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耿的姓氏由来谁知道 三国演义的耿纯

目录导航:

  1. 请问:耿的姓氏由来谁知道
  2. 诸葛亮是什么朝代的
  3. 姓氏耿是哪个民族的
  4. 李白梁父吟典故
  5. 李典此人如何
请问:耿的姓氏由来谁知道

耿姓最早起源于子姓,属于以地名为姓。据史书记载,商朝第十四代君王名祖乙,因苦于东南方夷人的侵扰,他将都城由相(今河南内黄)迁到邢(又称耿)邑,后来的盘庚(商朝第二十代国君)又把都城迁到毫。

邢在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公族没有跟随南迁,仍然留在邢邑。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音Xí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称耿姓,他们尊祖乙为其得姓始祖。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①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商代末年有一个耿国(今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耿国子孙奔楚为大夫,以国为氏,称耿氏。

②周朝时,皇室将同姓人封于耿,又为诸侯国(即耿国);春秋时,耿国被晋国灭掉,原耿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这也是耿姓起源和来历之一。

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

①清高丽人有耿姓,世居博川郡;

②清满洲人有耿姓,世居沈阳;

③裕固族各尔格兹氏汉姓为耿;

④羌族耿家志(房名),后改姓耿;

⑤今满、蒙古、土家、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诸葛亮是什么朝代的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姓氏耿是哪个民族的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子姓。据《姓氏考略》、《史记·殷本纪》及《辞源》等所载,商时祖乙迁耿(故城在今河南温县东),盘庚又自耿迁亳,留居耿者遂以邑为氏。②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春秋时有耿国(一名耿乡城,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南),后亡于晋,耿国子孙奔楚为大夫,以国为氏。③据《元和姓纂》所载,商时侯国有耿,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疑与②说为同一源)。④出自他族。清高丽人姓,世居博川郡;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裕固族各尔格兹氏汉姓为耿;羌族耿家志(房名),后改姓耿;今满、蒙古、土家、锡伯等民族均有耿姓。

始祖:祖乙。 迁徙: 耿姓发祥于今河南温县,历商、周至秦,逐渐散居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西汉时耿姓人始崭露头角,以耿寿昌最为著名,赐爵关内侯,子孙遂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另有耿育、耿丰、耿昌及频阳(今陕西富平)人耿定见诸史册。汉武帝时,迁徙吏民豪杰到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时巨鹿(今属河北)耿姓一支以二千石官吏身份迁于该地,下传至东汉耿况时,耿姓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诞生了,其膝下六子:弇、舒、国、广、举、霸,在中兴汉室战争中,个个军功显赫,威震四夷,其子孙后代亦不遑多让,竞现于史。自光武中兴迄于汉末建安,共出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列侯十九人,娶皇家公主三人,嫁于皇家并贵为皇后一人,中郎将、抚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此支耿姓光芒四射,压倒同期巨鹿宋子(今河北赵州)人耿纯家族(封东光侯,堂兄弟三人及子皆封侯,可谓一门五侯)。东汉末期,此支耿姓遭受灭顶之灾,耿国曾孙耿纪被曹操诛灭三族,耿霸玄孙耿援亦被灭族,只存耿援孙耿弘一支。耿纯起事时率有宗族宾客两千多人,后其家族被留居蒲吾(今河北灵寿西南)。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耿姓人在河东、高阳、扶风等地繁衍得颇为兴盛,形成耿姓郡望。此际之耿姓有徙居今江苏、安徽等江南之地者。宋元之际,耿姓在江南之地分布更广,但族小势微。明初,山西耿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明末,耿仲明由山东迁居辽东盖州马兰峪(今辽宁盖县境内)。清康乾年间及以后,冀、鲁、豫等地耿姓伴随闯关东风潮入迁东北三省。如今,耿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省为多。目前耿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四十八位。 郡望: 高阳郡治今河北高阳,后移治博陆(今河北蠡县南)。

河东郡秦置,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扶风郡三国魏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晋移治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北魏移治好畴(今陕西乾县东)。 堂号: 美阳堂、怀远堂后汉耿秉,明帝时两伐北匈奴,拜征西将军。章帝时拜度辽将军,封美阳侯,在边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卒,匈奴举国号哭。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高阳、河东、扶风。②自立堂号:敬学、响山、礼让等。 字辈: 某支耿氏字辈:大家德以传,启发万代远。

安徽六安耿氏字辈:志立为人,天良茂盛。

辽宁鞍山耿氏字辈:廷献佳修,式遵令德,立本端行,乃永丕祉。

江苏江宁耿氏字辈:德大敦厚,正直光明。续字辈:泰开天瞿,福寿康宁。

山东茌平耿氏字辈:文太庆修,振兴万绪,继善有长,世代永昌。

江苏盐城耿氏字辈:志怀开立,炳贤其昌。

安徽怀远耿氏字辈:凤德世殿宗,国家祥开守。

山东章丘耿氏字辈:德体传俊广,世和月元光。

李白梁父吟典故

《梁甫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李白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后的作品。此诗借用乐府古题,袭用诸葛亮《梁父吟》立意,巧夺妙换,翻出新意,通过姜子牙、郦食其等人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全诗意境奇妙,气势磅礴,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堪称乐府诗的名篇。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

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故朱乾《乐府正义》解释说:“(此诗)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之哀吟。后以为葬歌。”

田【出典】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乐府诗集》卷四十一《梁甫吟》题解:“《古今乐录》:‘……诸葛亮好为《梁甫吟》。然则不起于亮矣。

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琴操》曰:曾子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山歌》。

蔡邕《琴颂》曰: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

1.《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有诸葛亮《梁父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莫之许”.然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蔡邕《琴颂》:“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梁甫:又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

2.长啸:吟唱.

