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告诉我一下,皇太极之后的皇帝都有谁,谢谢 皇太极之后谁做了皇上

目录导航:

  1. 请大家告诉我一下,皇太极之后的皇帝都有谁,谢谢
  2. 大清十三帝的顺序是怎样的
  3. 黄帝以后有哪些帝王
  4. 汉武帝刘彻之后的皇帝
  5. 康熙接下来是谁
  6. 皇太极把皇位传给了谁
  7. 皇太极是“继位”还是“篡位”
  8. 明清皇帝顺序
请大家告诉我一下,皇太极之后的皇帝都有谁,谢谢

清太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

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清世宗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

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

清仁宗嘉庆 (爱新觉罗·颙琰)

清宣宗道光 (爱新觉罗·旻宁)

清文宗咸丰 (爱新觉罗·奕詝)

清穆宗同治 (爱新觉罗·载淳)

清德宗光绪 (爱新觉罗·载湉)

宣统帝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

大清十三帝的顺序是怎样的

首先,按清朝皇室档案和后世对于清朝帝王的认可程度,一般认为,清朝只有十二位帝王,如果真要说十三位的话,那就得算上被顺治皇帝追封而后又废黜的清成宗多尔衮。

严格意义上讲,努尔哈赤作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虽然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其毕竟没有建立清朝,甚至都不知道清朝这回事,所以,他虽然被追封为清太祖,但其实他并不能算是清朝的皇帝。

自皇太极建立清朝,定都盛京开始,才有了大清王朝帝王的传承和延续。

清朝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庙号清太宗,年号:后金政权时期为天聪、清朝时期为崇德。谥号文皇帝。

清朝第二位皇帝,入关后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皇太极第九子,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谥号章皇帝。

清朝第三位皇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第三子,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谥号仁皇帝。

清朝第四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谥号宪皇帝。

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雍正皇帝第四子,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谥号纯皇帝。

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爱新觉罗·颙琰,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谥号睿皇帝。

清朝第七位皇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嘉庆皇帝第二子(嫡子),庙号清宣宗,年号道光,谥号成皇帝。

清朝第八位皇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爱新觉罗·奕詝,道光皇帝第四子(嫡子),庙号清文宗,年号咸丰,谥号显皇帝。

清朝第九位皇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咸丰皇帝独子,庙号清穆宗,年号统治,谥号毅皇帝。

清朝第十位皇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同治皇帝堂兄,道光帝第七子爱新觉罗·奕譞嫡次子,被慈禧太后选定继位。庙号清德宗,年号光绪,谥号景皇帝。

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入关后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光绪皇帝侄子,道光帝第七子奕譞的孙子,摄政王载沣长子,被慈禧太后选定继位。庙号清宪宗或清废帝,年号宣统,谥号襄皇帝。乃系清朝末代皇帝。

清朝历代皇帝庙号、姓名、年号:

1、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2、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3、成宗:爱新觉罗多尔衮 1612~1650年 不久废庙号谥号

4、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5、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6、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7、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8、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9、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10、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11、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12、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13、(无庙号) 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2年 宣统

扩展资料

清朝的后续: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清室成员得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宫廷内尊号、待遇、年号保持不变,保留太监、侍卫、宫女,保留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

黄帝以后有哪些帝王

黄帝之后有玄帝、帝喾、帝挚等帝王。

玄帝:姬颛顼,又名乾荒,或称帝颛顼帝,昌意(未在位)之子,黄帝之孙,前2322-前2245年在位,据说在位78年。帝喾:姬夋(qūn),蟜极长子,少昊之孙,黄帝曾孙,前2245-前2176年在位,据说在位70年。帝挚:姬挚(zhì),帝喾长子,黄帝玄孙,前2176-前2168年在位,据说在位9年。尧:又称唐尧/帝尧/伊祁放勋,帝喾次子,黄帝玄孙,前2168前2097年在位,据说在位72年。舜:又称虞舜/帝舜/姚重华,瞽瞍长子,颛顼的六世孙,黄帝的八世孙,前2097-前2037年在位,据说在位61年等。

夏禹---商朝

汤---周文王姬发

周平王姬宜臼

始皇帝嬴政

汉高祖刘邦

王莽,汉光武帝刘秀

魏文帝曹丕,汉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晋武帝司马炎,晋元帝司马睿---宋武帝刘裕,

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魏道武帝拓跋珪,魏孝文帝拓跋宏,魏孝静帝元善见,魏文帝元宝炬,齐文宣帝高洋,

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梁太祖朱晃,唐庄宗李存勖,晋高祖石敬瑭,汉高祖刘暠,周太祖郭威---宋太祖赵匡胤,

