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他除了帮朱棣登基还有哪些贡献?

姚广孝是朱棣能够击败朱允炆并且顺利登基的关键人物,姚广孝一手策划了靖难之役,是著名的黑衣宰相。不过姚广孝为什么要帮朱棣呢?姚广孝是出家人,精通三教,以他的身份来说为什么要站在朱棣这边令人存疑。实际上,姚广孝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要实现自我价值,他虽然是僧人,但他的理想一直是治理国家,而朱棣给了他一个实现理想的机会。姚广孝除了帮助朱棣登基以外,还在很多其他方面也立有功劳,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他除了帮朱棣登基还有哪些贡献?

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深受皇帝朱棣器重的大臣,他“上朝穿朝服,退朝着僧服”,他就是人称“缁衣宰相”的道衍和尚,而这个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人,原名叫姚广孝,正宗苏州人。

这位宰相,与苏州走出去的其他宰相陆元方、申时行、王锡爵等都不太一样,可以说是非常的另类。

公元1335年,姚广孝出生于苏州阳澄湖边的湘城镇,其祖父、父亲都是以行医为生。就在姚广孝14岁那年,他的父母双双去世,姚广孝便到了村西头的秒智寺出家,后来到穹窿山福臻禅院为僧,法号道衍。

道衍和尚年纪虽小,却有济世安邦之志,加之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很快便成为一位精通文学、诗画、佛理、儒术、方术,以及政治、军事和建筑的杂家,与明初时的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交情。

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他除了帮朱棣登基还有哪些贡献?

苏州穹窿山

据记载,有一次道衍云游到嵩山寺挂单,碰巧遇上了元末著名的相面先生袁珙。袁珙看了他一眼就说:你这个人绝对是“异僧”,和元初辅佐忽必烈进取中原的名僧刘秉忠是一类人。

姚广孝听后大喜,更坚定了他入世建功的信念。后来,他果然做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成就了他“黑衣宰相”的一世英名。其中有4件事情很值得我们说道说道。

第一件事,就是辅佐朱棣夺取皇位。

洪武15年,大脚马皇后去世,朱元璋特地选拔有道高僧辅弼诸王诵经祈福。姚广孝得到朋友的推荐到南京见到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当朱棣走过他身边时,姚广孝轻轻地说了一句:“大王若能用我,贫僧愿意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

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他除了帮朱棣登基还有哪些贡献?

朱棣一听大惊失色,王字上面加白,不就是皇吗?但是最后朱棣还是请求朱元璋派姚广孝随他一起回了北京。

到了北京,姚广孝以住持身份住进庆寿寺,并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心腹军师。其实,朱棣本来只想做一个安稳的燕王,并无篡权夺位之心,但是这个姚广孝却比他有雄心得多,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朱棣耳边鼓动他造反,并为他起兵出谋划策,训练军士、打造兵器。

而事实也正如姚广孝所料,朱棣的侄子建文帝登上皇位后,就开始逐个地收拾他的叔叔们,最后,朱棣退无可退,以“靖难”名义起兵,经过3年艰难的战争,最终夺得了皇位。

在这场争斗中,姚广孝功不可没,朱棣曾亲口说过:“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

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他除了帮朱棣登基还有哪些贡献?

第二件事,是建设北京城。

燕王成为永乐帝以后,决定迁都北京,他把新都城的规划和建设任务交给了姚广孝。由于姚广孝在京西潭柘寺修行过,所以在做北京城的规划时,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布局中吸取了很多元素,这也是民间流传“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原因之一。

在建设过程中,姚广孝很相信家乡香山帮的工匠,于是蒯福、蒯祥父子被举荐到了北京,蒯祥担任了皇宫建设的总工程师。许多苏州建筑材料,比如陆慕的金砖,也源源不断地运到北京。

从永乐4年朱棣下旨到永乐18年正式迁都,北京城经历了14年才建成。从苏州来的工匠、船工、商贩在北京长期驻扎,甚至在北京城的东南角形成了一条“苏州胡同”。

第三件事,是为当时的文化建设立了功。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把国家的政治宣传大权全部交由姚广孝掌管,命他担任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的监修官。

《永乐大典》被后世称为“涵盖古今,包容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监工这样一部巨作,本身就说明姚广孝不但精于权谋,才学也是了得。

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他除了帮朱棣登基还有哪些贡献?

第四件事,是与建文帝的归宿有关。

建文帝的下落,是一个千古谜团。有一种说法,建文帝后来藏匿于苏州鼋山普济寺。姚广孝是一个知情人,并且与建文帝见过面,但是后来事情泄露了,普济寺的住持溥洽被人告密,下了大狱。

姚广孝出于良知,把建文帝转移到了穹窿山中。后来在姚广孝临终时,朱棣亲自去看望他,问他有什么要求,姚广孝只求朱棣释放溥洽。

看到这里,也许大家会问,正是姚广孝辅佐朱棣推翻了建文帝,为什么又要保护建文帝呢?这正是姚广孝矛盾的一面。他既想建功立业,又怕担负“篡逆”和嗜杀的罪名。

他以一己之力帮助朱棣登上了皇位,但是当永乐帝命他蓄发还俗,赐他府邸宫女,他都辞谢不受,仍居寺庙。

上朝时他光头带着官帽,外穿朝衣,但散朝后脱下冠袍,披上他的黑色僧服,仍然过他青灯黄卷的清苦生活。他还将永乐帝赐给他的金银彩缎等物,都赠送给宗族乡人,自己一无所取。

永乐16年3月,84岁高龄的姚广孝再次来到北京,住在庆寿寺。朱棣闻讯后特地赶来看望,双方交谈甚欢,此时的他们不再是君臣,已然是挚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野心家的朋友一定是阴谋家,并不违和。

永乐皇帝给姚广孝的谥号是“恭靖”,并以僧礼赐葬房山县。而纵观姚广孝的一生,这个和尚所做的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为国?为民?为权?为利?好像都不是,没有人能解释,也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