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和商鞅的故事 为什么秦穆公是秦孝公

目录导航:

  1. 秦穆公和商鞅的故事
  2.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3. 秦孝公和秦穆公的排序
  4. 秦康公与秦始皇关系
  5. 秦穆公到秦献公多少年
  6. 秦穆公和秦孝公差多少代
秦穆公和商鞅的故事

商鞅是秦国时代中非常重要的一代谋臣,从秦朝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变更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是推动秦国向前发展的重要助力。

但是秦穆公时代的并没有商鞅,商鞅出生时,距离秦穆公的时代已经过去几百年,那时的秦穆公早已成为亡魂了,商鞅辅助的两代君主分别是秦孝公和秦惠文王。

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成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秦穆公和商鞅都对秦国的发展强大,起到至关作用。

秦穆公和商鞅之间没有故事,两个人根本不在一个时期。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所处的年代是公元前7世纪,是春秋中期。而商鞅是战国中期人,他在公元前356年和350年在秦国主持了两次变法改革,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两人相差了300年,所以他们之间没有故事。支持商鞅变法的是秦孝公嬴渠梁。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秦孝公上台时,秦穆公时的霸业已不复存在,秦国大权控制在亲戚手中,大量的土地又掌握在贵族,地主手中。秦孝公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诸候,可能从上台的第一天起就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做这种事情一来需要工具,二来需要有人替自已唱白脸,挨骂。孝公在苦苦寻找自已所需要的人,直到三年后商鞅完美地出现在孝公面前。商鞅是孝公的工具和挡箭牌的完美统一。

我们来看商鞅初见孝公时的情景,第一次讲帝道,何谓帝道,就是教化子民,行仁义,个个人民当君子。三皇五帝一个样。没讲完孝公就睡着了。第二次讲王道,天子行仁义,做榜样,达到天下大治,孝公照样不感兴趣。第三次讲霸道,讲术,怎样替你想办法算计你的贵族,你的亲戚,怎样帮你中央集权,富国强兵,这孝公才真正感兴趣,才真正拍板决定重用商鞅。

这样看来商鞅比着春秋时的政治家来说,只是个政客,政治家有自己的主张,并且要坚决贯彻落实自己的主张比如孔子。但商鞅没有自己的主张,只有老板的需要。只是替老板解决老板的问题,执行老板的主张。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当然商鞅作为千古一相,很出色地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以前百家讲坛一位教授说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我也深以为然。

我们再看看商鞅的改革的受益人是谁。军功代替爵位,建户籍制度。从军功中提拔人才对孝公负责,分流贵族们手中的权力。废井田,开阡陌把贵族们手中产权不明晰的土地(注意不是荒地)产权都归了国家所有。这样孝公大权,土地就都有了。

而商鞅呢,贵族们恨他就不用说了。老百姓也恨他,恨他的苛刑重法,人人都活得战战兢兢。邻国呢也恨他,比如魏国。设计夺走河西之地,以欺骗手段扣留人家的主帅。这一切都应该是孝公承担的恶名。但现在孝公完全可以脖子一缩,推到商鞅身上,自已装不知情。商鞅的悲惨结局从变法一开始就注定的。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了。新上台的秦惠文王为平息众怒,自然就不会放过商鞅。但秦惠文王却不傻,秦王受益的变法一条都没废除。商鞅死的悲惨啊!

(电视剧中的秦惠文王)

我认为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当时秦国处境决定的,当时周王室衰微,各诸侯以武力相长,东方六个强国不带秦国玩,向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楚国和魏国和秦国接壤,魏国占有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而且韩赵两国也趁孝公继位未稳之机,掉打秦国,如果秦国不强大起来,就有被吞灭的危险。这是当时秦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第二秦孝公本人是一代雄主,面对日益虚弱的秦国,有奋发图强的勇气和信心。为了使秦国变的强大,向天下发布求贤召,其中很有名的一句“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意识是,谁能使秦国变的强大,我就给予高官,并分封土地。魏国的一代奇才,卫鞅(卫鞅就是商鞅)听到秦国有这个召令,就西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近臣求见孝公。

