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荆轲刺秦王 你怎样看待王翦由

目录导航:

  1. 怎样看待荆轲刺秦王
  2. 李牧与王翦到底哪个厉害
怎样看待荆轲刺秦王

荆轲所在的燕国,同秦国相比实在是弱小太多了,燕国的太子丹想要在兵力上打败秦国拯救燕国又谈何容易。

退而求其次,太子丹想要找一个刺客刺杀秦王,最好是将其劫持。逼迫他将侵吞各国的土地全都吐出来。实在不行就将其杀死。当时秦国大将都派驻在国外,秦王如果突然被刺,驻守在外的秦军一定会军心不稳。届时各诸侯国再联合反击,一定能将秦国击败。

荆轲刺秦王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留下来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却深深的影响着后人。特别是荆轲和着高渐离的筑声大声唱的那首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虽然不足以改变历史进程,但他身上体现出的舍生取义、慷慨不屈的精神却感动了无数后来人。两千多年以来,很多文人都将荆轲作为借史咏怀、托古言志的对象。如晋代的陶渊明,曾写有一首《咏荆轲》。

此诗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平和散淡的陶诗中别具风韵: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分两点看:

1 从精神上看,荆轲勇气可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抱着必死的心去行刺。

2 从行动上看,这次行刺非常失败。献上地图时距离秦王得近,居然刺不中,后面秦王因剑长拨不出来,荆轲还是把握不住机会。

所以荆轲刺秦王就是个悲情的英雄故事。

荆轲刺秦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当时秦国大军东出。先后灭掉了韩国和赵国,下一个动手的目标就是魏国和燕国。时任燕国国王喜(公元前254-前222在位)面对困境束手无策。为了避免灭国的厄运,太子丹决定派人以献督亢地图为名进入咸阳企图刺杀秦王嬴政,于是出现了荆轲刺秦王这一流传千古的故事。

太子丹做出这一决策出于两点考虑。

首先,面对秦国大军向燕国的推进,燕国军队毫无抵抗能力。秦王嬴政当时正处在壮年,儿子年幼,于是太子丹出此下策只要成功杀掉秦王嬴政,秦国肯定会陷入争夺王位的内乱,统一全国的步伐也会暂缓,甚至会一蹶不振就此衰败,为燕国赢得苟延残喘的机会。

其次,太子丹曾经作为人质住在秦国首都咸阳,但是受到了嬴政的歧视,倍受屈辱。太子丹视此为奇耻大辱,时时刻刻想要雪耻。

最终的结局却让太子丹失望以至于绝望了。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失败,被激怒的嬴政发动大军攻打燕国,于公元226年10月攻破燕国首都,燕王喜父子逃到辽东,秦国大将李信继续率军追杀,最后燕王喜被迫杀死太子丹并献上首级求和秦国才退军。

然而燕国还是没有摆脱亡国厄运,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攻入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其实太子丹出此下策纯粹是病急乱投医,当时秦国灭国的主要目标是中原的魏国和南方的楚国,灭掉赵国之后秦国军队逼近燕国边境只是警告燕国,毕竟燕国国力弱小,不会对秦国造成威胁,只是不希望秦国主力南下的时候燕国不识时务,拖秦国后腿。

然而太子丹的错误决策让自己身死国灭,却延长了魏国和楚国的寿命,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趁机出兵攻灭燕国,虽然最后燕国复国,但是燕昭王深以为耻,于是千金买骨,广纳贤才,最后灭掉强大的齐国,一雪前耻。而太子丹面对亡国危机只会却用不入流的方法挽救国家,所以燕国的灭亡是注定的。



如果荆轲成功杀了秦始皇,那么秦肯定无法统一六国。

又是常年混战,民不聊生,生灵涂炭,那他在一定程度来说,也是罪人。

所以他最合适的结果就是失败,这样在历史上还能留下一个悲情英雄的好名。

所有被称为英雄的人物,基本都会死得很早,不然就不是青史留名的英雄了。

李牧与王翦到底哪个厉害

我们先从二人的作战特点来对比。 李牧擅长的是战略性后退,然后在运动中寻找敌人破绽,然后一击而中从不拖泥带水。

典型的稳中求胜,没有100%把握必胜,就求立于不败中慢慢经营,这也正是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完美验证。

王翦带兵比较有个点,那就是“稳”,作战之前他会详细考虑,不会贸然去打没有把握的仗,王翦讲究后发制人,其实手法并不高明,但却招招制敌。

李牧和王翦相比是李牧更厉害,他在和王翦的大战中,多次击败王翦拯救赵国,可见李牧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存在,可惜最终赵王迁中了反间计,杀死了李牧。

李牧比较厉害。

王翦虽然也打过很多次胜仗,但是都是依赖了秦军强大的综合国力。每当李牧情绪低落的时候,依旧拥有着一股士气,对阵秦军。而正是王翦惧怕了李牧的实力,才想着利用反间计来击退李牧。 李牧对待秦军非常有办法,但是王翦比较讲究慎重还有谋略,不喜欢硬碰硬,而要采取离间计让李牧含恨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