宋高宗赵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太祖段思平---景宗李元昊---金太祖阿骨打,海陵王完颜亮,金宣宗完颜珣---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这些是按历代朝代顺序的开国皇帝)

汉武帝刘彻之后的皇帝

1、汉昭帝。汉武帝的小儿子,武帝死后八岁的刘弗陵即位,委托霍光、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辅政。但是不就霍光与上官桀等人发生了矛盾,上官桀等人以暗中谋划废掉汉昭帝被杀。此时的朝政基本由霍光辅政。待汉昭帝逐渐成人后,却在21岁的时候过世了。

2、刘贺。刘贺就是最近出土的海昏侯墓的主人。在汉昭帝驾崩后,大臣们选中了刘贺即位,但是刘贺进京后,仅仅当了27天的皇帝就被废掉。史书记载的原因是他荒淫无道,孝义全无,但是也有人分析是他与当时的大臣霍光发生了矛盾,导致被霍光所废。

3、汉宣帝。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刘贺废后,霍光等人拥他做了王位。汉宣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对内发展经济,对外击败了匈奴,呼韩邪单于进京朝臣。待霍光死后,以他后人不法为由,彻底的打消了霍家历经三朝的势力。

4、汉元帝。著名的王昭君出塞就发生在元帝时期,此时的朝政沿袭了宣帝以来的趋势,但是宦官当权逐渐有了苗头。大将陈汤在这一时期率军击败匈奴,说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

5、汉成帝。汉成帝即位后,汉朝逐渐出现了衰亡之像,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而在朝政上任用外戚王氏家族,导致他们逐渐掌握了汉朝的朝政大权,王莽也因为这个原因逐渐的出现在了政治舞台上,王家的势力越来越大。

6、汉哀帝。只做了一年的皇帝就告病故。

7、汉平帝。此时王莽已经逐渐控制了汉朝的朝政,为了便利控制皇帝,他立了年仅9岁刘衎当皇帝。朝政基本全部王莽控制,几年后,14岁的汉平帝过世。

8、刘婴。依然是作为王莽的傀儡存在,等待王莽控制朝政的时机成熟后,他就导演了一处禅让的戏剧,由刘婴禅让给了王莽。西汉告以终结。

汉昭帝(刘弗陵):因病而亡

8汉废帝(刘贺):汉朝最短命的皇帝

9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10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11汉光武帝(刘秀):中兴

12汉明帝(刘庄):东汉小有作为的皇帝

13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4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5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6三国魏武帝(曹操):杰出的政治家

17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

18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

19三国吴(孙权):智勇兼备

20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21西晋惠帝(司马衷):亡国之君

22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第一代皇帝

23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4汉光文帝(刘渊):东晋汉国开国皇帝

25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6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7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8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

29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30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31宋文帝(刘义隆):有雄图大略的皇帝

32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3齐废帝(萧宝卷):最昏庸、荒淫的皇帝

34梁武帝(萧):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

35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6北齐文宣帝(高洋):最癫狂的皇帝

37隋文帝(杨坚):有名的“惧内”皇帝

38隋炀帝(杨广):名声最差的皇帝

39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40唐太宗(李世民):明君

41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42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3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4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唯一的女皇帝

45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6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7唐代宗(李豫):唐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8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9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50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

51后梁太祖(朱晃):五代第一个皇帝

52后唐庄宗(李存):爱唱戏的皇帝

53梧晋高祖(石敬璃):五代后晋的建立者

54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5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的开国皇帝

56后周太祖(郭威):五代后周建立者

57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帝王

58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吴国的建立者

59南唐烈祖(李界):建立南唐

60南唐后主(李煜):一代词宗

61吴越武肃王(钱馏):“海龙王”

62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建立者

63宋太祖(赵匡胤):躺赢的皇帝

64太宗(赵匡义):继承太祖方针

65真宗(赵恒):“渲渊之盟”

66仁宗(赵祯):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67英宗(赵曙):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

68神宗(赵顼):王安石变法

69哲宗(赵煦):西夏向宋朝求和

70徽宗(赵估):创“寝金体”

71钦宗(赵桓):“声技音乐,一无所好”

72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英雄

73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74穆宗(耶律琛):“睡王”

75景宗(耶律贤):辽皇帝中有作为的皇帝

76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英雄

77西夏景宗(李元昊):西夏第一位皇帝

78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9太宗(窝阁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80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81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82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83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84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85仁宗(朱高炽):老实人

86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87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8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9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90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91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92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93神宗(朱翊钧):千古骂名

