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的成就 怎么评价张辅

张辅四平安南、历仕四朝、尽心辅佐帝王,75岁高龄时随明英宗北征瓦剌,不幸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明廷追封其为定兴王,谥号“忠烈”。

  张辅的成就
  张辅于建文元年(1399年)随父张玉参加靖难之役。张玉战死后,张辅嗣都指挥同知。参与夹河(今河北滏阳河)、藁城、彰德(今河南安阳)、灵璧(今属安徽)诸地之战,为朱棣夺得帝位屡立战功。
  永乐四年(1406年),张辅以右副将军从征夷将军朱能进军安南(今越南北部)。途中朱能去世,张辅升征夷将军,领众自广西凭祥进兵,与左副将军沐晟合兵攻入多邦城,因画狮蒙马冲击,兼施神机火器破守军象阵,乘胜克东都(今河内)、西都(今清化)。永乐五年(1407年),大败安南兵于木丸江、富良江等地,俘安南太上皇黎季犛,改安南为交阯。永乐六年(1408年),振旅还师,进封英国公。永乐七年(1409年),以征虏将军率军攻交阯,在吉利深山追获大越上皇简定,迫使大越皇帝陈季扩乞降。永乐八年(1410年)班师。永乐九年(1411年),与沐晟合兵再攻伪降复起的陈季扩,败守军于月常江。至永乐十二年(1414年),俘陈季扩,班师。永乐十三年(1415年),任交阯总兵,平息陈季扩余部之乱。永乐十四年(1416年)冬被召还。张辅先后四至交阯,威名远震。
  永乐八年(1410年),张辅练兵宣府(今河北宣化)、万全,督运北征。永乐二十年(1422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间,参与明成祖朱棣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北征,立下功绩。
  宣德元年(1426年),扈从宣宗朱瞻基往乐安(今山东惠民)平息汉王朱高煦叛乱。
  怎么评价张辅
  张辅身材高大健壮,不妄言笑,性格刚毅威严,治军整肃,屹立如山。他三次平定交趾,威名远传海外。张辅历事四朝,连姻帝室,但仍小心谨慎,与蹇义、夏原吉和三杨同心辅政。二十余年间,国家太平无事,张辅是有功劳的。
  朱高炽: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
  朱瞻基:皇太后(诚孝张皇后)谒陵还,道汝辈行事甚习。言辅,武臣也,达大义。
  诚孝张皇后:此五臣(张辅与“三杨”、胡濙),三朝简任,俾辅后人。皇帝万几,宜与五臣共计。
  毛伯温:昔张辅以十余年劳费如滇中,竟可郡县,又何说也。仅得数年,郡县叛者相继,卒归于夷。
  李贽:使定兴辅不还京师,得似沐黔宁长守交趾,以至正统十四年乃卒,则安南岂有先定兴辅而陷没者哉。等死耳,不死于交趾以为忠,而死于土木以为不忠,悲夫。
  黄道周:张辅封侯,命讨交趾。交贼堤防,亘九百里。即下桩杆,又刺濠底。辅但令攻,一切不理。去梯附城,火炬齐起。乘贼惊慌,遂入城里。列象拒人,画狮惊靡。统矢再加,半逃半死。生擒(阙)季,捷闻赐玺。再反再平,功已足纪。请立陈孙,圣心称美。遂令大功,不全终始。土木从亡,臣节尽矣。
  宋徵璧:一国初武臣,固多人杰。下掩寇邓,上步韩陈。而语言文采,不少概见。后若张定兴、杨颖国(杨洪)、郭定襄(郭登)、戚少保(戚继光)之流,或横槊而成,或授简记室。雄心可寄,壮猷足录矣。
  谷应泰:①辅下交南,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而尚书黄福有威惠,交人怀之,戢伏莫敢动。②所可异者,太祖使沐英取云南,即留英世镇滇中;成祖使张辅取交趾,不以辅留镇彼国,二十年后,并召还黄福。祸发于中官,乱成于庸帅,斋貂、多鱼,特儆漏师,短辕(阙)犊,必败乃公。
  张廷玉:①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②尝考黄福与张辅书言:“恶本未尽除,守兵不足用。驭之有道,可以渐安。守之无法,不免再变。”权交事之始终,盖惜张辅之不得为滇南之沐氏也。
  蔡东藩:①成国公张辅,颇有远图,不特三擒番酋,叠著奇功,即如建设郡县,主张殖民,实不愧为拓边胜算。假令长畀镇守,教养兼施,吾知南人当不复反矣,何至后日之屡服屡叛乎?②阿噜台、玛哈木等,叛服靡常,原为难驭之寇。然成祖一出,靡战不胜,其不足平可知矣。此后即有犯顺消息,可遣一智勇深沉之将,如英国公张辅者,出为战守,当亦足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