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李世民和杨广都是篡位,为什么一个被赞美,一个被骂?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李世民和杨广都是篡位,为什么一个被赞美,一个被骂?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王,他在统一天下后开创了一个繁荣的时代。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自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乱世分裂局面的终结,而隋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措施更是为后人所称道。
公元581年杨坚接受北周小皇帝宇文阐的禅位,登基称帝,建立隋朝,并定都于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在他的领导下,隋军南下攻陈,成功俘获陈后主,使南陈灭亡。这一事件标志着隋文帝杨坚统一了中国,实现了国家的重新统一。
与许多君主不同的是,隋文帝杨坚一直以俭朴的生活方式示范着他对国家的治理。他延续了北魏的均田制,减免赋役,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同时,他还大力提倡文教,广泛征集图书,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改为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在军事方面隋文帝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国家的安全。他派遣军队北击匈奴,并巧妙地离间分化匈奴内部,使东西匈奴互相攻击。这一举措消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胁,使得隋朝得以安享太平。
正是基于这些政治、经济、教育和军事措施,隋文帝在位二十几年间的政治局面十分清明,国家人口不断增加,社会风气繁荣。历史上称之为“开皇之治”,这也是隋朝最强盛的时期。
然而隋朝的强盛与文治武功并存,也让人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杀害兄弟篡夺皇位,却因为丰功伟绩而被淡忘夺权的事实,成为千古明君,而有的人明明政绩斐然,却因为杀害兄弟而留下万年的遗臭呢?
对比隋文帝杨坚和唐太宗李世民,我们可以看出答案。两位皇帝的出身背景截然不同。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而杨坚却是出身并不显赫的人家。唐太宗李世民在篡夺唐朝皇位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征讨,推动了唐朝的繁荣发展。他有着卓越的才能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其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被后人尊为千古明君。
相比之下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儿子,却因为杀害兄弟而留下了不堪的遗臭。隋炀帝在位期间,虽然政绩斐然,但他的暴虐和纵欲的行为让人们对他的统治感到不满。他的行为和品德严重损害了他的声誉,使得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唾弃。
通过对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尽管一位君主实施了弑兄篡位的行动,但如果他在位期间取得了丰功伟绩,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繁荣与福祉,人们也会因其政绩而尊重和称颂他。而对于那些虽然政绩斐然,却因为杀害兄弟而背负着千古遗臭的君主,人们也将永远铭记他们的罪行。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例子。毫无疑问,一个君主的治理水平和道德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其评价。政绩可以为一位君主带来荣耀,但如果他的行为违背了正义和伦理,即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政治成就,也难以抹去他的罪恶印记。
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开创性的君主,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军事措施,将中国带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而隋炀帝杨广虽然政绩斐然,但其杀害兄弟的行为让他的统治形象蒙上了阴影。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明君有名,有的人则遗臭万年的原因。
