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名将浑瑊生平 浑瑊结局 浑瑊子女

“九庙无尘八马回,奉天城垒长春苔。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他是大唐诗篇中的英雄,忠勇无双,连他的家奴都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渤海郡王,“香胜烧兰红胜霞,城中最数令公家。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他是大唐诗篇中的品位,家中种植的牡丹冠绝京城,成为一处游览胜景,他不是汉人,却从未被汉人当作外人,他是位高权重的大唐宰相,却被大唐皇帝视为亲人,一句“上不疑我”令多少臣子羡慕不已,他就是浑瑊,他就是舍生忘死、再造大唐的传奇侍中。

  浑瑊(公元736年—公元799年)出自铁勒九姓中的浑部,世居皋兰州(今宁夏银南黄河河曲两岸),他的高祖浑阿贪支是浑部的大俟利发唐太宗贞观年间内附大唐,从此以部为氏,唐朝为了安置铁勒诸姓,在今天的宁夏境内设置了皋兰、祁连等州,浑氏家族世为皋兰州都督,根据《旧唐书》中《地理志》的描述,其州治在鸣沙城,九姓杂居,在这里繁衍生息。浑瑊的父亲浑释之武艺高强,投身朔方军中,战功赫赫,一路升迁到开府仪同三司、宁朔郡王,浑瑊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成为一代名将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十一岁的浑瑊跟着父亲参加例行的冬季边防,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看他一脸稚气,忍不住开起了玩笑,“带乳母来了没有”,在张齐丘眼里,他根本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事情很快就让张齐丘大吃了一惊,当年浑瑊就立了跳荡功(为少年兵设置的军功),两年后,攻破石堡城,收复龙驹岛,浑瑊都参与其中,立下了不小的战功,他“勇冠诸军”,很快当上了折冲果毅,并受安思顺的派遣,首次带领偏师深入敌境,大破阿布思部,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就凭军功做到了中郎将的位置。

  “安史之乱”爆发后,浑瑊跟随河东节度史李光弼在河北平叛,在攻打常山城(今河北省唐县)的战役中,他一箭射死叛军骁将李立节,立下首功,大大鼓舞了唐军的士气。唐肃宗在灵州登基后,浑瑊率领所部赶赴行在,及时向朝廷报到。他跟随郭子仪收复两京,与安庆绪的叛军浴血奋战,被提拔为武锋军使,又跟随仆固怀恩平定史朝义,大小数十战,军功最盛,被授予太常卿,食实封两百户。“安史之乱”平定后,安史余部还保持着相当的势力,仆固怀恩为了养寇自重,朝廷为了求得苟安,容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赋税不入中央,法令自成一套,唐宪宗时期的《元和国计薄》里记载,天下方镇四十八道,向中央政府登记户口和纳税的只有南方的一小部分,约为三分之一;天下兵马八十三万,通通由中央政府供给钱粮,而中央政府掌握的纳税户却只有一百四十万户,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政府的形势就跟七国之乱前夕的西汉政府一样恶劣。有功之臣拥兵自重,仆固怀恩因为不满朝廷的某些措施,竟然与回纥、吐蕃勾结,向朝廷反戈一击,在这种情况下,浑瑊率领所部归附了郭子仪,向朝廷表达了忠贞之心。当时,浑瑊的父亲浑释之担任朔方节度史留后,镇守灵州,被仆固怀恩的叛军杀死,朝廷当即任命浑瑊为朔方行营兵马使,听从郭子仪的指挥。郭子仪说服回纥,共同对敌,将入寇的吐蕃军打得一败涂地,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又一次度过了难关。

