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将领徐盛的简介 徐盛与丁奉有何关系

  徐盛人物生平简介

  徐盛字文向,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名武将,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徐盛年轻时,由于遭遇战乱,从家乡莒县迁居到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侯孙策去世后,弟弟孙权继承其位,任用徐盛为别部司马,率军五百人守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并担任柴桑县令,以抵御黄祖的入侵。黄祖曾派儿子黄射率领数千人攻击徐盛,徐盛以不到二百人的兵力抵抗,杀伤黄射的部队千余人。其后开门主动出战,大败黄射,黄射被击退后再也不敢前来侵犯。后来孙权加徐盛为校尉、芜湖(今属安徽)县令,又因为徐盛讨伐临城南阿(今安徽青阳南)一带的山贼有功,加徐盛为中郎将,督校兵。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徐盛随孙权攻打合肥,在撤军之时遭到魏将张辽的奇袭,在混战中,陈武战死,徐盛和宋谦都负伤后退,潘璋这时正好在他们后面,便驰马上前,斩杀徐盛、宋谦军中两逃兵。原本往后退的败军看到这种情形,尽皆回到自己岗位戮力死战。凌统亲卫护著孙权来到逍遥津渡口,发现桥已被曹军破坏,剩下两边延伸的桥板,中间有一丈多的地方没有桥板可供依托。孙权亲近的官员谷利,要孙权持著马鞍,然后让马后退,再飞纵向前,谷利在后面用鞭抽马,以助马势。孙权就这样连人带马的飞到南岸。南岸有贺齐的三千兵马在那边接应。贺齐将孙权安置好了,就领著解烦军杀进战局,拾到了徐盛因负伤而丢掉的长矛。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出兵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徐盛跟随孙权一同迎击。当时魏军曾经大举进攻横江,徐盛率领诸将前往迎战,不料突然遭遇大风,吴军的蒙冲战船被吹到敌军岸边,诸将心中恐惧,不敢出战,只有徐盛单独率领士兵上岸砍杀敌人,敌军只得退走。风停后,徐盛率军返回,孙权对他大加赞赏。

  徐盛和丁奉是什么关系

  三国时期,有无数英雄豪杰出现在世人的眼前,他们或足智多谋、或能言善道、或运筹帷幄,各自为自己的国家尽心尽力。丁奉与徐盛两人同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两人都有着极为出色的军事天赋,为吴国立下过汗马功劳。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徐盛成名应该比丁奉要早上许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徐盛应该是三国时吴国较早期的将领,而丁奉应该是吴国末期的将领。徐盛出生于公元177年,从小便十分的聪慧。徐盛在军事上有着极高的天赋,深得吴国皇帝孙权的看中。徐盛的一生中有过三场十分重要的战役,分别为濡须之战、洞口之战以及疑城之计。这三场战役直接帮徐盛奠定了他在吴国的地位,同时也让皇帝孙权愈发重视这名将军。公元228年,徐盛因病去世,其子继承了他的官爵。

  而丁奉跟徐盛的经历又有所不同,丁奉出生于公元186年,他一共侍奉过四任皇帝,是一个非常长寿的人。丁奉少年时便已经扬名,他有着常人所不能比拟的军事才能,年纪轻轻就已经战功累累。丁奉在公元252年因与吴国太傅诸葛恪的意见不同,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带领三千士兵前去抗击魏国的军队。在丁奉的谋划下,仅有三千士兵的吴国大胜魏国。这一战之后,无人再看轻丁奉,丁奉自己也凭借这一场战役成为万人敬仰的存在。

  其实,徐盛与丁奉两人即使同为吴国的将领,但因所处的年代不同,根本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合作,等到丁奉成名时,徐盛已经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