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著名画家。他从小随父学画,20岁时到上海卖画。1918年,他担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翌年赴巴黎留学,后转到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1927年回国以后,徐悲鸿先后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至病逝。
徐悲鸿——自古雄才多磨难
姓名:徐悲鸿
生卒年:1895—1953
籍贯:江苏宜兴
徐悲鸿出生在丹青世家。父亲徐达章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民间画师,经常以授徒和鬻字卖画贴补家用,家里到处悬挂着他的字画。儿时的悲鸿耳濡目染,逐渐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画的请求却遭到了父亲的拒绝。两年后,9岁的徐悲鸿才如愿以偿,跟父亲学习绘画。
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让他每天下午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并学着设色。从此,徐悲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民间画匠地位很低,收入十分微薄,但他乐在其中。正当徐悲鸿陶醉于绘画艺术中的时候,灾难和不幸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1908年,徐悲鸿的家乡暴雨成灾,年仅13岁的徐悲鸿与父亲沦为流民,父子二人不得不到邻近的县镇鬻字卖画,维持生计。不久,徐达章又身染重病,徐悲鸿搀扶着全身浮肿的父亲回到家乡。
不久,父亲病逝,家里竟连安葬费都凑不齐。无奈之下,徐悲鸿含泪向亲戚朋友借钱。可是,眼看着徐家陷入了绝境,原来的亲朋故旧竟然都不管不问。后来,还是热心的陶留芬先生送来了一些钱,并且亲自帮助他安排了丧事。父亲去世后,徐悲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19岁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人生的艰辛和世事的无常。
为了养家糊口,他决定到上海去谋求出路。当时,他的同乡徐子明先生任教于上海的中国公学。徐先生很欣赏徐悲鸿的才干,把他推荐给复旦大学校长。开始,校长答应为他安排一个工作,但见到一脸孩子相的徐悲鸿时,就犯了嘀咕。他私下里对徐子明说:“这个人分明还是个孩子,怎么能工作呢?”
几天之后,徐子明到北京大学教书,徐悲鸿工作的事也就没有了回音。天气愈来愈冷,徐悲鸿仅有的一点路费很快就用光了。因交不起房钱,他被旅馆老板赶出了大门。他在极度失望中回到了家乡。
然而,在贫穷的农村,他的画更是无人问津。思来想去,他决定还是去上海寻找出路。1915年夏,徐悲鸿怀揣徐子明的介绍信前往商务印书馆,求见《小说月报》的主编恽铁樵。恽铁樵看了他的几幅作品和徐子明的介绍信之后很满意,答应让他为小学教科书画插图。
第二天,当他兴冲冲地来到商务印书馆上班时,却被告知国文部的另一个主管认为他的画不合格。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无情地浇灭了,徐悲鸿有些绝望。他踉踉跄跄地跑出大门,一直跑到黄浦江边,看着滚滚东去的江水,真想纵身一跃,一了百了。
正在彷徨之际,突然有人拉住了他的胳膊。这人就是商务印书馆里的小职员黄警顽,徐悲鸿离开商务印书馆时绝望的样子使善良的黄警顽放心不下。他尾随徐悲鸿来到黄浦江边,见他要寻短见,赶忙制止了他。黄警顽将他带回自己的住处,徐悲鸿暂时有了栖身之所。
终于有一天,黄警顽帮他找到一份工作,是为中华图书馆出版的一套体育教材《谭腿图说》配图。徐悲鸿欣喜若狂,几天工夫就把100多幅图全部画好。不久,他得到一生中卖画的第一笔收入——30元稿酬。生活上出现转机,徐悲鸿变得开朗起来。在黄警顽的引荐下,他携带作品拜访了著名油画家周湘,并得到周先生的赏识。周先生让他欣赏了自己收藏的书画作品,这令徐悲鸿眼界开阔了许多。
后来,徐悲鸿获得了公费留法学习的机会,并于1919年开始了自己的欧洲游学生涯。在欧洲,他一待就是8年。其间,他参观临摹了许多名画,遍访名师,学习绘画技艺。当他回国时,画艺已有了长足的进步。1939年,徐悲鸿应邀至印度举行画展,并游历了喜马拉雅山的大吉岭。他在那里看到了许多罕见的高头、宽胸、长腿、皮毛光亮的骏马,并且经常骑着这样的骏马远游。他逐渐熟悉了马剽悍、勇猛、驯良、耐劳、忠实的性格,掌握了马最美的神态。
徐悲鸿大量写生,逐渐画出了马的气质和活力,进而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奔马,并达到了“尽妙”的境界。
徐悲鸿成才启示
面对苦难,泰然处之。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自古雄才多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