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陈玉成,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说起太平天国的猛将,陈玉成绝对算是其中之一,与萧朝贵、曾天养、罗大纲等不分伯仲,这在敌我双方的评价中可以略知一二。中兴名臣胡林翼对陈玉成之军事才干十分认同:“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晚清第一预言家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说他“貌甚秀美,绝无杀气”。戴德坚《蓬莱馆尺牍》说他“凶狡杰出,善摧大敌”,“近世罕有其匹”。方玉润在《星烈日记》中惊呼:“此贼不灭,两湖未能安定”。由此可知,陈玉成的确非同一般,否则也不可能被洪秀全封为英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支撑起摇摇欲坠的洪家王朝。
自从参加太平天国运动,陈玉成便以勇猛善战闻名天下,如亲率500壮士缒城攻克武昌;独自驾驭孤舟闯镇江,冒着被射成刺猬之危险进入城内汇合吴如孝,最终击败吉尔杭阿;指挥大兵团进攻江浦、浦口,连续击败胜保,第二次摧毁江北大营;集中优势兵力,汇合各路友军,在运动战中击毙湘军悍将李续宾部6000余人,致使湘乡家家戴孝,户户招魂。因战功卓著,陈玉成受封英王,不过他在关键时刻却不够英明,接连犯下四个错误,最终赔了小命。
第一步错误:黄州城下犹豫不决,径自返回安庆,错失“会攻武昌”之良机。趁着李秀成、陈玉成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之际,曾国藩、胡林翼等便着手拟定“东征计划”,从湖北进军安徽,连下太湖、潜山,兵锋直抵天京西部唯一重要屏障和粮食供给线中转站安庆。为了解救安庆,陈玉成从桐城率大军南下直接解围,可惜无法突破多隆阿骑兵防线,太平天国只能执行解救安庆的第二套方案,即是“西征武昌”,迫使湘军回援大本营,而后在运动战中将其歼灭。此次西征,陈玉成走江北,李秀成走江南,然后在约定时间内在武昌城下合兵一处,而后攻城。
1861年初,陈玉成率大军抵达黄州,武昌守军人心惶惶,可惜陈玉成却听信英国参赞巴夏礼之言,留下赖文光守卫黄州,自己却去攻击湖北一些无关紧要城镇,而后直接回到安庆与曾国荃作战。由于陈玉成不在黄州,本来便无心西征的李秀成来到武昌城下时,也不攻击城池,而是直接回去经营江浙地盘。如此一来,太平军“会攻武昌”之计划破产,安庆日益危急。
第二步错误:安庆决战关键时刻,下血本的同时,有意识地保存实力。陈玉成从湖北黄州回到安庆后,曾国荃已经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守将叶芸来、吴定彩等不断向其发出求援信号。不过,在湘军的“龟壳”战术面前,善于运动战的陈玉成使不上劲,连续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当时,杨辅清、黄文金、林绍璋等也分别从江西和天京率援军赶到,但并没有真正卖力。安庆是陈玉成在安徽的大本营和根据地,他自然下了血本去救援,但却有意识地保存实力。陈玉成将以骑兵为主的小左队精锐全部调去湖北休整,而将革命信念坚定,忠于自己的小右队刘仓琳部4000余人驻扎集贤关外赤岗岭。如此一来,小右队便被曾国荃、鲍超等重兵围攻,全部战死,陈玉成断了脊梁骨,为日面中计被俘虏埋下伏笔。
第三步错误:拒绝赖文光进军湖北之建议,意气用事守卫孤城庐州。1861年8月,陈玉成、杨辅清等决定做最后的挣扎,命令将士每人背负着一束茅草,冲向湘军壕沟,一面砍杀,一面用茅草把沟填平。湘军吉字营据垒顽抗,集中所有的炮火向太平军密集轰击,太平军血流成河,无法突破防线。不久,安庆唯一尚存的粮道菱湖东西两岸各营垒陷落,城内守军粮食、弹药告罄。1861年9月,曾国荃攻破安庆,叶芸来、吴定彩等两万多将士全部牺牲。此时,赖文光向陈玉成提出去湖北发展的建议:“务宜北连张苗以因京左,次出奇兵进取荆、襄之地,不出半年,兵多将广,可图恢复皖省,俾得京门巩固,此为上策。”不过,陈玉成此时心烦意乱,不听劝告,径自请命守卫孤城庐州,以身涉险。
第四步错误:困守庐州,急病乱投医,最终命丧叛徒之手。陈玉成到达庐州时,素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多隆阿率大军赶到,连破太平军城外营垒,庐州彻底成为一座孤城。为扭转颓势,陈玉成派出部下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去陕西、河南招兵,待实力恢复时直接进军北京,直捣黄龙。此时,墙头草奏王苗沛霖给陈玉成送来一封信约其去寿州议事,许诺给他十余万大军,一起攻取河南。陈玉成本已经打算率部去陕西发展,却因苗沛霖的这封信而改变了主意,他不听部下劝告,执意要以身涉险去寿州,结果被苗沛霖活捉送给胜保,受凌迟而死。有意思的是,陈玉成被俘虏后,他的小左队居然直接归顺苗沛霖了,看来这支雇佣军的忠诚度实在令人堪忧。试想,若是刘仓琳小右队可以保存下来,苗沛霖还敢对陈玉成下毒手吗?各位说呢?
总而言之,英王陈玉成在关键时刻连续犯下了这四大错误,一步步将自己陷入绝境,最终成为清朝屠刀下的冤魂,实在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