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袁崇焕不死明会亡吗
-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是哪一年
-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被谁杀死
- 魏忠贤当权时间
- 努尔哈赤的死,与袁崇焕有一定关联吗
- 努尔哈赤在位多少年
- 觉华岛战役明朝伤亡
- 袁崇焕是不是太监
我的答案是:大明朝仍会灭亡。为了证实我这个说法,我整理了两个结论供大家参考。
大明朝的气数已尽
明朝在崇祯时期,已经是气数已尽,国家情势岌岌可危,随时都有亡国的可能。此时的明朝明显存在着内忧外患的隐患,内部有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外部有后金的努尔哈赤以及后来的皇太极入侵势力。从而使得本来不堪重负的明朝,在这样凶猛的攻势下成为了
一只待宰的羔羊。
袁崇焕双拳难敌四手
袁崇焕是一个很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在蓟辽前线做出的贡献是无人可比的。有一部分人说假如袁崇焕不被杀,明朝就不会亡。其实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即使袁崇焕不死,他依然还在前线上指挥作战,他也无法挽救大明这个大厦即将倒塌的命运,因为袁崇焕再有能力,他只能在关宁战场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他只是一个人并不是神,他面对明朝内忧外患的局面,也是分身乏术,无力回天。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是哪一年1618年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1583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对女真各部展开了兼并战争,其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征伐,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诸部女真。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需要,建立八旗制度。设议政王大臣,与八旗旗主共议朝政,创制满文。随着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1616年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1618年起兵反明,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原则,大败明军,在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后,于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占领了辽东大部地区。
1623年。
1.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建立者,起义时正值明朝天启二年。
2.明朝天启年间,朝廷内部对捻军起义的镇压不力,使得全国上下纷纷百姓动荡,而努尔哈赤利用这个机会起兵反明。
3.1623年春,努尔哈赤领导的女真兵一举攻下沈阳,后明以宁远卫指挥使袁崇焕为主要统帅对后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是在公元1618年4月。
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的名义正式起兵反明。在顺利占领抚顺、清河之后,他甚至还要谋划攻击沈阳,但因兵力不足,侧翼又受到叶赫部的威胁,只能被迫撤兵。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被谁杀死努尔哈赤见袁崇焕不降,勃然大怒,发誓一定攻下宁远城。便亲自指挥八旗子弟攻城,一时间号角连天,杀声震耳,无边无际的八旗兵马蜂拥而上,与此同时,宁远城头也是金鼓大振,炮声起伏,一颗颗炮弹在八旗军中炸响,硝烟四起,激战从清晨持续到子夜,酣战不止。
第二天,八旗兵马的攻势不减,一波接一波,依旧没有进展,攻与守持续了几日,宁远城仿若铜墙铁壁,十几万大军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根本攻不破,努尔哈赤无奈下令收兵,撤围而去,据说撤兵的原因是努尔哈赤在城下指挥中炮受伤,不得不退兵,后来炮伤加重,一代枭雄随后去世。
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崇祯皇帝十分高兴,破格提拔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蓟、辽,经略辽东防务,由于位高权重,自然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后金创立者、明末一代枭雄霸主努尔哈赤真正死因是战场负伤,后伤势加重而死,清太宗皇太极是因病而死,清初皇族权臣摄政王多尔衮是因早年征战之伤复发,最终因旧伤发作而死于塞北一次狩猎途中。
努尔哈赤的死,他在1626年在宁远之战中被击败,据说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击伤,后来就在当年死了。
不过,在清史记载中,说努尔哈赤是身患毒疽而死,是不是和中炮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皇太极的死,也确实有些蹊跷。据历史记载,他是在当晚忙完了工作后,回宫休息的时候“端坐而逝”。
