬人。于是,狄青专门打了一个青面獠牙的铜面具,戴在脸上,同时披头散发,形同鬼怪出没,让敌人闻风丧胆。四年之间,狄青历经大小25战,屡立战功,从一名九品武官,升任枢密副使。后来,侬智高在广西叛乱,狄青作为主将平叛,归来后因战功被任命为枢密使。
宋朝重文轻武,这一点,狄青不是没有体会。所以在任枢密使的四年之间,他低调做人、勤勤恳恳,可是,仍然没能逃脱朝廷的猜忌和疑虑,更挡不住在他背后的一张张嘴和各种稀奇古怪的传闻。比如:有人说:狄青家里的狗很厉害,头上都长出了一双角,好像是一头麒麟唉!有人说:狄青家里半年里怪光冲天,好像当年五代时,朱温家里的一样!“麒麟”祥瑞降在了狄青家里,反唐的朱温家里的火光,也同样出现在了狄青家……这些人,就差直说狄青要“造反”了!
除了这些装神弄鬼的恶意毁谤,朝廷里的负面声音也不绝于耳。以写《醉翁亭记》而闻名的欧阳修,曾经直白的给宋仁宗说:“武人在朝中任要职,不是国家之福啊?希望陛下把狄青远调,这既是为了国家,也是保全狄青个人!”欧阳修文章写得不错,但他这理论不敢苟同,武人在朝中任要职不吉利,难道文官就吉利?而另一位重臣文
是石守信
石守信(928年-984年),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开国将领。
在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官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
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自杯酒释兵权后,他便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时期,石守信曾随征辽朝,累封卫国公。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封威武郡王,赐谥“武烈”。
赵匡胤属相赵匡胤生于927年,是农历丁亥年(猪年),所以,赵匡胤的属相是猪。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先在后周任职,以军功被重用,统领禁军。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后周称帝,改国号为宋。到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被俘虏,宋朝灭亡。这段168年的历史被后人称之为“北宋”。北宋共产生了9为皇帝,具体享年情况和在位年限如下:
宋太祖赵匡胤,享年50岁,在位17年。
宋太宗赵光义,享年59岁,在位23年
赵匡胤族谱1世,造父擅长驾马车,帮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于公元前950年左右,赐封邑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及子孙,以封邑为赵氏。
2世 叔观(宜父)
3世 赵璋(仲父)
4世 赵登(季父)
5世 尔成(公仲)
6世 赵高
7世,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传六世孙,周宣王时伐戎为卿。生叔带。
8世,叔带,周幽王失败后,于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卿。
9世 赵麟 叔带生赵麟(守仁)
10世 子丰(知义)
11世 赵射(慧明)
12世 赵壮(公明),公明是叔带下传四世孙。生二子,有共孟,赵夙。战国末年,史官编著《世本》记载:“公明生共孟和赵夙,赵夙生赵衰。”
13世,赵夙是叔带下传五世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赵衰。
14世,赵衰(?——公元前622年)即 赵成子 ,字子余,亦称赵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原县北)。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
15世,赵盾,即赵宣子,字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独揽朝政十多年。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生赵朔。
16世,赵朔为下军元帅,娶妻庄姬。因晋权臣屠贾之谋,赵盾全家被杀。得韩厥庇护,门客孙杵臼舍死,程婴舍子相救,将赵朔遗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抚养成人,名叫赵武,报仇诛屠族。这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
17世,赵武(?——公元前541年),即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历任新军,上军之将。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晋国卿,代屠岸贾职,拜为司寇。生赵成。
18世,赵成,名景叔,即赵景子,生赵鞅。
19世,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生赵毋恤。 延伸阅读:通天家谱,四姓共用;儒家四圣,千古传承。
20世,赵毋恤,又称赵无恤,即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死后,其弟赵嘉即赵桓子自立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赵伯鲁,弟赵桓子。赵襄子兄赵伯鲁生赵周(代成君)。赵简子选继承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而资质平庸的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
21世 赵周(代成君)生赵浣。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赵襄子一直耿耿于坏,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继承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儿子,而选伯鲁的儿子赵周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有意栽培赵周。赵襄子在灭掉代国以后,立即任命赵周为代君。
22世,赵浣,即赵献子。生烈侯赵籍。
