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吴国政权的著名军事家,作为孙权手下的一大虎将,徐盛可谓是得到了孙权的极其信任。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带领军队击败了黄祖,因此战功累累被升为中郎将。他曾经在濡须浴血奋战,哪怕已经身受重伤,但也绝不退下战场,展现了一个军人该有的素质。在刘备攻打吴国的时候,徐盛也跟随在丞相陆逊的身边,夺取了蜀汉军队多地的军营。在曹休攻打吴国的时候,他更是在形势极其不利,以多对少的情况下成功地抵御住敌人的侵略。凭借着战功他先后升任为建武将军、安东将军等官职。
后来曹丕继位之后,他再次卷土重来,大举进攻东吴。孙权便在徐盛的建议下在郊区修建城墙,曹丕因此害怕退走。对于徐盛这位虎将,孙权对他十分的赏识,甚至将他称为大壮,在三国时期也只有张辽和徐盛二人获此殊荣。他也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还曾赞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以少胜多,初露锋芒
徐盛本就出生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整个天下混乱不堪,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遭遇过灾难,因此从家乡逃到了吴县内居住,凭借着一身武力而闻名当地。这个时候恰巧碰到了孙策去世,他的弟弟孙权便继承了他的位置,在听说了徐盛的大名之后便极力的邀请他担任别部司马,主要负责率领五百人左右的军队驻守在柴桑。实际上他还是柴桑县令,全权负责驻守在此地抵御黄祖的入侵。
黄祖的儿子黄射也曾经率领数千人的军队南下攻打,想要战胜徐盛。但徐盛却以不到两百人的士兵奋力抵抗,最终射杀了黄射的军队数千人。眼看着大局已定,他便主动打开城门正面交锋,黄射被击败之后便立马逃跑,再也不敢侵犯徐盛。就这样,徐盛以两百人的军队打败了敌军数千人,夺得了一次以少胜多的胜利,他也因此得到了士兵们的尊重。后来陆陆续续的,他又得到了孙权的加封,成为了校尉,又因为他镇压安徽一带的山贼有功,徐盛被加封为中郎将。
骁勇善战,权大壮之
公元215年,东吴军队进攻合肥,等到军队到达前线之后不久就在合肥城外安营扎寨。第二天在天色刚亮之际,曹魏将领张辽便率领八百余人打开城门向东吴的军队发起了突然的袭击。由于没有准备,因此东吴的军队可谓是损失惨重,不少将领也因此失去了性命,徐盛也因为受伤而丢失了自己的武器。为了争取一线生存的机会,东吴的部队中陆陆续续的出现了逃兵的情况。
眼看着情况越来越好,张辽便决定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东吴的中军大旗。然后在这个时候,东吴的后续部队从后方赶来营救,一些将领便立马斩杀了军中的两名逃兵,使那些继续往后逃跑的士兵被震慑住了,全部都立马返回与敌军交战,还有将军已经找回了徐盛的武器并交还给了徐盛。
公元217年,曹操出兵濡须口,徐盛也跟随在孙权的身边和他一起迎击敌人。当时的魏军由于长时间以来没有攻克,便想要转而去攻打横江,徐盛也与其他的将领前往抵御。却不想突然遇到了大风吴军损失惨重,没有人敢进攻,只有徐盛单独率领军队上岸砍杀敌人。孙权得知后非常看重徐盛,史载“权大壮之”!
击败曹丕,令人惊叹
公元224年,曹丕继位,为了能够早日实现大业,他便率领军队南征,想要渡过长江,征伐东吴 徐盛见此情况便建议在建业郊外修筑城墙,在周围百里之内筑起围栏,被设下稻草人,在江面上设置浮船。其他的将领都认为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奈何徐盛极力赞成,孙权也就听从了他的建议,百里伪长城一夜建成。
等到曹丕的大军到了之后,看着绵延百里的围栏害怕不已,再加上之后曹丕所乘坐的龙舟遭到了海浪的袭击,船身几乎破碎 无奈之下,曹丕为减少损失只得宣布退兵。就这样,徐盛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抵抗住了敌人的侵犯,赢得了众人的敬佩。
在《徐州先贤赞》曾有关于徐盛的记载,文章这样描述他:“以敦直、勇气闻。魏王出濡须,孙权每选出战者,盛常在前。”作为一名大将军,徐盛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始终坚守在战斗的第一线。他不喜爱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官场上的官官相斗,只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守护国家献上一份力。每次外敌来犯,徐盛也会毛遂自荐的踏上战场与敌人作斗争。对于他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确实值得后世每一个将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