统一天下后隋文帝依旧躬行俭朴,提倡生活节俭,在经济方面沿用北魏的均田制,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同时隋文帝还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并且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在军事方面隋文帝派军北击匈奴,并离间分化匈奴内部,让东西匈奴彼此交战,隋朝消除北顾之忧。以上种种举措,让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几年间的政治十分清明,人口增加,社会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开皇之治”,这也是隋朝最强盛的时期。
隋文帝一生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分别是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皆为嫡子,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杨勇跟杨广了。太子杨勇容貌俊俏,生性好学,个性温厚,性格率真。但是他十分好色,有多个妃子,其中以元氏及云昭训最为有名。
可独孤皇后不喜欢他这个爱好,从杨坚一生只敢娶独孤皇后一人就可以看出独孤皇后不喜欢滥情薄情的人,恰恰杨勇是这么一个人。要说杨勇只招母后不喜欢也就算了,可他偏偏还做了些僭越之事,惹得杨坚也不高兴。有一年冬至,百官朝见杨勇,杨勇也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祝贺。
但是作为太子,只能用“贺”,不能用“朝见”,杨勇这是违反礼制。慢慢的隋文帝对杨勇的宠爱日益消减,反而开始怀疑起他这个儿子。杨勇同时惹得皇帝和皇后都不高兴,那他的太子之位当然坐不稳当。
反观杨广,他就懂得收起自己的野心,表现的十分圆滑。他的隐忍和克制是杨勇所不具备的,这也是杨广最后能代替杨勇成为太子的原因。杨广当务之急的事就是得到父皇和母后的赏识,并且让他们觉得自己方方面面都比杨勇强,这样才能取杨勇而代之。
杨广最大的劣势就是他不是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杨勇本就该当太子继承皇位,朝中大臣更是支持杨勇,所以要想取代杨勇,光靠皇帝和皇后的喜爱是不够的,还得与朝中各位大臣结交。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么与杨勇关系不好的大臣就是杨广结交的对象,杨素就是这个人。杨素多次栽赃嫁祸杨勇后,隋文帝终于下定决心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杨广如愿以偿地登上太子的宝座。
当然杨广并非无能之辈,他能当上太子也是有真才实能的。在南下灭陈的战争中杨广就是统帅,平定江南后杨广坐镇江南,政绩十分突出,获得满朝文武一致赞叹。不过有能力归有能力,这也不能掩盖杨广好色和野心勃勃的事实。公元604年,隋文帝患病居住在仁寿宫。
杨广考虑到杨坚去世的话必须做好预备方案,就写了一份信派人送去询问杨素,杨素也写了一封回信给杨广,可这封回信被误送到杨坚那里,杨坚看了大怒,心想自己还没死呢你杨广就惦记着皇位了。而杨广也不合时宜的在这样的时间点上调戏宣华夫人,被杨坚得知,怒道“独孤误我”,随后便叫来柳述、元岩,让他们把杨勇找来,但此事被杨素先一步知道了,杨广立刻采取措施控制了柳述、元岩,并调兵包围了仁寿宫,不久后杨坚就驾崩了,至于杨广有没有弑父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杨广矫诏赐死杨勇是史书记载的。
除了杨勇,杨广对他其他的兄弟也不手软,蜀王杨秀被他诬陷使用巫蛊诅咒隋文帝和汉王杨谅,结果被贬为庶民,后被软禁;汉王杨谅以讨伐杨素为名于并州起兵造反,后被镇压投降,幽禁至死。为了彻底解除威胁,杨广还杀了杨勇的所有儿子,并且处死了功臣宇文弼、贺若弼等人,从此杨广独掌朝政大权。虽然杨广的登基之路充满腥风血雨,但是他的抱负也得以施展。
继位之初杨广还算是比较贤明的,改革官制、修订律法、完善科举、迁都洛阳、缓和南北矛盾促进民族统一等等,当然一个伟大的帝王文治武功都得好,杨广自然也不会只注重政治,军事上他也十分强力,派兵先后征讨了吐谷浑、占城、琉球、契丹,大宴突厥,使得四方臣服,大隋国威名扬海外。
可能是一连串的胜利让隋炀帝有点飘飘然了,他变得越发恣意妄为、好大喜功,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选拔美女、任用奸佞,过量的征用民力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修建大运河和三征高句丽,更是让民怨沸腾,枯骨遍野。一时间强大的隋朝变得摇摇欲坠,各方起义不断,隋炀帝的皇帝生涯快结束了。
此时同为关陇集团的李氏家族趁机从太原起兵,一路势如破竹攻入长安,并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随后成功夺取了隋朝的天下,再次统一全国。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离不开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
