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清朝十位皇帝的功绩、恶迹及点评
- 康熙功绩为什么被无限放大
- 康熙皇帝在易学方面的重大贡献
- 康熙有哪些成就
- 康熙一生有哪些重要功绩
- 康熙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 康熙一生评价
顺治: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康熙:平三藩,收复台湾,逐沙俄,加强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雍正:加强集权,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
乾隆:将康乾盛世推向顶峰。
嘉庆:铲除和珅,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盛世。
道光: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
咸丰:没啥功绩。
同治:慈禧的傀儡。
光绪:支持维新变法。
宣统:真没啥功绩。
点评(按顺序分段):
顺治能够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重用汉官。重视吏治,休养生息。但他年少气盛,急噪易怒,当爱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遁入空门。
康熙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慎选人才,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在一系列政治军事事件中处理得当,显示了他的过人才能。
雍正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励精图治,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来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
乾隆初年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但他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农民起义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嘉庆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君主。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的中衰之势。
道光帝徒以节俭著称,但才智只是平庸。他虽然事必躬亲,但内政外交却无起色。道光二十二年,被迫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内忧外患之中,咸丰束手无策,志高才疏,只好纵情于声色。
同治在位14年,但直到十二年才亲政。慈禧垂帘听政,皇帝成了傀儡。同治幼年时是个顽童,亲政以后也没有做出任何重要决策。
光绪帝能够接受新思想,积极支持变法。但变法涉及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光绪帝从此被软禁。
宣统就是溥仪,末代之君,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康熙功绩为什么被无限放大主要是因为康熙在位的时候维护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能够让它战败俄罗斯,并且能够让它有非常好的名气,能够让中国的生活得到生气。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他的功绩被无限放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的统治时间长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此外,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康熙皇帝在易学方面的重大贡献清代,满王朝统治中国,经济文化进入鼎盛阶段。
满族是汉化程度较高的民族,满族的哲学思想和易学研究接近或达到同时期汉族学者的学术水平。其中,尤以康熙皇帝最有成就。康熙在易学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大概有以下几点:
北宋五子之一,易学达人:邵雍
(一):在他的主持下进行《易经》及一些经典易著的满译工作;
(二):鼓励并亲自指导在华耶稣会传教士白晋等人系统的钻研《易经》,推进了《易经》的西传和西方易学研究的深入;
(三):从《易》的观点指示他的宫廷学者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
(四):集宋易之大成,御纂《周易折中》,这一文本对后来西方学者钻研、翻译《 易经》有重大影响;
(五):提出以易为本的理本体论。
总而观之,康熙的易学哲学对宋儒各家学说都有接受,并且康熙大帝在弘扬易学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康熙有哪些成就历史上,康熙、汉武帝、唐太中、秦始皇都是有很大作为的封建王朝的皇帝,在他们统治国家的时候,国力强大,为外人做敬仰
康熙的主要功绩是:铲除鳌拜、收复台湾、平藩王、与俄罗斯划定编辑扩大了领土、平戈尔单等等
治理国家
康熙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国家。他实行了“三藩之乱”后的“靖难之役”,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了社会稳定;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繁荣。
加强文化教育
康熙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大力支持学校建设,推广儒家思想,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他还亲自撰写了《康熙字典》,对中国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康熙一生有哪些重要功绩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共有八点: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蒙古成为清朝北部坚固的长城。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停止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
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康熙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乾隆又大兴“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圆、万寿山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和圆明园等,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60余种,2万余卷。
第八,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康熙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康熙最大功绩是平定三亲,征葛尔丹、驱逐沙俄,维护了国家权威,奠定了清朝疆域稳定,也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
一、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二、中华文化传承。
三、经济恢复发展。
四、社会秩序安定。
五、定鼎西南。
六、永不加赋。
最大功绩是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定三藩之乱,击碎了吴三桂等人分裂国家的迷梦。
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亲征雅克萨,打败俄国侵略者。
多次打击准噶尔部的分裂行径。
康熙一生评价晚年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评价的立足点是他缔造并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康熙幼年登基!擒鳌拜!
