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仁义比命高:北宋历史上的忠臣陈求道的壮烈一生的相关内容:陈求道宋代官员。字得之。咸宁人,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进士。北宋时期,永安镇西河桥畔迁来一户官宦人家,主人叫陈康民,为嘉佑年间进士,官至大中大夫,来咸后买田园、兴栋宇,成为这里有名的富户
陈求道宋代官员。字得之。咸宁人,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进士。北宋时期,永安镇西河桥畔迁来一户官宦人家,主人叫陈康民,为嘉佑年间进士,官至大中大夫,来咸后买田园、兴栋宇,成为这里有名的富户。陈氏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其先祖伯宣公是汉代有名逸士,由福建迁江州与汉儒马聪结庐隐于庐山,被朝廷就地拜为著作郎后,置田于江州德安,落业定居。此后两百余年中,门楣光大,人才辈出,登科第、列朝班者数十人。唐僖宗嘉其门第业儒为本,孝义为先,赐“九重天上书声贵,千古人间义字香”的御联褒奖。社稷功臣陈求道少有才情,道德文章皆称俊美。登进士后,出为鄂州通判,志洁行高,勤政爱民,每发议论,其言剀剀。后被朝廷擢升为谏议大夫(职掌议论国事的官)。宋徽宗称其“道德文章,为文臣之高手;协赞大议,乃社稷之功臣。”
高风亮洁
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初六,金主遣使奉册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新帝登基,坐受百官朝贺。朝臣中惟有吴革、陈求道等不赴朝。陈求道闻张邦昌僭位,悲愤已极,泣不成声,涕曰:“国亡不能存,主辱不能死,安忍北面而事贼乎?”数日不起,忧郁成疾,吐血不止。邦昌等位后,召求道入朝。求道不从,复以利禄诱之,授求道为开封府尹。求道以二帝蒙辱为耻,欲自杀以殉国,为侍从所救得免。其高风亮节,备受推崇。
壮志难酬
建炎元年四月,张邦昌在国人唾骂声中,惶惶不可终日,自知失道寡助,帝座难保,遂请太后传谕天下,拥立康王为帝。五月,康王在抗金派大臣岳飞、宗泽、韩世忠等拥立之下即位于南京,改元建炎。命宗泽为开封留守,时开封一带官兵,军粮短缺。入夏,陈留河溃口,44日漕运不通,京师大恐。宗泽授陈求道为都水监使者(执掌全国河渠、堤堰的长官),命令求道堵洽溃口。求道亲率民工,日夜奋战,仅七日竣工,河水尽归故道,漕运得以畅通,京都之围遂解,军民雀跃,众口交嘉。建炎四年(1130年),荆湖诸路盗贼蜂起,小股千人,大股数万人,占州据县,骚扰百姓,朝廷力不能制。宗泽授求道为邓、随、襄、郢镇抚使(提督一路兵马的将官)。求道受任后,兵食不给,屡经上奏,待无所答,难以赴任。他壮志难酬,只得弃职归里。
杀身成仁
陈求道出自江州义门,受儒家传统教育,把“仁义”二字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曾著《仁书》,曰:“仁者天下之公理,私欲害之,公理亡矣。”“仁”成为他立身处世之道。他回咸宁后,为避战乱,举家迁往嘉鱼。后因祸再迁蒲圻之龙堂寺。不久,鄂州刘忠叛变,率数千人屯蒲圻,打探求道居龙堂寺,乃掩兵而围之,想让求道当挂名主帅,冠其名而惑众。求道宁死不从,惨死于叛军刀刃之下。叛军窜徙后,乡人得求道尸,葬于蒲圻二十四都之兴陂(今赤壁田头畈)。1948年重葺西河桥,乡绅复建亭一座,镌碑一块立于亭中,碑书“宋忠臣陈求道故里”以示纪念,解放后于70年代拆除(今石碑搬迁于宝塔镇笔峰塔基脚边)。陈求道一生以仁义为本,以忠孝为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壮志未酬,宿愿已偿,可谓死得其所。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仁义比命高:北宋历史上的忠臣陈求道的壮烈一生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