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东晋太元年间历史背景
- 鲜卑为什么那么大
- 云襄传最后的坏人是谁
- 永服其辞义释义
- 朗公指的是谁
- 符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东晋太元年间,淝水之战以前,前秦天王苻坚消灭了中国北方的各政权,一度完成了半壁江山的统一,实力强盛。但秦王坚仅将这些国家消灭,对他们的贵族和残余势力并没有进行打击,因此在强盛的表面下,实际上暗流汹涌,各国贵族都想起兵反秦,恢复故国,只是畏惧秦王坚的强大,不敢动手,就像充满气的气球,只用一根针就会使气球爆炸,而淝水之战就是戳破气球的这根针。
太元年间,淝水之战后,秦王坚和前秦实力严重削弱,对各国各族贵族的控制力减弱,像鲜卑的慕容垂、慕容泓、拓跋珪、乞伏国仁、羌族的姚苌、氐族的吕光等,都在太元年间淝水之战后,或独立,或复国,脱离前秦的控制,北方因此再次陷入大混乱
太元是东晋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376-397年,共计21年。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个时候。苻坚大军南下,却被东晋以少胜多,击退于淝水。从此北方的前秦大乱,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崛起。南方则由于内部党争问题也无力北伐。造成中国长期南北对峙、长期战乱的混乱局面。
当时战争时有发生,全国都处于动荡之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北方的汉人被少数民族欺压,更是过着非人般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因此陶渊明才幻想出一个毫无纷争的世外桃源,以此安慰自己。
晋太元中,讲的是东晋孝武帝时代,当时的社会一片混乱,不仅连年征战,战乱频繁,在政治场上更是黑暗。
鲜卑为什么那么大军事优势,铁甲重骑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陆战武器,但到了长江只能望江兴叹。
鲜卑人的土地包括长江以北整个中原地区,还是蒙古草原的霸主,甚至包括西伯利亚(一种说法是西伯利亚是以鲜卑的名称命名的,中国总喜欢把后面利亚两字去掉,蒙古其实叫蒙古利亚)。
鲜卑人兴起于大兴安岭,原来是东胡的一部分,东胡即东北的胡人的总称,后来分裂为鲜卑和乌桓,乌桓曾为曹操所用。鲜卑五胡十六国前期分为慕容氏、宇文氏、段氏,慕容氏本来人口最少最弱小,因为人才辈出(慕容惶、慕容恪、慕容垂)最后胜出,先后建立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政权,最主要的前后燕建立在山东。最后慕容氏的建立的燕被他的宿敌,鲜卑的后起之秀拓跋氏所灭。拓跋氏统一了北方建立北魏。
有一个概念要清楚鲜卑人的土地不是大一统的,是由各个部落建立的。拓跋氏的祖先拓跋什翼健势力范围在蒙古草原,他的后代南迁中原后蒙古草原留下了空白,被柔然取代,柔然是杂胡,是鲜卑、匈奴、铁勒、突厥等组成的,但统治者一直是拓跋鲜卑。
云襄传最后的坏人是谁钱荣。
钱荣,是朝廷安插在南都苏家,密切监视漕运动向,搜集福王谋反罪证的卧底。真实身份是大内侍卫总管。钱荣的武功之高,一招便拿住了云襄。那一刻,他已暴露。只是,云襄万万没想到,钱荣竟是朝廷的大内总管。
云襄传最后的坏人是方公子。
因为方公子在剧中一直抱有野心想要掌控全局,最终以出卖同伴、争夺权力的手段导致自己的失败。
此外,方公子的个人道德底线也非常低,可以利用任何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云襄传中出现了多位反派人物,但方公子最后成为了真正的坏人。
这也暗示着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出卖他人、追求权力。
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导致自己的失败和孤独。
云襄传最后的坏人是宇文化及。
因为宇文化及认为拓跋浚对他的父亲有着不可原谅的过错,因此策划了多次袭击和暗杀行动,最终导致了拓跋浚的死亡。
此外,宇文化及还暗中协助慕容垂夺取皇位,导致南北朝的动荡局面愈发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通过多条剧情线索,将宇文化及的罪恶形象深入人心。
例如,他的私生活丑闻、利用曹宇军攻击拓跋家族等等。