早年李建成跟随李渊一路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最后攻入长安,功劳颇大,唐朝建立后身为嫡长子的他自然被李渊立为了太子,并开始转为幕后,协助李渊处理国家政事。而李世民更是军功卓著,他不像李建成一样早早转为幕后,而是在唐朝建立后依旧四处征战,为国家统一奋斗。正是由于李世民在外征战多年,握有军权,于是他对这个只会在躲在幕后的太子很不服气,李建成也十分担心李世民会取自己而代之。
秦王府和东宫的摩擦不断,但李建成毕竟是太子,李渊和众多大臣都支持他,李世民这边的支持势力则小得多。李建成还想办法让李渊将秦王府的房玄龄、杜如晦二人逐出,如此一来秦王府就失去了智囊团,同时秦王府的众多文武官员都被外放,府上仅剩下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恭、秦琼等几人,秦王李世民已经到了危难关头,实在是不出手不行了。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勾结玄武门守将,事先与众人埋伏在此,等到太子和齐王一到就动手。结局大家也都知道,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十分成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全部被杀,一时间李世民成为大唐唯一的继承人了(虽然此时李渊还有别的儿子,但除了李世民,最大的李元景也才八岁,根本威胁不到李世民的地位)。李世民也不是个善茬,为了斩草除根,他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此时的李渊已经是瓮中之鳖,如果不主动退位,杀了兄弟及侄子的李世民也不怕再背上一个弑父的骂名。
玄武门之变后仅仅三个月李渊就退位让贤,李世民登基称帝。李世民虽贵为皇帝,但他的登基之路与杨广十分相似,相信在最初除了李世民的心腹,其余诸大臣也不认为李世民能有什么好政绩,怕是又一个暴君。
李世民虽然早年不顾这段血腥的历史,但到了晚年也是常常害怕自己在史书上留下骂名,因此犯了帝王的大忌——修改史书,但是要想真正洗白还能做出一些能拿得出手的政绩才行。要知道李世民发动政变时李建成还是堂堂正正的太子,李世民这属于犯上作乱。
杨广好歹是凭借计谋以及自己精湛的演技让隋文帝心甘情愿地废杨勇立自己,李世民就简单粗暴的多,你李渊不立我为太子我就直接把太子杀了。而且李建成也并非昏庸无能之辈,否则朝中大臣怎么会都支持李建成而不支持功劳更大的李世民的。那时候的李世民除了军功卓越,从政经验根本没有李建成丰富。现在李世民把李建成杀了自己当皇帝,要想消除弑兄夺位的负面影响,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皇帝,否则就得跟杨广一样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了。
李世民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执政初期他选贤纳士,唯才是用,不计前嫌重用东宫旧臣魏征,从谏如流,同时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庸制,让百姓安生,国家富足。军事上李世民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让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他自己也被称为“天可汗”,意为天下共主。在漠北设置都护府管辖周边后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达到鼎盛。李世民自然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隋炀帝曾经三征高句丽,如今他李世民也要御驾亲征高句丽,不仅要铲除高句丽这个大患,也要表示他李世民比你杨广强。
可惜天不随人愿,此次亲征最终由于当地变冷、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而且粮食将尽,所以不得不班师还朝。李世民不像杨广那样一根筋,这次失败了以后他就放弃了再次征讨高句丽的机会,这也让他的皇帝生涯得以善始善终。
李世民爱民如子,颇有圣君之风,这与杨广大为不同,同时他还采取怀柔政策解决民族问题,并不一味的动用武力,更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他开创的“开元之治”奠定了盛唐江山,历来被文人称赞。杨广与李世民都是弑兄夺位,而且都十分的有才能,文治武功都差不多,但不同的就是杨广穷兵黩武,不爱惜民力,以至于隋末饥荒遍野,白骨累累。
他所开凿的大运河虽说是“罪在当代,利在春秋”,可这也确确实实耗费了太多的民力物力,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事他非要一代人完成,最后民怨沸腾,百姓自然只记住了他的暴政,忘记了他的功劳。
而李世民则是十分爱惜民力,时刻吸取隋亡的教训,努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老百姓自然只记住了他的好,谁还管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只要是能让百姓吃饱饭的皇帝那就是好皇帝。
本文总结了关于李世民和杨广都是篡位,为什么一个被赞美,一个被骂?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论剑历史网。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