  浑瑊作为郭子仪部下最有战斗力的将领,委以重任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他因军功升为太子宾客,率部屯驻奉天(今陕西省乾县)。不久,华州(今陕西省华县)节度史周智光造反,浑瑊亲率步骑万人前往平叛,很快就安定了当地的局面。当时吐蕃是大唐最猖獗的敌人,浑瑊以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刺史的身份,严守京城的西大门,让吐蕃人无机可趁。公元780年,唐德宗继位,他励精图治,力图改变中央政府的被动局面,政局风云变幻,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德宗解除了郭子仪及其部将的兵权,浑瑊明升暗降,在京城当上了左金吾卫大将军,过上了一段清闲的日子。唐德宗按照既定的削藩目标,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行动。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他的儿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父死子继,魏博节度使田悦也在一旁帮腔,唐德宗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了李惟岳的要求,李惟岳恼羞成怒,就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反唐。不久,李正己身亡,他的儿子同样要求承袭父位,遭到了唐德宗的拒绝,从此,战火熊熊,兵连祸结,整整打了五年。建中四年,淮西(今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围哥舒曜于襄城,朝廷无奈之下,调泾原(今甘肃泾川北)兵前往解围,没料到,却引来一场灭顶之灾。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五千人马冒雨来到长安,军士们即将上前线拼命,都希望得到朝廷丰厚的赏赐,结果迎接他们的是朝廷的粗茶淡饭,军士们怒不可遏,冲进皇宫府库,哄抢金银财帛,唐德宗眼见形势不妙,赶紧带上妻妾儿女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兵犯下诛灭九族的大罪,也没指望得到朝廷的宽恕,他们索性请出赋闲在家的太尉朱泚,拥戴他做了大秦皇帝。朱泚明白,不消灭在奉天避难的唐德宗,自己这个政权就永远没有合法性,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奉天城。

  此时,身为禁卫军将军的浑瑊已经来到唐德宗身边,他威望素著,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大家坚守城池,等待着各路勤王之师的到来。本来按照浑瑊的意思,援军应走乾陵北边那条路,卢杞则劝说皇帝,漠谷道近,又不至于惊动先皇陵寝,要求援军走漠谷这条道,结果正如浑瑊所料,叛军占尽地形优势,以大弩、巨石连败四路援军,援军只得暂时退却,朱泚军队围困奉天城一个多月,城中粮食消耗殆尽,连皇帝每天也只有两斛粗米裹腹,情势日益危急,而叛军在城外正日夜赶造巨型云梯,要置守城的唐军于死地。

  云梯高有九丈,下装巨轮,外面裹着水浸的湿牛革,周围悬满了水囊,梯上可装兵士五百人,一旦用于攻城实战,奉天城的存亡就是未知之数。浑瑊久经战阵、精通兵法,他向唐德宗说明了应对之策,云梯大而沉重,重则易陷,只要按照叛军来袭的方向挖掘地道,地道里面堆满木柴、膏油、松脂,就能破解敌人的这一攻势。唐军按照浑瑊的要求做好准备,严阵以待。十一月十五日,北风呼啸,叛军的云梯车开始攻城了,云梯车中的兵士箭发如雨,守城的唐军死伤惨重。云梯车配有轒轀车助攻,贼兵们抱薪负土,填平壕堑,矢石、火炬此时都耐何不了贼兵,叛军的云梯上已有不少贼兵登上了城楼,最后的时刻来到了。

  唐德宗拿出千余张空百委任状交给浑瑊,让浑瑊招募死士御敌,授权浑瑊可以按照功劳大小任意填写,如果委任状用完,浑瑊可以直接在将士的身上书写所授官职,事后朝廷一律认帐。其实唐德宗心里明白,浑瑊此番上阵,也许就是永别,皇帝泪流满面,浑瑊也泣不成声,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捱过这一天。

  守城的唐军将士饥寒交迫,缺少甲胄和兵器,而叛军兵强马壮,气势正旺,唐军在浑瑊的激励下,死战不退,支撑他们的信念正是忠义二字。浑瑊身中流箭,随手拔出,血流满衣而面不改色,继续指挥作战,在场的唐军都深受感动,唐军众志成城、意志如钢,终于感动了上苍,叛军的云梯车陷进了挖好的地道,火油点燃,顺风燃烧,城上的唐军趁机投下苇柴、火炬,云梯车笼罩在火球之中,转瞬之间就化为灰烬,数千攻城贼兵不及逃跑,都被活活烧死,唐军士气大振,三面出击,皇太子李诵亲自督战,倚仗将士忠勇,终于击退了贼兵。