这样的构思让该角色既有深度又有可信度,成为了该剧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西燕皇帝慕容永佩服庾岳的言辞义理。
【原文】太祖既绝慕容垂,以岳为大人,使诣慕容永,永服其辞义。
【翻译】道武帝拓跋珪和后燕皇帝慕容垂断绝关系后,任命庾岳为大人,派出使西燕。西燕皇帝慕容永佩服庾岳的言辞义理。
朗公指的是谁朗公,名为竺僧朗,是西域高僧佛图澄弟子,与一代宗师道安同学,曾受到过前秦符坚、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后燕主慕容垂、南燕主慕容德、后秦主姚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等六国君主的礼遇,被奉为神圣,名重一时,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有名的高僧之一。据《高僧传》记载,竺僧朗少年出家,并周游访问求学,后来求道到了长安,最初在关中讲学。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他移居泰山中,在泰山一带从事佛教活动,在当时统治者支持下,“大起殿宇,连楼累阁”,创建了山东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朗公寺(现神通寺)。
符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及疾笃,坚亲临省病,问以后事。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王猛 苻融 苻朗》
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统一了北方,但有很多矛盾与隐患并没有彻底解决。最主要的隐患就是,苻坚大帝这个人太仁慈也太自信了。对于灭国之后的贵族,给予了很优渥的待遇,比如慕容鲜卑家的、羌人姚家的等等,这些贵族以及他们的亡国遗民都留在了国内腹心之地,而相反,苻家所代表的氐人,却迁往他出,本来氐人以少数民族占据中原之地,统治基础就不牢固,在被苻坚这么一弄,可以说是危机重重,只不过他以灭国统一之威,暂时压制住了,一旦局势有变,就是肘腋之患。
可以说王猛是当时少有的远见之士,政治及战略目光十分准确,因此王猛生前就曾极力打击这些归附的亡国贵族,金刀计差一点杀掉慕容垂一家,平时也时不时的对这些人敲打一番,甚至临终前还在告诫苻坚,这些人都是被我们灭国的仇人,不可轻信。但可惜,苻坚一辈子都对王猛言听计从,唯独在这件事上,他始终没能认真听取王猛的意见。最终肥水战败后,果然这些亡国贵族纷纷造反,而苻坚自己就是被曾经归附的羌人领袖姚苌给抓获并勒死的。
另一方面,东晋并没有显现亡国之象。虽然之前经历过桓温之乱,但司马家占据半壁江南近百年,根基牢固,加之朝中有谢安这样的大才掌握大局,军事上训练北府兵,整个朝野上下,虽说不上铁板一块,但政局十分稳定。曹操那样雄才大略又知兵的人,面对孙刘两家分立的南方尚且无能为力,东晋自己就占据了半壁江南,可以说实力远超孙刘。因此,王猛在临终前才劝说苻坚,暂时不要图谋东晋,稳固自己的后方,消除隐患为上,目前还没到统一的时机。只可惜,苻坚对于这条临终遗言,也没有听进去,在已经派遣吕光率十多万主力部队平定西域的同时,还要集全国之力攻打东晋,最终一战而败,国家瞬时陷入四分五裂。
可惜,天不假年王景略,终致前秦帝国昙花一现。
符坚不会打仗。
兵力从来不是越多越好。
杂兵多了耗粮草同时乱军心。
兵贵精不贵多。
攻心为上。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
统帅百万兵结果大败的例子很多。
指挥混乱,人心不齐,不听号令,内奸太多,盲目自大,轻敌冒进。
凡人多败于人少,必有这些毛病。
符坚的军队,正是如此。
内政不修,伐兵必败。
自古以来,从无例外。
符坚是氐族,北方以汉族为主,以少民驾驭汉民,定然是防汉抑汉,也必然引起汉人的不满,在战争期间汉人很可能出工不出力,甚至趁机逃跑。符坚八十几万军队,但那是号称的,用于吓唬对手的,实际上只有二十几万,其中大部分还是后勤保障部队,战斗部队只有七八万,东晋兵八万,其中战斗部队不会超过两万,按理说应该难以战胜前秦军队,但是,前秦军队远道而来,人困马乏且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流行,后勤补给困难,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再加上士兵以汉人为主,人心思晋,不临阵倒戈就不错了。而晋军守土有责,斗志昂扬,又以逸待劳,又有内应,战胜秦军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