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海瑞?

 我们都知道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党争最严重的朝代之一。在明朝后期的官员中,如果不站队,在仕途上可能难有作为。因为加入某个集团,然后通过互相帮助,分得一杯羹可以说已经成为官场的常态。但是在这段明朝历史中,也出现了一个例外,他就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很出名的清官海瑞。

  海瑞的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四个朝代。从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到万历十五年(1587)海瑞病死南京,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因为清正廉明,也因为不畏权势,海瑞并不算短暂的一生中可谓是“得罪”了太多人。但让我很好奇的是,海瑞这样的性格在充满勾心斗角的明朝官场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呢?

image.png

  首先我们还是通过一些海瑞的官场故事来看看海瑞在官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有一次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对驿吏挑衅,并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听闻此事,把胡宗宪的儿子随身带的银钱没收,并说:“胡总督考察巡视,命令所巡查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胡宗宪,而胡宗宪并未将海瑞治罪。

  海瑞的这份正直并非仅仅针对浙江总督胡宗宪,而是官场的所有人。不论是宰相严嵩、徐阶还是再后来的张居正,无论人品如何,海瑞一个都不巴结。更让人觉得神奇的是,就算是皇帝,海瑞也不曾巴结谄媚。就比如嘉靖时期,海瑞十分不满嘉靖皇帝迷恋长生不老,不务正业,于是上折子批评嘉靖,气得嘉靖皇帝想把他抓起来。

  但是就这样一位丝毫不懂所谓“人情世故”的海瑞,就连他自己,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先去棺材铺买好了自己的棺材,才向明世宗也就是嘉靖上呈《治安疏》,批评嘉靖。但是嘉靖皇帝并没有在盛怒之下就处死海瑞,而是选择把他关进大牢。

image.png

  被关进大牢的海瑞得到了不少官员的落井下石,但是徐阶力保海瑞,让海瑞暂时得到了安全。而同一年冬天,明世宗驾崩,提牢主事知道这个消息就预测海瑞不仅会被释放,可能还会得到重用,于是在牢里备下酒菜款待海瑞。海瑞以为是自己的大限将至,即将被处死,于是放肆吃喝。但听说是皇帝逝世后,海瑞停下吃喝,放声啼哭。

  在隆元元年(1567),徐阶被弹劾,海瑞面对这位曾经力保自己的恩人,却也选择客观公正的点评徐阶,丝毫没落下徐阶在嘉靖年间的那些失误和弱点,而徐阶被罢免以后,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海瑞在官场上没少受到排挤,也曾因此几次隐退,但却没政敌真的对海瑞下死手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第一点就是海瑞在官场中的影响力很小。我们都知道海瑞是个清官,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百姓那侧,留给自己升官发财谋略的精力可以说是为零。而在明朝官场上,真正在官场上有影响力的是党争的头目,而对官员有生命威胁的无疑是党争站队,而并非一个一心为民的清官。所以尽管海瑞得罪了那么多与自己同一官场的官员,但是海瑞却未曾触动他们的核心利益,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所以也谈不上因此就要暗杀海瑞。

  而第二点就是惹海瑞实在不是个明智的选择。我们从上文不难看出海瑞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就算得罪皇帝也不怕死的人。那么如果找海瑞麻烦,而自己被抓到把柄,海瑞的固执和执着也许会成为其他官员的催命符。而海瑞的另一特点就是清官,而且是个闻名天下的清官,打击海瑞,无疑会引来百姓的舆论不满,这样吃力还不讨好的事,精明的官员自然是避之不及在,怎会迎头而上。

image.png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容忍海瑞其实是在为自己留一个舆论的余地。比如上文中我们提到的胡宗宪,他能不讨厌海瑞吗?海瑞煞了他的面子还把他儿子捆着送回来,但是胡宗宪不给海瑞穿小鞋无疑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一个宽容大度又公正的名声。而对于把海瑞关进大牢的嘉靖,他不满海瑞批评自己,但却为了不成为第二个“商纣王”而仅仅是选择把海瑞关进大牢,而没有其他举动惩罚海瑞。

  综上几点,海瑞在几乎把整个官场都得罪的情况下还可以善终并不难理解,他和明后期乌烟瘴气的官场风气格格不入,但却也没能触及到官场最黑暗的角落,而是成为这场大戏的一个点缀,他的固执和不懂变通让他难以触及这个时代漩涡的中心,但他的清明公正也让他成为时代画卷上亮眼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