  朱泚心有不甘,半夜又卷土重来,贼兵流箭如雨,有的已经射到离唐德宗三步以内,皇帝大惊失色,浑瑊镇定自若,率领唐军坚守城池,这个夜晚方才有惊无险。命运终于向唐德宗露出了难得的笑脸,李怀光的朔方军日夜兼程,去给大唐皇帝救驾,兵马使张韶被派往奉天,给唐德宗通风报信。

  张韶怀揣蜡书,化妆成难民,当他到达奉天城的时候,被朱泚的叛军当成百姓,驱赶到城边去填唐军挖下的壕堑,张韶跑到城下,放声大叫,“我是朔方军的军使”,城上的唐军赶紧把他拉上城墙,张韶身中数十箭,九死一生,终于让唐德宗看到了李怀光的书信。唐德宗喜不自禁,让人抬着张韶绕城一周,向军民宣示朔方军的到来,奉天城内一片欢声雷动,希望赶走了绝望。朔方军一直是朝廷的正规军队,战斗力极强,大军赶至,在澧泉(今陕西礼泉北)大败朱泚叛军,朱泚抵挡不住,只能放弃奉天,退回长安。要是朔方军晚来三天,奉天城就要陷落,李怀光救大唐皇帝于万劫不复,功高盖世,难怪很多年以后,唐德宗还念着他的好处,出钱奉养李怀光的遗孀,让李怀光的外甥继承李怀光的姓氏,传承李怀光的血脉。

  围困既除,君臣缓过气来,各路贡奉源源不断,唐德宗封浑瑊为行在都知兵马使,食实封五百户,浑瑊的二个儿子在这之前已被授予官职,以答谢浑瑊在奉天之难中的舍生忘死,唐德宗是有良心的,但他性格上的缺陷却一再导致他的皇帝生涯波涛汹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如贾隐林的谏言,“陛下性子太急躁,不能容物,如果不改一改,就算朱泚败亡,其他的祸患还会接踵而至”,事情果然不幸被贾隐林言中,很快,唐德宗又犯了老毛病,逼反了救驾有功的李怀光。

  李怀光武将出身,性情粗疏,他千里赴难,却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皇帝直接下令,让李怀光协同其他部队,尽快攻取长安。李怀光气愤难当,自认受到奸臣的排挤,他屯军咸阳,不断上书要求皇帝给个说法,唐德宗为了平息他的怨气,将卢杞等人贬为远州司马,又杀掉了自己一向信任的宦官翟文秀,希望以此换来李怀光的合作。为了团结多数打击少数,唐德宗特意派人去赦免田悦、王武俊、李纳三个藩镇首领,藩镇喜出望外,赶紧向朝廷宣誓效忠,双方按下以前的恩怨,结成了“统一战线”。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李怀光逼走了奸臣卢杞之后,也自忐忑不安,他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盘桓不进,暗中与朱泚勾结,反叛朝廷,唐德宗得知消息,在浑瑊的护卫下,逃到了梁州(今陕西汉中),唐德宗依照韩信拜将的故事,授予浑瑊极大的权利,浑瑊以行营副元帅的身份,殚心竭虑,督军平叛。

  叛军据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浑瑊率军出击,斩首万级,进驻奉天,他与李晟的神策军协同作战,很快拿下了咸阳,在此之前,李怀光内忧部下心向朝廷,外惧官军虎视眈眈,带领朔方军逃归河中(今山西永济),沿途对百姓大肆抢掠。五月,李晟率领唐军收复长安,朱泚与他的一万多叛军仓皇逃命,唐军围追堵截,在泾州彭原西域屯(今甘肃镇原东),朱泚被其部将杀死,为唐朝的这场泾原兵变画上了句号。唐德宗九死一生,终于返回了长安,回首前尘往事,对忠心耿耿的浑瑊感激万分,他将浑瑊晋升为侍中,册封咸宁郡王,食实封八百户,在大宁里赐豪宅一座,与李晟平分秋色,享受同样的荣光。

