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忠烈祠在扬州哪个区 史可法抗清出现于哪个朝代

目录导航:

  1. 史可法忠烈祠在扬州哪个区
  2. 史可法属相
  3. 抗清名将有哪些
  4. 明末抗清十大名将分别都是谁
  5. 史可法的诗
  6. 如何看待明朝末年洪承畴和史可法两个人
  7. 史可法哪里人
  8. 明代有一个大诗人叫史可(?)
史可法忠烈祠在扬州哪个区

史可法纪念馆”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广储门外街24号,扬州梅花岭畔、南临古城河、史可法路南端。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纪念明朝末年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著名历史遗迹,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年前,我与殿勇去溧阳史侯祠冬至祭祖时,宗亲明近带我们来过“史可法纪念馆”,那时还是凭票参观,“史”姓也无例外;如今已变成了“免费景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次带大厨来,也为史家的媳妇荣耀一回。参观虽是免费,仍需凭身份证换票、佩戴着口罩、测量体温入内。

史可法忠烈祠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扬州市广陵区,目前,市政府委托蜀冈风景区管委会代管。

1. 史可法忠烈祠位于扬州市广陵区。
2. 史可法忠烈祠位于扬州市广陵区,这是因为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抗倭名将,他在扬州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他的忠烈祠也建在扬州。
3. 史可法忠烈祠是扬州市广陵区的一个历史遗迹,它是为了纪念史可法这位抗倭名将而建立的。
在忠烈祠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史可法的事迹和他对于扬州的贡献,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同时,广陵区还有其他许多历史名胜和文化景点,可以进一步了解扬州的历史和文化。

史可法属相

史可法属相为虎。

属虎的男人谨慎、乐观、善于开拓、勇于进取,喜欢冒险与挑战,越挫越猛,雄心万丈,对自己充满信心。喜欢交友,朋友缘很好。他们一言九鼎,说到做到,绝不反悔,举止大方和谈吐高雅的素质,具有外交官的气场。他们嫉恶如仇,丑恶与暴力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抗清名将有哪些

抗清名将首推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此三人在关外给清軍造成大麻烦。入关后清軍在南方湖南广西贵州一带遭到李定國沉重打击。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大兴籍,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

明末抗清的将领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沐天波、阎应元、何腾蛟、张名振、秦良玉、黄得功、李来亨。其实还有更多,都是民族英雄。

2、史可法

史可法是明末重要将领。当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后,他辅福王称帝登基,后来他负责镇守扬州。当清军南下后,他拒不投降,城破之日,史可法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疑团。

3、郑成功

郑成功在明朝末年坚决不投降清朝,他互动在东南沿海今福建一带,积极谋划抗清斗争。后来,郑成功征集军队收复台湾,以此为根据地继续抗清,可惜英年早逝,不久便病逝于台湾。

4、李定国

李定国是陕西人,他小时后家里非常贫穷,被张献忠收为义子。李定国长大后十分勇猛,张献忠对他宠爱有加。张献忠死后,他归顺了南明政权,期间南征北战,做出不少战绩。最终当他得知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杀害后病死,堪称明末抗清十大将领之一。

5、熊廷弼

熊廷弼在万历年间便被任命为辽东巡按大臣。他在辽东期间,努力训练士兵,修建城池,制造武器。后来,天启年间又当上了辽东经略。但因战败而沦为阶下囚,最终因与阉党不和,而被残忍杀害。

6、夏完淳

夏完淳是今天上海地区人。他的父亲是夏允彝,乃明末江南著名文人。夏完淳自小便十分聪明。五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诗经,七岁的时候便会做事,十几岁的时候便参加了抗清义军。后来他被清军俘获,但拒不投降,应用就义,年仅16岁。

7、沐天波

沐天波的父亲是开国将领沐英德后人,崇祯元年沐天波德父亲沐启元去世,年仅10岁的他承袭黔国公一职。长大后,沐天波参与了许多战役。后来他追随永历皇帝逃亡缅甸,为包围皇帝而被杀害。

8、阎应元

阎应元的事迹可歌可泣,1945年清军南下,包围江阴城,当时阎应元任江阴典史,他率领十万义民死守城池。24万人的清军铁骑一直攻打了81天才将城池攻下。城破之日,义民无一人投降,全城百姓尽被屠杀,仅老弱53人幸免于难。

9、孙承宗

孙承宗时明末著名军事家,也是一个世人。年轻时他曾任蓟辽督师,多次击败后金的入侵。后来的马世龙、袁崇焕等重要人物都是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当清军攻陷高阳城时,她自缢而亡,以身殉国。

10、秦良玉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女将领,堪称明末抗清十大将领之一。秦良玉的丈夫时马千乘,乃东汉时期著名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时当时的一个地方土司。当马千乘遇害侯,他的儿子马祥麟年纪尚小,无法承袭父亲的职位。御史秦良玉便代领丈夫职位,先后与清军和农民起义军作战。

