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有这么一个历史规律,除了耶律氏为固定皇族之外,以往的历任皇后都出自萧氏。之所以这么做,出处便在于萧何。作为汉初的第一任宰相,他用自己的实力给后代子孙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史学家把萧何评价到汉初三杰里面,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韩信懂得行军布阵;张良善于未雨绸缪;萧何则妥善管理后方,确保大军的粮草供给。军粮大家可不要小瞧他,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官渡之战就是因为袁绍粮草被烧毁,才败给了曹操。
011:跟随刘邦踏上起义道路,立国后成为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年轻时候一度担任沛县的副手,相当于我们县长的二把手,权力很大。平时勤奋好学,表现出非常机智的一面。对历代的律法颇有研究,为人勤俭好客。跟汉高祖刘邦是同乡,看人也挺准。多次帮助刘邦化险为夷,是汉初三杰当中最早跟随刘邦起义的。
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囚犯到骊山修建秦始皇陵,刚刚出沛县没多远就走了很多人。刘邦没有办法追赶,等到了大泽乡的时候索性把这些囚犯给放了。只有十几个死心塌地的兄弟愿意跟着刘邦,沛县县令得知后把吕雉抓走。多亏了有萧何拼死保护,才让县令想法得以落空。
秦二世元年随着陈胜吴广大起义,秦王朝第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这个时候的萧何还在沛县做功曹,他和樊哙等人秘密联系在一起,关注天下大势。暗中跟芒砀山的刘邦取得联系,没过多久杀死沛县县令,大家伙拥戴刘邦成为沛公。这个时候萧何便主张处理善后工作。
秦二世二年九月,项梁叔侄杀死了会稽太守殷通,正式打响了推翻秦王朝的旗帜。刘邦这个时候身边有谋士张良辅佐,后方则放心交给萧何。保证了粮草又能打胜仗,不久刘邦一路西进攻破了咸阳城,秦朝彻底灭亡。
将士们看到秦朝的都城繁花似锦,金银美女更是数不胜数。连沛公都忍不住,趁着空闲的时候跑到秦宫东张西望。好在有谋士张良等人劝谏,才阻止了刘邦这一荒唐行为。
这些人当中只有萧何不贪恋钱财,而是派人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让忠诚可靠的人把秦国的地形,法律等编制成册,方便以后查看。
刘邦入关后不久项羽的本部人马也尾随而来,西楚霸王把刘邦分封到巴蜀之地,险恶用心天地可鉴。自己想要和项羽决一死战,无奈还是实力不够。一直到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通过一番问话发现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向刘邦建议一定要重用他。起初刘邦不以为然,日后韩信在战场上的表现证实了萧何看人没看错。没过几年刘邦一路扫荡,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长达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
022:本人身上有污点,自身功劳得刘邦信任,自污得到善终
刘邦建立汉朝后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机构,秦朝成为了效仿对象。开国后首任丞相的人选只有萧何最合适,不管是资历还是各方面能力都非常优秀。而且萧何跟刘邦私交很好,不同于张良。
刘邦对张良只是敬重,而不是倚重。这两个词语的概念是天壤之别,很多次刘邦碰上麻烦都是萧何帮忙解决的。西汉建国以后由大规模的战争转为和平建设,这需要一个巨大的转变。
刘邦夺取天下之前,最需要的是以韩信彭越为首的武将;等到治理天下就需要文官去治理,张良相当于一个高级参谋长,没有处理过行政方面的问题。很显然他不合适,最后自然就选在了萧何身上。
刘邦深知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那就是苛政。恰恰萧何对法律这方面非常精通,让他来约法三章制定合法条例再合适不过。刘邦曾经也说过:“行军布阵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管理后方粮草我不如萧何。”
刘邦这个人最大的特别就是会用人,这在汉朝所有皇帝当中显得尤为特出。我们讲伴君如伴虎,更何况还是草根出身的农民皇帝。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间接来讲就是被韩信给害死的,如果不是他让韩信进宫,也没有他被杀的事情。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当萧何丞相当得起劲,刘邦也逐渐老去。有一次宴会上,身边一个得力的亲信提醒他凡事不要做的太过头。韩信就是你自个害死的,他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
此话一说让萧何冒得冷汗直流,他让曹参周勃二人一起联名告他的状。罪名就是贪污,刘邦得知很生气。一度把他关进大牢里,其实在皇帝看来这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关键是你不能对我这个政权构成威胁,萧何所以一直活到了惠帝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