  在如何处置李怀光的问题上,通过多方讨论,朝廷上下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浑瑊出任朔方行营副元帅,与马燧一起,讨伐李怀光,短短时间,河中平定,李怀光众叛亲离,在绝望中自杀,浑瑊再升为检校司空,一个儿子加授五品官,圣眷浓厚。浑瑊从此出镇河中,大唐获得了难得的安定局面。自封为楚帝的李希烈连打败仗,逃回蔡州后被部将杀死,奉天之难至此方才干戈平息。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唐朝著名诗人卢纶长期在浑瑊的幕府效力,亲眼目睹浑瑊的英勇事迹,有感而发,写下了不少赞美浑瑊的传世名篇,在中唐的边塞诗中独树一帜,正因为有了卢纶的渲染,后人对唐朝将军的意气风发才有了鲜明的印象,对浑瑊的武功箭术才有了了直接的认识。在当时,浑瑊总是与汉朝的金日磾相提并论,他为人忠谨,恪守汉家的君臣伦理,饶是唐德宗一向猜忌功臣,对他也是另眼相看,信任有加,正如史书所言,贞元以后,唐德宗常恐藩镇生事,往往姑息养奸,惟独对浑瑊的奏论“不尽从可”,浑瑊反而为此沾沾自喜,因为这说明皇帝对他没有疑心。浑瑊在河中十六年,“猜间不能入”,成为历史上君臣相得的典范,为后世所称道。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吐蕃寇边,屡屡受挫于名将李晟,吐蕃尚结赞对手下言道,“唐朝的名将,惟有李晟、马燧、浑瑊三人,不除掉他们,终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尚结赞设计了一个鸿门宴,要让大唐名将落入他的圈套。吐蕃多次要求与大唐会盟,归还了盐(今宁夏盐池县北)、夏(今陕西省横山县西)二州表示诚意,唐徳宗考虑再三,决定派浑瑊主持这次唐蕃会盟。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唐蕃会盟于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市)。应尚结赞的要求,浑瑊等人入幕更换礼服。突然间,鼓声四起,数万吐蕃伏兵蜂拥而上,浑瑊久经战阵,赶紧从幕后逃出,抢到一匹没有马镫的战马,突围而出。浑瑊武功卓绝,又有唐军接应,得以幸免,其他自副使崔汉衡以下,全都陷入吐蕃人手中,平凉劫盟,唐军战死五百,被俘一千余人,损失惨重。浑瑊回朝后向唐徳宗请罪,唐徳宗丝毫没有加以责怪,依然让他带兵抵抗吐蕃进犯,浑瑊不负所望,为大唐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吐蕃只能望而兴叹,染指中原的梦想化为了泡影。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浑瑊奉命重修被吐蕃军队摧毁的盐州城,他尽心尽力,带领六千人,两旬时间就筑城完毕,让唐德宗十分嘉许,视为臣子的楷模。浑瑊多年劳苦功高,保境安民,最后升至检校司徒和中书令,贞元十五年,他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唐德宗得知噩耗,极为悲痛,追赠浑瑊为太师,谥号忠武,为他两度废朝,大哭不已。爱屋及乌,浑瑊的两个儿子也因为父亲的荫庇,成为当朝达官。

  孔子在《春秋》中说过,“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也就是说,夷狄和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文化,这正是对浑瑊的真实写照。他生于大唐,长于大唐,热爱华夏文化,喜读《春秋》、《汉书》,在大厦将倾的生死关头,他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不悔,表现了感人至深的赤子情怀,他忠贞地守护着大唐的平安,守护着大唐的恢宏和灿烂,到了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正直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