明末抗清十大名将分别都是谁

明末抗清十大名将包括袁崇焕、史可法、郑成功、孙承宗、夏完淳、袁崇焕、阎应元、沐天波、熊廷弼等名将。其中,袁崇焕被誉为明末抗清十大将领之首,而史可法则是明末重要将领之一。其他名将包括李定国、郑胜利、张煌言、沐天波等。

1. 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表现出色,保卫了南宋的领土和民众。

2. 东林党人:东林党人是明末时期以俞大猷、吴嘉纪等为代表的抵抗清王朝入侵的知识分子团体。

3. 杨嗣昌:杨嗣昌是明末抵抗清军入侵的著名将领,他领导军队在山东一带抵御了多次清军进攻。

4. 李自成:李自成是明末抵抗清军的重要将领,他率领农民军起义,最终占据北京。

5. 八虎骑:八虎骑是明末时期抗击清军的八位将领,在保卫辽东等地方面取得了重要军事战绩。

6. 郑成功:郑成功是明末时期的海上民族英雄,他长期抵抗荷兰人入侵和清军侵略。

7. 刘海粟:刘海粟是明末时期的著名抗清将领,他在湖北地区组织农民军抵抗清军。

8. 梁启超: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重要政治家和抗清思想领袖,他通过文化和政治手段进行抗争。

1.李定国,本为大西(张献忠)反贼,后弃暗投明,对南明中心不二,率领大西余部坚持抗清二十年,后败退缅甸,永历帝被害之后泣血而亡。

2.郑成功,海盗郑芝龙之子,其父降清后率领部下独自抗清,后收复台湾。

3.张煌言,本为书生,后投笔从戎,率兵北伐,可惜无力回天,被俘后慷慨就义。

4.沐天波,明朝最后一位黔国公,追随永历帝生死不弃,后战死缅甸。

5.阎应元,清兵大举进犯之际,17岁的他聚集民兵十万抗清,由于寡不敌众后战死。

6.何腾蛟

7.张名振,原为台州游击将军,清兵南下后,起兵抗清,后因家仇国恨,郁积于心,病死在军中。

8.秦良玉,女将军,率八千子弟兵血战辽东,后重病身亡。

9.黄得功,清军南下后为保弘光帝,率部抗清,战死沙场。

10.李来亨,大顺军李锦之子,夔东十三家首领,拒绝清廷招降,奋起抗清坚持21年

回答如下:

1、李定国,南明三大柱石之首,支撑南明王朝的最后一根孤木。本为大西反贼,后弃暗投明,对大明朝忠心不二,率领大西余部坚持抗清二十年,两蹶名王,复地三千里,打的清军闻风丧胆,收复江南半壁江山。可惜清军势大,孙可望和郑成功多次拆台,李定国独木难支,最后败退缅甸。永历帝被害后,李定国听闻后,呕血数升,泣血而亡。

2、郑成功,明末大海盗郑芝龙之子,南明三大柱石之一。为抗清与父亲决裂,率领部下独自抗清,纵横东南,数败清军,南京之战打的清军闻风丧胆,可惜因骄傲自满功败垂成,被迫退往东南,收复宝岛台湾,以台湾为基地坚持抗清,成为大明的最后一面旗帜。

3、张煌言,南明三大柱石之一。本为一介书生,面对国家危亡,弃笔从戎,高举义旗,聚众十数万,三次率兵北伐,可惜无力回天,被俘后誓死不降,慷慨就义。

4、沐天波,大明最后一位黔国公,世受国恩,多次婉拒永历帝的加封,只愿与大明共存亡,追随永历帝生死不弃,为救永历帝战死缅甸。

5、阎应元。1645年,清兵大举南犯,危难之际,17岁的阎应元聚集十万义民,独抗20余万清兵,坚守江阴81天,连折清军三王十八将,由于寡不敌众,阎应元和十余万义军全部战死。

6、何腾蛟。湖广总督何腾蛟,收拢溃散明军,与李自成残军合作,坚持抗清,被俘后宁死不降,英勇就义。

7、张名振。宋有岳鹏举刺字抗金,明有张名振刺字抗清。张名振原台州石浦游击,清兵南下后起兵抗清,曾联合郑成功三上长江,于金山遥祭孝陵,终因国恨家仇,郁积于心,病死在舟山军中。

8、秦良玉。巾帼不让须眉,率八千子弟兵血战辽东,重创敌酋。1648年重病在身的秦良玉接到永历诏书,瞿然而起,拜伏受诏,感泣道:”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帝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不过秦良玉虽有报国之心,可惜重病在身,奉诏没几天因病而亡。