其三商鞅本人很有才华,确认过眼神,他就是秦孝公要找的人。商鞅面见孝公以帝道王道说孝公,孝公不是很满意,而他以强国之术说孝公君大悦之耳。用<<史记>>的原话讲就是:“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也就是说商鞅的强国之道深得孝公的认可,所以他才会大力的支持。从此秦国开始了变法富强的道路。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出现了家给人足的景象,百姓以私斗为耻,以公斗为荣,战斗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使秦国成为战果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后世子孙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谓意义重大。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的原因:

诸侯争霸,强国吞并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变法改革。秦孝公之前,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等在诸侯国中排在下游。在那诸侯争霸的时代,落后可是会被其他强国消灭的,秦孝公不想做亡国君,因此,他支持改革。

秦孝公本人是个有作为、有抱负的君王。秦孝公之前,国家政治局势动荡,民不聊生,期间又被魏国夺走了土地。在他父亲做君王的时候,为安定边境,向魏国求和、割地、赔款等,一辈子都没收回被魏国夺走的土地。所以,到了秦孝公这一世,他不想这样继续委曲求全,他要收回被魏国夺走的土地,他要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主,所以,颁布求贤令,招揽能人义士,发展自己,强大国家,做七国中的强国。

商鞅本人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在魏国时候,得魏国公叔痤重用,公叔痤死前向魏王极力推荐商鞅,可魏王不采纳。在于秦孝公谈改革时,商鞅的改革深得秦国所需,因此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秦孝公和秦穆公的排序

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之子秦孝文王,秦孝文王之子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 所以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天祖父”。

秦康公与秦始皇关系

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天祖父。 秦孝公和秦始皇中间隔着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秦始皇高祖父)、秦昭襄王(秦惠文王之子,秦始皇曾祖父)、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祖父)、秦庄襄王(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父亲)。所以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天祖父。

是秦始皇的祖先,秦康公的父亲穆公要比秦始皇早400多年。

从秦穆公到秦始皇,在位君主先后有23位,即:

秦穆公 ( 前659—前621年)

秦康公 ( 前620—前609年)

秦共公 ( 前608—前604年)

秦桓公 ( 前603—前577年)

秦景公 ( 前576—前537年)

秦哀公 ( 前536—前501年)

秦惠公 ( 前500—前491年)

秦悼公 ( 前490—前477年)

秦厉共公 ( 前476—前443年)

秦躁公 ( 前442—前429年)

秦怀公 ( 前428—前445年)

秦灵公 ( 前424—前415年)

秦简公 ( 前414—前400年)

秦出公 ( 前386—前385年)

秦献公 ( 前384—前362年)

秦孝公 ( 前361—前338年)

秦惠文王 ( 前337—前311年)

秦武王 ( 前310—前307年)

秦昭襄王 ( 前306—前251年)

秦孝文王 ( 前250年)

秦庄襄王 ( 前250—前247年)

秦始皇 ( 前246—前210年)

秦穆公到秦献公多少年

300年。

人殉制就是帝王死后使用活人来陪葬的丧葬方式,这种手段极其残忍。而秦国的人殉制就从秦穆公开始至秦献公(秦孝公之父)为止,残忍了近300年。秦穆公用177人为之人殉,而他的第四代接任者秦景公竟用182人,这种人殉选人常常以国君任命,多是宾妃或是有功之人,望与天地同长,拱卫左右,十分荒唐。

秦穆公和秦孝公差多少代

18代

秦孝公是秦穆公的十四世孙。

秦穆公 任好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嬴罃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嬴和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嬴荣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嬴后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嬴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灵公 嬴肃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简公 悼子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出子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献公 师隰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渠梁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穆公(?—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被《史记索隐》等书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秦穆公到秦孝公隔了15代,分别是: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秦景公、秦哀公、秦惠公、秦悼公、秦厉共公、秦躁公、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秦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