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育于钱塘(今杭州)杜明师道馆,直到十五岁时谢灵运才由钱塘接回建康(今南京),住在朱雀桥边的乌衣巷内,因此巷人都叫谢灵运“客儿”,人称“谢客”。
谢灵运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谢玄是东晋名将,在淝水之战中和叔父谢石、族弟谢琰一起,以八万人马大破前秦苻坚号称的百万大军。维护了东晋偏安局面,被封为康乐县公。父亲谢瑛袭爵任秘书郎,母亲是东晋名书法家王献之外甥女。其祖辈、父辈亲族中为显爵大官者甚多。
显赫家世及优裕生活使谢灵运自幼有一个良好的受教机会,但性格高傲、任性、不受拘束,萌下日后受害祸根。由于其父早逝,其十八岁即承袭“康乐公”爵号,食邑两千户,世称“谢康乐”。
二十岁时,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开始踏上仕途。因生当乱世,其在政治风波中亦难免经受颠簸。初任琅王大司马行参军,次年转为抚军将军刘毅的记室参军。义熙七年(411),刘毅反对刘裕兵败自杀,谢混也被诛杀。
谢混乃谢安之孙,谢灵运族叔。刘裕没有深究谢灵运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反而起用他为大尉参军(时刘裕官居太尉),次年改为秘书丞,但不久即被免官,赋闲三年。义熙十二年(416),再度出仕,为骠骑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后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十四年,任相国从事中郎。
元熙元年(419),谢家有一门人与灵运小妾通奸,灵运使人杀于水边,为王弘所弹劾,再次免官。元熙二年,刘裕取代东晋,正式即位皇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下诏一律废除晋代封爵,只对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五家例外,但爵位下降一级,食邑减少,谢灵运亦由公爵降为“康乐县侯”,食邑500户。
永初三年(422),宋武帝刘裕驾崩,太子义符即位,称少帝,仅十七岁。傅亮为中监尚书今,谢晦为中书今,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该几人擅权独行,独揽朝纲。少帝非帝王之才,不久即被废。按封建宗法规定,应由刘裕次子庐陵王义真继位,但权臣们却拥戴刘裕三子义隆。
庐陵王义真,聪明、爱文士,在其门下知名人士有谢灵运、颜延之和慧琳(高僧)等。徐羡之等权臣为剪除庐陵王羽翼,当武帝刘裕病重时,即策划下诏,把义真调离京城,继而以“构扇异同,非毁执政”贬谢灵运为永嘉郡太守,任颜延之为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慧琳也被逼离建康。
随后于景平二年(424)即废少帝义符。不久,义符、义真均遭杀害。义隆登基后,称宋文帝,改元“元嘉”。到元嘉三年,文帝地位已固,就断然诛杀擅权专政的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谢灵运被召至京为秘书监,寻迁诗中,颇受宠遇。但始终是个侍从文臣,不久又托病回始宁过隐居生活。
元嘉八年(431),灵运请求把会稽郡东郭的回踵湖与始宁的岯崲湖之水排掉,以开垦造田。会稽太守孟顗不同意,谢灵运指责孟顗不为利民着想,而是自己信佛戒杀生,怕湖中鱼虾丧失才反对垦田。并嘲笑他说:“得道靠的是天性聪慧,你虽然生在我前,成佛必在我后。”
孟深恨之,状告其有“异志”,灵运连夜赴京申辨,文帝不予追究,将其留于建康。半年之内,编定64583卷“四部书”目录,并和名僧慧严、慧观等共同润饰昙无谶译的《大般涅槃经》。旋出任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内史。在临川他依然纵游无度,为有司所纠。九年,司徒刘义康竟遣使去收捕他,谢灵运无法忍受耻辱,调兵拒捕,于是降死一等,流放广州。十年,被诬参与农民谋反活动,在广州被杀,时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