3.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4.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经纶:喻治理国家.

5.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风期:风度和谋略.

6.大贤:指吕尚.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7.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骊生入,则长揖不拜."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隆准:高鼻子.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8.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狂客:指骊食其.

9.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10.雷公:传说中的雷神.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11.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三时:早、午、晚.倏烁:电光闪耀.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12.阊阖:神话中的天门.阍者:看守天门的人.《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13.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此自嘲之意.

14.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竞人肉:争吃入肉.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15.接:搏斗.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16.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世俗人看不起我.

17.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自杀.诸葛亮《梁父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坟?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18.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咍尔:讥笑.

19.张公:指西晋张华.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20.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大人:有才干的人.*倪屼:不安.此指暂遇坎坷.

李典此人如何

<<三国志>>是这样评价他的“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这就是李典,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有三十六岁就被部下称为长者,他的品德和为人是可想而知了。而且他不与诸将争功,这也许就是他一直职位都不算太高的原因,但这有什么呢,他的智谋可以看出并不逊色于曹魏的大部分将领,而且如果他不是早死,必定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省钜野县南)人。李典叔父李乾,有豪气,聚合了宾客数千人,住在乘氏(今山东省钜野县西南)。汉初平(汉献帝年号)年间,率领许多人追随曹操,在寿张(山东省阳谷县东南)击败黄巾贼;又跟随曹操远征徐州,###袁术。吕布之乱,曹操派李乾回到乘氏,去安抚那附近的县城;当时吕布手下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想要联合李乾一起叛乱,李乾不答应,于是被杀。曹操派他的儿子李整继续带领李乾的军队和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又跟随曹操平定兖州,立了功劳,升为青州刺史。李整死了以后,李典被调为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县治)县令,为中郎将,带领李整的军队,后来又升为离狐(今河北省东明县东南)太守。当时,曹操和袁绍两军在官渡(今河南省###县东北)相持不下,李典率领他的同宗族和部属,运送粮饷供应军需。袁绍打败以后,曹操升他为裨将军,驻守在安民(今山西省襄垣县北),曹操在黎阳(今河南省濬县东北)攻打袁谭、袁尚的时候,派李典和程昱由水路运送军粮,正好袁尚派魏郡(今河南省临漳县西南)太守高蕃带兵屯驻在河上,断绝水路,曹操下令给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运不能过来,就改由陆道。”李典和其他将领商议道:“高蕃军队的装备少,但是依恃着有水阻隔,兵士有懈怠之心,这时候去攻打,一定能得胜。本来军人是服从命令不可擅自主张,但是如果有利于国家,虽然自己专权,也无可厚非,我们应该立刻攻击敌人。”程昱也同意李典的看法,于是大军就向北渡河,攻打高蕃。大败敌人,水路也就因此而畅通无阻了。刘表派刘备向北进军,到了叶县(今河南省叶县);曹操派李典跟随夏侯惇去抵抗,有一天刘备突然放火烧了营区然后退走;夏侯惇立刻要带兵追击。李典说:“贼兵无故撤退,我怀疑一定有伏兵。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深,不可以派兵追击。”夏侯惇不听,和于禁一路追杀下去,李典留下来防守。夏侯惇果然陷入敌人埋伏的阵地中,战况非常不利,李典于是率军前往增援,刘备看见援军到了,才撤兵而去。他又跟随曹操围攻邺县(今河南省临漳县西),邺县平定之后,又和乐进在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县东)围攻干,在长广(今山东省莱阳县)攻打管承,都把敌人打败了,因此升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李典的宗族以及他的军队一共有三千多众,住在乘氏,李典上书自愿全部迁到魏郡,曹操笑着说:“你是钦慕耿纯,要效法他吗?”李典拜谢说:“我生性驽钝胆怯,功绩又少,可是朝廷给我的爵位与宠赐太过优厚,我实在应该要尽我全族人的力量为国家效劳。而且现在战争还没有停止,也实在该充实郊野以内的地方,这样才能控制四方,我并不是要效法耿纯。”于是就把家族和部众一共一万三千多人迁到邺县居住。曹操嘉许他,升他为破虏将军。他又和张辽、乐进屯驻在合肥(今安徽省安庆道),孙权率领大军把他们团团围住,张辽奉曹操谕令,要出兵应战,可是乐进、李典、张辽等,平时不太能和睦相处,张辽怕他们不肯听从,李典感慨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你定的计策如何?我怎么可以凭个人的恩怨,而忘掉国家大义呢?”于是带着军队和张辽共同击退孙权。曹操增加他的封邑一百户,连同以前的封邑共三百户。李典喜欢学问,尊重儒雅之士,又不和其他将领争功,敬重贤士、大夫,态度谦虚,好像处处不如人的样子;军中大家都称他为长者。李典三十六岁去世,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他的职位。曹丕登帝位,追念李典在合肥的功绩,于是增加了李祯的封邑一百户,赐封李典的一个儿子为关内侯的爵位,封邑一百户。颁赠李典谥号为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