23世,赵籍(前408年――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邯郸,与韩、魏三分晋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生武侯 赵□。
24世 赵武侯 赵□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赵章
25世,赵章,生成侯赵种。
26世,赵种,生肃侯,赵语。
27世,赵语,生武灵王赵雍。
28世,赵雍,是赵国第五位国君,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扩大疆界,国力大增。生惠文王赵河。
29世,赵河,公元前288年联合齐、燕、韩、魏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完璧归赵”生赵孝成王赵丹。
30世,赵丹,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为秦所大败。公元前245年赵丹卒。由子赵偃继位。
31世,赵偃是为悼襄王。生赵嘉、赵迁。
32世,赵嘉、赵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公元前228年,秦军长躯直入,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县。赵国大臣又拥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本文转载自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编辑赵英雄)公元前222年,秦军继续大举攻赵国亡。赵嘉生成志。
33世,赵成志,生安上。
34世,赵安上,生成宁。
35世,赵成宁,生庆余。
36世,赵庆余,生乾德王赵歇。
37世 赵歇,生承先。
38世 赵承先,生圣寿
39世 赵圣寿,生赵过
40世 赵过在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脚楼,提倡代田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生臣达。
41世,赵臣达为司马,生广汉。
42世,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汉宣帝时,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 京兆尹 ,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生赵充国。
43世,赵充国(前137年——52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西汉大将,宣帝封营平侯。自天水迁长安,后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岁高龄谢世,谥号壮侯。墓存甘肃清水县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赵景。
44世,赵景,生国忠。
45世,赵国忠,生赵朋。
46世,赵朋与霍洪称三辅豪杰,生赵熹。
47世,赵熹,字伯阳,光武时任平原太守,生,赵纲。
48世,赵纲,生赵春。
49世,赵春,生明德。
50世,赵明德,生景禄。
51世,赵景禄,生可仕。
52世,赵可仕,生四子,有赵典,赵同,赵荀,赵昱(yu育)。
53世,赵典,生良辅。
54世,赵良辅,生赵云,
55世,赵云(?——229年)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龙,东汉大将军,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备败长坂,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威震四方。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将军.并从取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县城东银屏山,生赵统,赵广。
56世,赵统,虎贲将军,生国威。赵广,虎牙将军。嗣裔落籍四川顺庆,保宁(今南充、西充、南部、广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孙繁衍甚多。
57世,赵国威,生成之。
58世,赵成之,生赵正。
59世,赵正,任武略将军,生赵崇。
60世,赵崇为营卫司马,生赵整。
61世,赵整,生一扬。
62世,赵一扬,生相贤。
63世,赵相贤,生百福。
64世,赵百福,生赵华。
65世,赵华,生洪恩。
66世,赵洪恩,为唐参将,生明伦。
67世。赵明伦,生国弼。
68世,赵国弼,生大德。
69世,赵大德,为司户。生维翰。
70世,赵维翰封卫国候,生坤方。
71世,赵坤方,生存幼。
72世,赵存幼,长庆元年进士,太和中为兴元节度使,兵乱被害澶州,生家庆。
73世,赵家庆,生腾蛟。
74世,赵腾蛟,生桂才。
75世,赵桂才,生赵明。
76世,赵明,生宏通。
77世,赵宏通,生世守。
78世,赵世守,生有德。
79世,赵有德,为太原守。生天锦。
80世,赵天锦居解梁。生赵风。
81世,赵风为唐大臣,生赵眺。
82世,赵眺,幽州都县令。生天德、天禄。
83世,赵天德,又名赵挺,唐封御史中丞相,生启圣,
84世,赵启圣,又名赵敬,历营、蓟、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 禁军 统领、汉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周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广顺末),右厢都指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 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生匡胤,匡义,匡美。
86世,赵匡胤,建立宋朝,为太祖。
在黄梅县濯港镇赵家楼村发现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家谱。这套家谱共11卷,计16部,约200多万字。为八开板雕线装本,谱面书写有《赵氏宗谱》四个大字,四方印有龙凤花边图案,内开页有赵匡胤、赵德昭、赵普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