既然死状写得这么具体清楚,想必没有什么太多的疑问。只是,这个“端坐而逝”究竟什么意思,是正常死亡还是被人谋害,恐怕还需要做一些分析。
从现有的各种记载看,皇太极虽然年纪并不算特别大,但他极可能是得到脑溢血之类心脑血管病症猝死的。
事实上,他这个家族得这个病的人也确实不少,比如雍正、嘉庆等等,都是如此。
从皇太极之前的情况看,在海兰珠去世后,其情绪一直十分低沉,身体也日渐衰落。而在此之前,他其实已经有中风的先兆。其去世之间,有关“圣躬违和”的记载远不止一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皇太极猝死之前,因为其女儿出嫁等原因,这几天他一直非常忙碌,而因为是喜事,皇太极也只能强忍劳累,最终在那天晚上猝然死亡了。
近日,福建泉州石狮市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一块明代墓志铭,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努尔哈赤是被同安大炮炸死的。
墓志铭记载了一位明代石狮人的生平,是其堂弟———明代兵部尚书黄克缵在天启年间所作。据墓志铭记载,黄克缵的堂兄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9年)过世,留下一子黄调焕。40多年后,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率军进攻东北辽阳,黄克缵请黄调焕招募泉州同安(当时同安属泉州辖区)懂得铸造吕宋铜炮(史书上常称为红夷大炮)的14人到北京。第一次铸造出30门大炮,从中调6门到东北前线,其中一门重达1500公斤。因为使用铜炮需掌握专业技术,朝廷命黄调焕再次从同安招募30名炮手到奉集堡。
努尔哈赤部下火狐狸带领两三万人马前来攻城时,明朝炮手第一次使用重达1500公斤的铜炮,便击毙对方800人,火狐狸本人和努尔哈赤侄儿当场身亡。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13万人马攻打宁远。当时驻守的是明朝名将袁崇焕,守军仅有1.2万多人。努尔哈赤曾派人劝降,被袁崇焕拒绝后便指挥军队攻城,袁崇焕“令闽卒罗立”(命令同安炮手站立在一起),“发西洋巨炮”(发射吕宋铜炮),城外军队伤亡惨重。次日,努尔哈赤军队再次攻城,再次被大炮击退。其中有一门大炮直接击中努尔哈赤的黄龙帐幕,他本人也受了伤,不久抑郁而终。
皇太极不是被人害死的,是因为他心爱女人海兰珠的过世,造成皇太极悲痛万份、郁郁寡欢、万念俱灰而死
魏忠贤当权时间1620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朱由校继位,年号天启。朱由校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他登基之后,一直痴迷于木匠,朝政由宦官魏忠贤把持。天启皇帝一共在位七年,魏忠贤把持朝政七年。总的来说这七年时间里魏忠贤为非作歹,迫害忠良。但很奇怪的是关外的后金虽然声势浩大,但一直没有趁机打入关内。当时的明朝真的是内忧外患,不过后金却一直打不进关内。
后金之所以打不进关内,主要和明朝的做法有关。后金虽然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强大起来了,但人口也不过几十万人。而且装备都是非常落后的。再加上明朝有长城阻挡,想要进入是很难的。最重要的是,魏忠贤虽然迫害忠良,但还是顾全大局的。我们看一下魏忠贤是如何顾全大局的。
?魏忠贤首先就是重视袁崇焕。很多影视作品里都写到过袁崇焕这个人,可以说如果袁崇焕如果不死的话,后金是绝不可能顺利强大的。而魏忠贤虽然迫害忠良,但没有迫害过袁崇焕。是因为魏忠贤发现,如果不重用袁崇焕的话,没有人能够稳定东北的局势。而且袁崇焕当时也向魏忠贤示好。所以魏忠贤可以说一直没有太为难袁崇焕。
?魏忠贤除了重用袁崇焕,还有就是保持袁崇焕的粮饷。我们都知道打仗比较费钱,而且在王朝末期的时候,克扣军饷的现象非常多。明朝末期的时候,天灾到处都是,农作物歉收,很多时候军饷都发不出来,再加上克扣军饷经常发生,所有军队的战斗力并不高。但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军饷并不缺,而且魏忠贤没克扣袁崇焕的军饷。魏忠贤掌权之所以不缺钱财,是因为魏忠贤打压江南地区的士族东林党,对江南富庶地区收重税,这才保证的财政来源。而且魏忠贤还明白一件事,如果辽东的战事不利的话,他自己在朝中的权力也是不稳定的。这是他不克扣袁崇焕军饷的重要原因。
崇祯登基之后,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袁崇焕被杀后,后金迅速崛起,东林党崛起后财政出现众多的问题。可以说魏忠贤虽然乱政,但是在处理辽东问题时还是比较妥当的。要不然崇祯也不会在魏忠贤死后命人厚葬的,主要是崇祯也看到了魏忠贤的贡献。
天启初年。
天启初年,大臣几乎全被罢免斥退,有识之士已担忧搞得过激将要发生变乱。到魏忠贤势力形成后,他的党徒果然图谋要依靠他排挤东林党。而徐大化、霍维华、孙杰首先依附魏忠贤,刘一燝和尚书周嘉谟都被孙杰弹劾而离去。左光斗、魏大中、黄遵素等人在言路,他们都全力主持清议,魏忠贤没能得逞。
明朝权宦魏忠贤当权7年左右,从1620年至1627年。
天启年间魏忠贤启用的赵南星、孙承宗等将领都是能臣良将,所建立的关外防线在今后十数年间阻止清兵入关发挥了巨大作用。天启朝与后来崇祯年间相比,辽东形势更为利于明朝。
魏忠贤由于与控制舆论的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而使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了。其实,魏忠贤在事关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还是很讲原则的。
