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等在淮南发起勤王,司马师率大军东征,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镇洛阳。期间,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病重时,司马昭自京都到许昌省问,拜为卫将军。司马师死,魏帝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洛阳。
这时候尚书傅嘏向司马昭献策,要他自己不要听从魏帝曹髦的话,而必须赶快自己率军前往洛阳稳定大局。在认真考虑之后,司马昭接受了傅嘏的建议,立刻率军到达洛阳。
之后,司马昭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带剑穿履上殿,完成了司马师和他之间的权力交接。可以说,魏帝曹髦这一命令十分聪明,如果傅嘏不是司马昭的人或者是司马昭没有前往洛阳,那后来司马昭能不能顺利承继司马师权力那就未可知了,说不定曹氏又能够凭借这个机会重新崛起。那么傅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傅嘏是西汉勇士和著名外交家傅介子的后代,他伯父傅巽曾经担任侍中、尚书。傅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名于世,被司空陈群辟为掾属。
正始年间,傅嘏官除尚书郎,又迁任黄门侍郎。当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傅嘏对曹爽之弟曹羲说道:“何晏外表恬静清淡,但是内心险恶阴暗,贪图私利,不考虑立身行事的根本。我断定他一定会先迷惑你们兄弟两个,那时仁人贤士将会疏远你们,而朝政也就会因此日趋衰败了。”何晏因此与傅嘏不和,不久以小事而罢免了傅嘏。不久傅嘏又被拜为荥阳太守,但他未到任。后来傅嘏被太傅司马懿推荐担任了帝王近侍官。
嘉平元年(249年),曹爽被诛后,司马懿让傅嘏担任河南尹。河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畿,兼有古代六乡六遂的土地。辖区内的人口杂多,又有许多豪门大族,商人外胡,四方汇聚,是各种利益的汇集处,但也是违法作乱之事滋生的地方。前任河南尹司马芝的规矩细则过于简陋,接任的刘靖,综合他的规矩但又太过繁密,再后来的李胜,更是经常破坏固定的法律、制度来获得一时的名声。
傅嘏于是树立司马芝的纲统,再以刘静的概要细则来约束条理秩序,又逐渐恢复被李胜破坏的法规。当时郡里有七百个官吏,但过半都是新人。河南官场的惯例,五官掾功曹主持选职,都授于本地人,而没有任用外地人,傅嘏只任命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职务,上下级分工不同,又分别加以考核。傅嘏的治理以德行的教化为基础,并且执法持久,尽管简单却不可触犯,审案酌情合理,刑事案件不用逼供就能得到实情。不施小惠,为百姓做的好事,傅嘏都故意隐瞒事情的原委,假装不是自己做的。所以在当时傅嘏并没有显赫的名望,而官吏百姓在他的管理下逐渐安定。
嘉平四年(252年),孙权去世。当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都上表请伐吴,献上的策略各不相同。朝廷下诏询问傅嘏的意见,傅嘏分析了其中的利弊,认为此时伐吴并不可行。但朝廷不听从傅嘏之建议。同年十一月,下诏命王昶等征吴。嘉平五年(253年)正月,诸葛恪率军拒战,大破曹魏众军于东关。 诸葛恪新破东关后,乘胜扬声说要起兵攻青、徐二州,朝廷准备防备。傅嘏则认为诸葛恪是虚张声势。后来诸葛恪果然图取新城,但不克而归。不久,傅嘏被赐爵关内侯。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讨伐司马氏。有人认为司马师不应该亲自前往,遣太尉司马孚前往就可以,只有傅嘏和王肃劝司马师亲自前往。傅嘏分析形势说道:“淮南的士兵强劲,而毌丘俭等人凭借力量在边境抗拒,他的力量不可轻易抵挡。诸将前往交战,各种情况都有可能 发生,如果失去好的形势,那您就完了。”当时司马师新割目瘤,身体还未恢复,听到傅嘏的话,突然撑起而说:“我会请求抱病东征。”
司马师于是引军亲征,并以傅嘏守尚书仆射,一起前往东征。击破毌丘俭、文钦,颇为依靠傅嘏的谋划。不久,司马师逝世,傅嘏与司马昭一起返回洛阳,帮助司马昭继任辅政。
傅嘏回师后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与之前的共一千二百户。同年,傅嘏逝世,时年四十七岁,追赠太常,谥号元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