9、黄得功。南明抗清名将,虽拥兵自立,割据一方,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毫不含糊。清军南下后,弘光帝朱由菘逃入芜湖黄得功营中,黄得功为保弘光帝,率部抗击清军,战死沙场。

10、李来亨。大顺残部首领李锦(即李过)养子,夔东十三家首领,拒绝清廷招降,奋起抗击胡虏,坚持斗争达21年之久。

史可法的诗

《忆母》

史可法 · 明代

母在江之南,儿在淮之北。

相逢叙梦中,牵衣喜且哭。

《偶成》

史可法 · 明代

逸兴豪情岂易降,试评今古有谁双。

近来学得持雌诀,镇日无言独对江。

六安署病中中感怀

待理犹繁苦抱疴,公余侧枕唤如何。

民饥由已嗟艰食,兵悍逢人欲弄戈。

抚字无能先布德,催科宁忍复为苛。

白云交瘁燕山下,国手谁怜妙剂多?

面临围困文山概,一颗丹心终不更。

五拒劝书回怒斥,四传家信勉坚贞。

见危诸将惶投敌,誓死惟公毅殉城。

归寂安然任褒贬,梅花岭上亮人生。

清朝末年的文学家史可法,擅长写游记、随笔、诗歌等文体作品,以下是他的一首诗:

登高炎蒸未断天心燥,一自登临意更高。

有水不须惊夏火,无云也复望秋毫。

前山绕翠千寻折,远树遥烟一点招。

得意空瞻云水趣,感时翻咏落花草。

史可法传作七绝二首
其一
十日扬州血未干,残垣依旧梅花寒。
江山多少英雄泪?从此谯周上凤銮。
其二
十四桥边梅岭东,游人几个说英雄。
可怜代代无情月,不管江山此日终。

古诗《史可法·燕子矶口占》原文赏析

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崇祯自缢身死后,弘光帝即位,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这时清军南侵,史可法在江北率师抵御,适逢驻扎在长江中游的明将左良玉以清君侧为由,进攻南京。史可法奉命入援,渡江至燕子矶,而良玉军已败退,于是他又率军回江北抗清,而没能回南京见上母亲一面。这首情至文生,口占而成的绝句,就反映了史可法当时复杂的心情。至今读来犹感人肺腑

如何看待明朝末年洪承畴和史可法两个人

任何事情永远都有两面性,史可法和洪承畴从不同的角度看两人有不同说法。

1、从“忠君报国”角度来说史可法是英勇就义的英雄,而洪承畴是叛国投敌的汉奸。

顺治二年四月,南明还来不及站稳脚跟,清军已经乘势攻到了扬州城附近。扬州城附近的明军将领拥兵观望,拒不听命兵部尚书史可法驰援扬州的军令。史可法没办法,只得停止进攻叛将左良玉,紧急赶回扬州固守城防。此时史可法的处境是在内福王也即弘光帝不是完全信任他,在外多尔衮发来劝降信许诺高官厚禄。但史可法都没有考虑自己今后的得失,仍坚守扬州城。后来只有两千人将士的史可法没能守住扬州城,他也被清军俘获,最终史可法宁死不降、舍身取义。算是为大明英勇就义的英雄。

而洪承畴,他选择了另外一种命运。松山之战被俘后,洪承畴选择了投降清军,向多尔衮献计献策,还帮满清平定江南、屠杀江南抗清义军,而后成了满清最得力的开国功臣。但他对大明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国投敌大汉奸。

2、从“顺应历史潮流”方面来说史可法是一介迂腐的儒生,而洪承畴是识时务的人才。

南明时期,中央政权不稳,且政令不通,导致各地将领拥兵自重,不听中央调遣。甚至出现举兵造反的情况,比方说拥兵60万的左良玉不打满清,反而图谋不轨,向南京方向进攻大明军。且当时大明没有几个能打仗的军事将领能抵抗得了满清八旗军,可以说整个大明已是一盘散沙,根本不是铁板一块满清的对手。在这种情况,只有2000将士的史可法还要固守扬州城,可以说他战略目光短浅。最终史可法忠君报国、青史留名,可换来的扬州城80万百姓的惨死。可以说史可法是一味迂腐的愚忠。

而洪承畴投降卖国,换来千古骂名。虽然他帮满清稳定了江山,但避免了南方大部分地区老百姓生灵涂炭。同时他为清朝整体改革,促进满清接受汉文化,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有也可以说洪承畴是建国兴邦的功臣。

所以说,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史可法和洪承畴的评价是不一样。



史可法哪里人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祖籍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后史庄,生于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明代有一个大诗人叫史可(?)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人兴(今北京大兴)籍贯,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人。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早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弘光帝),继续与清军作战。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史可法城破身死。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高宗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