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范增不死项羽能赢吗
- 项羽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例子
- 项羽为什么不想统一天下
- 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不能,范增不死,最后的失败者可能依旧是项羽!
不是说范增水平不行,而是项羽刚愎自用,根本不听范增的建议!
范增是安徽巢湖人,祖上家室如何历史并没有记载,只说他“好出奇计”,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家庭背景应该不错,具备相当的理论基础和高明的战略眼光,断不是乡野村夫可以做到。大泽乡起义的时候,范增已经七十岁了,然而老当益壮,毅然决然投奔义军领袖项梁。
范增给项梁出的第一条计谋就是复立楚王,陈胜项梁虽然都以楚国的继承人自居,但毕竟不是楚国王室的嫡传,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行不果,范增据此建议应该把楚王的后人找到,以此为中心号令天下群雄,这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建议,项梁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议,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草创了楚国政权,为此后楚国在抗秦联盟中的盟主地位奠定基础。
范增的第二条著名计谋就是鸿门宴杀刘邦,项梁死后把范增留给了项羽,并要求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实则有托孤之意,范增感念项梁知遇之恩,对项羽也是报之以李,所以在鸿门宴极力劝说项羽杀掉刘邦,可惜项羽爱面子,又经不住项伯蛊惑,错过了最好的机会,虽说后续项羽听从范增建议把刘邦封到巴蜀之地,又让投降的三王坐镇关中锁住刘邦出路,但是放虎归山,为后续的灭亡埋下伏笔。
范增的第三条著名建议发生在荥阳之战,荥阳是楚汉双方的最前线,刘邦被困荥阳,范增建议项羽倾其全力打下荥阳,山穷水困的刘邦借陈平的反间计离间项羽范增,愚昧的项羽竟然中计,范增一怒离开,死在归家的路上。
范增如果不死,垓下之战可能不会输这么快,但项羽最终也赢不了。
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
范增早年投奔项梁于薛地,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攻破关中,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鸿门宴时,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劝说项庄舞剑,借机行刺刘邦,终未成功。汉高帝三年(前204年),陈平施展“离间计”,使范增受到项羽猜忌,辞官归家,途中病死。宋代苏轼著有《范增论》。
项羽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例子鸿门宴放走刘邦。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秦末居鄛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
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苏轼曾经著《范增论》。
项羽与范增的最大分歧在于对待刘邦的态度上。范增始终把刘邦视作争夺项羽天下的最大敌手,他曾力主大军进攻刘邦部队,杀掉刘邦。而项羽则认为杀掉刘邦是不义之举,也违反了自己当初和刘邦定下的盟约,刘邦还不足以构成其夺得天下的威胁。
在鸿门宴刺杀刘邦的计谋失败以后,具有远见的范增已经看到项羽的大势已去,发出了“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的感叹。
项羽为什么不想统一天下时代因素。秦朝虽然完成了一统中原的壮举,但持续时间仅仅十几年。所谓人心思旧,老百姓内心深处仍然盼望着复兴国土。反抗秦朝暴政是诸侯起兵的主要原因,复建自己的诸侯国则是根本原因。项羽也是如此,他分封诸侯,一方面为了安抚各方诸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复兴自己的楚国。反观刘邦,本就是平民出身,其貌不惊人,却颇有志向,夺得天下才是刘邦的终极目标。
实力不足。项羽虽是诸侯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但倘若其他诸侯结成战略联盟攻打自己,项羽也很难抵挡得住。因此,项羽不得不分封诸侯以安抚人心,稳住诸侯的阵脚。
性格因素。项羽虽作战勇猛,堪称战神,但他本质上代表着旧贵族势力,并无建立新王朝的决心,衣锦还乡、回归楚地是项羽最为向往的。加之项羽心高气傲、刚愎自用,韩信、英布相继离开了项羽,范增也气得离他而去,项羽的势力渐渐衰落,再没统一天下的可能了。
缺乏政治远见。项羽灭秦后,只想着火烧阿房宫,抢劫财宝和宫女,却没一统天下。
项羽也想统一全国,但是如果武力统一的话代价太大,而且可能会毁了怀王之约,造成失信于天下。
而分封诸侯的话就不一样了。当时项羽的分封和之前完全不一样,项羽是自己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首先六国的后代虽然让他们立国了,但是实力和之前远远不能相比。比如赵国分为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实际上还多出一个陈余没封,让他们自己内斗。齐国分为齐国、济北、胶东三国,但是田荣没封,让田荣和其他三个也有矛盾。燕国分为燕国和辽东,这两个国家也是有矛盾。还有韩王,项羽说他没有军功,不让他建国,最后把他杀了,吞了他的地盘。
按照项羽的意图,这些诸侯首先自己都会内斗的,然后把实力会不断下降,到时候项羽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可以不断地扩大自己地盘。和秦国在后来不断的蚕食其他国家一样。
历史文字记载而言,项羽充其量是个莽夫,动不动就拼命,毫无智慧而言。在战略上没有团结大多数盟友,一个个左膀右臂最后都离他而去。
在战术上只逞个人的能力,举鼎这件事就能说明。
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成就伟业者,大都是战略与战术完美的结合方可成就大业,如果以帝王的标准去衡量他,他不合格。
司马迁将其定位本纪,有个人因素,还有可能是看其可悲。至于刘邦为什么会成功,历史没有偶然,也不可能假设,知人,用人,不疑人等等各方面,刘邦做的都比项羽好。
项羽是六国贵族,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大幕,项羽也跟随叔叔项燕起义,与六国贵族一样,他们起义的目的并非跟陈胜吴广以及刘邦一样,陈刘起义是由于秦国残酷的法律,不起义就没有活路。
六国贵族生活得也还不错,衣食无忧,他们起义只是想恢复被秦国灭亡以前的秩序,继续被秦统一前的贵族生活。
因为项羽诞生于战国时代的楚国,是楚国的贵族,战国时代的制度是分封诸侯制,项羽受这种制度的影响很深,他反对秦国那种统一的郡县制。
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案例:鸿门宴情节:范增看出刘邦有争霸天下之心,欲借项羽与刘邦宴会之时杀掉刘邦,宴会地点在鸿门,史称鸿门宴。
项羽看到刘邦示弱,不忍心杀掉表现出儒弱的刘邦,范增大急,让项庄舞剑,刺杀沛公刘邦,这里出现了一个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结果:沛公刘邦以借口逃回大营,最后出现了与项羽争霸天下的,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