魏忠贤当权仅仅三年,明朝宦官问题多被夸大其词,论事实,则既不能和汉朝比,更不能和唐朝比。它不是任何以前朝代宦官问题的重复,而是新政治关系的结果。
有明一代宦官们借用皇帝权力横行跋扈,只能得逞一时,成为短期现象,入不了主流。
魏忠贤在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天启年间。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魏忠贤在万历时入宫为宦官,熹宗即位,升为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后掌管东厂,专断国政,排斥异己,广结党羽。在天启年间与东林党人爆发激烈的东林党争,拉拢齐楚浙党官吏加入自己一方,是为阉党。
天启七年(1627),明思宗朱由检继位,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魏忠贤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努尔哈赤的死,与袁崇焕有一定关联吗有一定的关系,首先努尔哈赤在未遇到袁崇焕之前的战场可是百战百胜,又是后金的创建人,自然有他的骄傲,而遇到袁崇焕后却是战场失利,这让一向胜利的他无法接受,后来又受了伤加上心里上的不平衡最后死掉了。试想如果没有袁崇焕这位名将在宁远之战打破努尔哈赤,也许历史就会改写,所以他的死与袁崇焕有一定的关联
努尔哈赤在位多少年努尔哈赤在位十一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女真族建州首领,后来他成立了后金,成了第一个大汗,他在位十一年,后来被袁崇焕害死了。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到1626年,在位十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年到1643年,在位16年;
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到1661年,在位17年;
爱新觉罗玄烨,1662年到1722年,在位50年;
爱新觉罗胤禛,1723年到1735年,在位12年;
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到1795年,在位59年;
爱新觉罗颙琰,1796年到1820年,在位24年;
爱新觉罗旻宁,1821年到1850年,在位29年;
爱新觉罗奕詝,1851年到1861年,在位十年;
爱新觉罗载淳,1862年到1874年,在位12年;
爱新觉罗载湉,1875年到1908年,在位33年;
爱新觉罗溥仪,1909年到1911年,在位2年。
努尔哈赤(1559~1626)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明晚期建州女真人,后金国(清)的创立者,在位11年。他原本是明朝的龙虎将军,1583年,他起兵自立为王,与明合作,经过30多年努力,统一了原本四分五裂的女真各部,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称帝,国号大金,年号“天命”,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在后金大汗位10年,公1616年~公元1626年在位。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生于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县西南),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天命十一年(1626年),挥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为宁前道袁崇焕所败。旋病死,年68岁。
在位11年。
清皇帝 在位时间 年号
努尔哈赤 11 (天命)
皇太极 18 (天聪 10 崇德 8)
福临 18 (顺治)
玄烨 61 (康熙)
胤禛 13 (雍正)
弘历 60 (乾隆)
颙琰 25 (嘉庆)
旻宁 30 (道光)
奕詝 11 (咸丰)
载淳 13 (同治)
载湉 34 (光绪)
溥仪 3 (宣统)
47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觉华岛战役明朝伤亡觉华岛之战是天启六年正月(1626年)明朝和后金之间进行的一场战斗。是努尔哈赤攻打宁远不下后突袭觉华岛的战役。
宁远之战时努尔哈赤攻击袁崇焕防守的宁远城不下,转而攻打觉华岛并取得胜利。
觉华岛争战的结局是明军覆没而后金军全胜。觉华岛上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都被后金军杀戮;粮料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都被后金军焚烧;主岛作为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摧毁。
袁崇焕是不是太监袁崇焕不是太监,袁崇焕是明末官员,官至蓟辽督师,兵部尚书。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明朝末年蓟辽督师,抗清名将。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遭凌迟处死,有《袁督师遗集》存世。
当然不是。明朝末年,袁崇焕是明朝崇祯帝的大臣。都师经略辽东的抗清名将,他和大太监魏忠贤关系曾经很好!。他在宁远城击伤努尔哈赤,创造了难得的胜利。然而袁崇焕擅自处死毛文龙,使他和皇帝之间产生了闲隙,也为后来的悲剧写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