95光宗(朱常洛):传奇色彩的皇帝

96嘉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97思宗(朱由检):三尺白绫一命呜呼

98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

99太宗(皇太极):血腥

100世祖(顺治):清入关第一位皇帝

101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

102世宗(雍正):谜一样的皇帝

103高宗(乾隆):风流天子

104仁宗(嘉庆):重整山河

105宣宗(道光):满清以嫡长子即位的帝王

106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107穆宗(同治):魄偏皇帝

108德宗(光绪):非皇子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109未代皇帝(宣统):最后一个皇帝

康熙接下来是谁

答:雍正皇帝。

康熙为中国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1662年-1722年),始于1662年(康熙元年),至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共六十一年。

康熙之后的皇帝是雍正。

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康熙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大陆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档案馆。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但因为此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雍正是否篡位 。 西方1725年最早出版完整英文版康熙遗诏,由康熙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康熙的继任者是雍正,他是康熙的第四子,雍正皇帝在与诸多皇子的竞争中最终登上帝位,他在位十三年,勤于政务,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康熙接下来是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雍正。雍正一六七八年生一七三五年去世。清朝第五位君王,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

康熙后面是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帝。康熙是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清朝使用该年号从康熙元年至康熙六十一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擒鳌拜、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多伦会盟,准噶尔之战、清统一台湾之战和九子夺嫡等。政治上中央集权,注重休养生息。

康熙接下来的皇帝是雍正,康熙是清朝的皇帝,在位时间够长,60年,他死后传位给了四阿哥,改国号为雍正,后面就是乾隆,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康乾盛世

雍正皇帝。康熙最后传位给了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执政一生,造福了人民,被千古传颂,经常批阅奏折到后半夜,也因为过度疲劳而英年早逝。雍正帝去世之前传位给了乾隆皇帝,乾隆创造了乾隆王朝,是当时中国最繁盛的时候。

康熙下一个皇帝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皇太极把皇位传给了谁

皇太极把皇位传给了不到6岁的顺治。

1643年八月九日夜,在毫无征兆下,大清国皇帝皇太极突然去世于清宁宫的南炕上。根据去世时症状,从现代医学看,皇太极应是死于中风,这也与朝鲜医生为皇太极的诊断是一致的。皇太极原本是个精壮的汉子,只是中年突然发福,陷入肥胖无法自拔,以致战马只能驮他行走几十里就再也走不动了。大家都知道,肥胖是中风的重要诱因,所以,皇太极的突然去世在偶然中也是必然的。

只是,皇太极走得太突然,身后事并没有安排,这使得由谁继位成为一个难题。按照皇太极的阿玛努尔哈赤定下的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制度,不光是大汗的儿子,大汗的弟弟、甚至侄子都有继位权,具体继位人选由和硕贝勒们择优推举,这种贵族共和制,显然是部落联盟时代的遗风。

皇太极做了大汗后,自然不愿意受贝勒们的掣肘,实际上,伴随着后金的封建化进程,这套贵族共和的制度也越来越不合时宜。后来,皇太极就找机会削弱为首的三大贝勒:阿敏的镶蓝旗被划给了济尔哈朗,莽古尔泰的正蓝旗收为己有,代善也被削掉了大贝勒的名号,至此,皇太极实现了大权独揽,乾纲独断,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既然走向了封建帝制,那就是家天下了,皇帝的继位人选也就不应再由推选产生,而应由皇帝的儿子继位,虽然皇太极在世时没有明文规定,但实际上,他就是按照家天下的计划,在一步步的推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诞下皇八子后,欣喜若狂的皇太极大赦天下,这明摆着是要立这孩子为皇储。可惜的是,这孩子命薄,不到一岁就夭折了。不管怎么样,由自己的儿子继位而不是由贵族推选,这毫无疑问是皇太极的想法,也是他最终要做到的。

只不过,皇太极虽然在推进家天下,但毕竟没有就皇储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也没有就皇储立下遗言,所以,努尔哈赤的规矩仍然有效,这皇位继承人仍是贵族推选,不仅皇太极的儿子,皇太极的弟弟也有资格继位,这就给了多尔衮机会。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在皇太极统治时代,他屡立战功,因此被封为睿亲王。而多尔衮还是正白旗旗主,他的胞弟豫亲王多铎是镶白旗旗主,再加上胞兄英亲王阿济格,这白旗三王成为了一股非常大的势力,对权力的渴望,让拥戴三王之中威望最高的多尔衮继位,成为他们最迫切的政治诉求。