平三番!收台湾!平定西藏蒙古!收雅克萨尼布楚!文治武功天下少有,不过到了晚年,有点心慈手软,可以雍正皇帝留下来的祸患不小
一、年幼登基的康熙
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八岁时因顺治帝发生变故早早登基,好在孝庄太后也是一位很厉害的政治家,在他皇祖母的庇佑,以及四位辅政大臣的扶持下顺利继位,并且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亲政了。换做今日,14岁的孩子大多还处在青春叛逆期,各方面的指标都说明,这位皇帝不是凡人。
在位执政六十年,在各个时代的皇帝在位时间中算是比较久的皇帝,并且国家在他的治下逐步稳定走上强盛。可以说康帝皇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人,单从人口基数方面来说,正是因为康熙皇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有了乾隆时期三亿人口的超级大国。
虽然晚年因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出现了一些状况,历史资料和一些影视资料中对其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史称“千古一帝”,康熙皇帝一生都在为清朝的未来努力奋斗,平息内乱,扩大版图,收复台湾,学习西方科技,跟清朝的其它皇帝相比段位应该是最高的。二、康熙皇帝的功绩
处理权臣鳌拜。鳌拜是康熙皇帝亲政亲政前的第一道障碍,此时的鳌拜就像当年的顺治帝面对多尔衮一样,武功高强,功勋卓越,在朝中势力庞杂,直接影响到了康熙皇帝的话语权。忠心还是反叛都在一念之间,鳌拜功高盖主,朝中又如日中天,对于权力的欲望内心肯定是舍不得,手中自然是越抓越紧。
鳌拜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选择功成身退,后半生一定是荣华富贵到老,下一代也可以继续为国效力。最终在孝庄皇太后和康熙皇帝的策划下除掉鳌拜,完成了军政大权的转移。但是康熙皇帝并没有杀死鳌拜,而是囚禁终生,这等格局值得称为“千古一帝”。
平定三藩之乱。“三藩”所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明末清初,这三个明朝的将领帮助清朝推翻了明朝,统一天下,国家就把偏远的三个地方交给这三个将领管理,一开始并没有给国家带来什么负担,多年以后小团体发展到一定的数量就产生了质变,变成了清朝的负担和威胁。
康熙从八岁就开始听政,深知朝廷和地方的利害关系,曾说:“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所以在处理鳌拜之后,康熙皇帝就迫不及待想撤掉三番,砍去国家的负担。紧接着吴三桂就杀了朝廷官员,带头反抗。不过最终历史还是站在了康熙皇帝这一方,虽然国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完成了对南方省份的实际管理权。
收复台湾。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吴三桂起兵叛乱。到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吴三桂的孙子终于挺不住了,自杀了此一生,三藩之乱历时八年,国家和百姓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可是仅仅过了两年,康熙二十二年就准备收复前明最后的政治武装力量台湾省。按照普通的思路,考虑的是刚打完仗国家还有钱吗?但是康熙皇帝为何要在短短两年后就要再次发起战争?
其中的原因,可以说“平三藩”为清朝获得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反过来一想这三个藩王,其实是变相为康熙皇帝聚集了多年的财富,最后被国家收割,落败的三位藩王也一定是跟鳌拜一样,老泪从横后悔不早点儿交出权力,感叹后生可畏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因此才使得国家有钱攻打台湾。凭这一项数据,可以说康熙皇帝资源整合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台湾面积小,人口少,除了天险利于防守,攻击力并不是很强康熙皇帝启用汉臣施琅攻打台湾,最终收复台湾,完成了版图的统一。
击溃外部入侵。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因果,从一开始就有噶尔丹的身影纠缠其中。早在康熙二十五年,清朝已经取得了第二次雅克萨战争的胜利,对于两国的关系算是提前掌控了边界争端的优势,一直很强横的沙俄方面,也派出了使团主动请求谈判。
对此,康熙皇帝给谈判负责人索额图定的原则是,领土问题决不让步,谈不成就继续打。清朝这边,准噶尔和沙俄两头开战的话,拉开的占线就太长了,古代拼的是粮草和兵马,如果开战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俄国和噶尔丹相比,噶尔丹毕竟只能算一个省,只有内部统一才有力量对抗外部的国家,其实此时的俄国正在跟土耳其开战,他们也不敢轻易的两头开战,两边都投鼠忌器。签订《尼布楚条约》后为即将到来的噶尔丹之战,暂时稳定了东北局势。康熙皇帝也终于可以放手与葛尔丹进行大决战。
康熙皇帝曾经两次御驾亲征葛尔丹,并将其斩杀阵前,解决了准噶尔大部分的主力军,为以后乾隆皇帝彻底消灭准格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皇帝的遗憾
在此处实在不好写康熙皇帝的过失,因为他做出的功绩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局面,如此伟大的丰功伟业,伴随一些失误和遗憾属也都无可厚非,但是其中的因果关系值得我们反复学习。
兴土木,倦吏治。康熙帝后期,制服了大部分的反叛势力。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康熙皇帝本人的精神和体力也在逐年下滑,封建君主的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盖一处自己喜欢的庭院,圈一块放马打猎的园林也都在情理之中。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这些设置就相应筹备建设。把很大一笔钱花在娱乐设施上,从一定方面影响了大战后的国民经济复苏,也让西北草原和青海的反叛势力有了喘息的机会。
流放戴梓,错失奇才。清朝当时有一位奇人,喜欢钻研枪炮,戴梓当时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威力和精度都比国外的要好。至今的资料都没有具体的原因表明康熙皇帝为何要无视戴梓和他的枪炮技术,如果真的重视起来,大力发展枪炮技术,说不定可以改变中国的历史。
康熙还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学霸型皇帝,除了儒学外,还在在几何算术、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解刨学、机械工程、动物、植物、医药、哲学上都有研究,这一方面和枪炮技术一样让人费解,康熙皇帝个人很喜欢却不知为何没有进行全国推行。可能站在封建帝王的角度,统治天下的因素比较多,担心老百姓懂得多了不好管理。其实历朝历代老百姓造反大多是没有饭吃,生存不下去才是造反的主观因素,不过这也正是封建制度的狭隘性体现。
晚年怠政,贪污横行。这是很多圣君都会犯的错误,前期励精图治,打下一片江山,国家蒸蒸日上,晚年随着年龄大了,精力不够,也就松懈起来。因为康熙皇帝后期对吏治的倦怠,产生大量的贪官污吏。留给雍正皇帝的难题就是,一帮子虎狼兄弟处处作对,阻碍推行新政。大量的贪官污吏欺下瞒上,掏空国家库银,还好有雍正皇帝铁血手腕力挽狂澜,使国库逐年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