直隶于皇太极的两黄旗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希望皇太极的儿子继位。此时,皇太极共有八个儿子在世,皇长子豪格已是34周岁,而年龄第二大的皇四子叶布舒只有16周岁,所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豪格无疑是最佳人选。何况,豪格随皇太极常年南征北战,被封为肃亲王,也有一定威望,所以,两黄旗大臣索尼、鳌拜等人就密谋拥立豪格为帝。前面所说的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因其得益于皇太极,自然也站在豪格这边。

八月十四日,大清国的贵族们聚集在崇政殿,推举皇位继位人选。两黄旗为保胜算,已派兵包围了宫殿,白旗三王,虽未带兵,但毕竟驰骋沙场多年,剑拔弩张的场面倒是见得多了,也就无所畏惧。双方就豪格还是多尔衮继位争得面红耳赤,会议也陷入了僵局。大家其实也都明白,再这样争下去,整个大清就会有分裂乃至内战的可能。也就在这个时候,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了第三个方案:即皇太极第九个儿子福临继位,他和多尔衮辅政。(另有流行说法,此乃多尔衮提议,考虑到福临说郑亲王有拥戴之功,故本文不采用此说法)

这个提议的妙处在于,满足了两黄旗拥立皇太极之子的愿望;而福临还不到六周岁,由多尔衮辅政,则满足了白旗三王掌权的渴望;由郑亲王共同辅政,是对多尔衮的制衡,也可打消两黄旗的顾虑。可以看出,只要立幼子继位,就可实现双方的平衡。但这里还有个问题,既然是选幼子,那皇太极尚有六岁的高塞、十岁的韬塞等幼子,却为何偏偏是不到六岁的福临呢?

这里就牵扯到血统和出身的问题。皇太极对清朝的一大贡献,就是征服了漠南蒙古,而安抚漠南蒙古,满蒙一家亲,是皇太极此后的国策,以至于他的五大福晋,全都是蒙古人。而福临的母亲正是五大福晋之一的庄妃,福临也是皇太极尚在世的儿子中,唯一有蒙古血脉的,如果新帝有蒙古血脉,无疑是对之前国策的延续,是对漠南蒙古最好的笼络。另外,福临作为五大福晋唯一的儿子,按照汉人的眼光,算是嫡子,由他继位其实也符合汉臣的伦理观。(野史认为多尔衮与庄妃有私情,因此选择福临,本文基于正史写作,故不采用此说)

所以,由福临继位,既能让各方政治势力接受,又能笼络各个民族,福临的胜出,其实是一种必然。八月二十六日,福临登基,是为顺治皇帝,以后的历史会说明,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顺治皇帝福临。

1643年,皇太极去世,第九子福临即位。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年号顺治。顺治继位原因: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

皇太极并没有把皇位传给谁。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他像太祖一样,没有指定接班人,清朝入关前、皇位继承人需各位亲王开会推选,皇太极死后,他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展开了皇位之争,相争不下,谁也不让步,最后、多尔衮随机应变,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6岁的顺治帝福临继承皇位,反到通过了大会同意,这样、年仅六岁的顺治福临继承了皇位。

准确的说皇太极并未把皇位传给谁,导致死后豪格与多尔衮两派争斗。当时皇太极嫡出的子女只有长子豪格、五子硕塞、九子福临和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其余的都是庶子。

长子豪格生母为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乌拉那拉氏,后来因为获罪被休弃,早死,豪格军功卓著,但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放弃地位,导致后来被多尔衮整得很惨。

硕塞生母为皇太极侧妃叶赫那拉氏,此女也是皇太极的表妹,后来因为调整后宫关系被改嫁他人,硕塞势单力薄。这就只剩下了福临和博穆博果尔。

福临当时6岁,博果尔2岁,首先福临年龄上占优势。其次,福临的生母庄妃来自蒙古科尔沁,因此权衡之下拥立了福临为帝。

皇太极是“继位”还是“篡位”

这两个词说法都不准确,在皇太极登基时期皇帝不是只有皇帝的遗诏一个根据的,当时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度(类似英国早期的贵族议会),谁即位都是要议政王大臣会议批准才可以(包括后来的顺治即位,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

皇太极的即位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部权力斗争和妥协的结果。历史记载努尔哈赤是没有遗诏的,只有记载死之前召见过多尔衮的妈妈阿巴亥。

明清皇帝顺序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乐

仁宗,朱高炽,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镇,1436年-1449年,正统

代宗,朱祁钰,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镇,1457年-1464年,天顺

宪宗,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载垕,1567年-1572年,隆庆

神宗,朱翊钧,1573年-1620年,万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启

思宗,朱由检,1628年-1644年,崇祯

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胤禛、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爱新觉罗·奕詝、爱新觉罗·载淳、爱新觉罗·载湉、爱新觉罗·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