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革命武装中走出了不少开国将军,其中还有几位华侨将军,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的卢俊义”的卢胜中将就在其中。早在琼崖起义之前,卢胜中将就是琼崖第一支革命武装中的一员,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和琼崖革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卢胜的革命生涯起步于琼崖第一支革命武装——琼崖讨逆革命军,成长于新四军。曾任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说:“陶勇加卢胜,无往而不胜!”在1937年的“漳浦事件”中,卢胜更是表现出了坚强的党性和临危不惧、善于斗争的特点,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的卢俊义”。
卢胜是海南琼海县人,原名卢家扬。因为生活所迫,从小便磨炼成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坚强性格。1926年,不满15周岁的卢家扬参加了本村的农民协会和讨逆团,并任分队长。1927年,作为共青团员的卢家扬又第一批参加了琼崖讨逆革命军。
然而,星星之火刚刚燃烧之际,国民党第十师在当地反动武装的配合下,对琼崖进行了残酷的军事“清剿”。由于敌我力量过分悬殊,党组织和红军部队蒙受了严重的损失。为了保存力量,党组织决定分散隐蔽,疏散革命骨干。在群众的掩护下,卢家扬与部分中共党员乘船潜往新加坡。
到了新加坡,卢家扬很快找到了马来西亚共产党组织。1927年3月,他经华侨共产党员卢嘉桂介绍,重新加入新加坡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此期间,卢家扬干过橡胶工、海员、厨师等。1932年初,由于宣传革命,卢家扬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在监牢里,他受到了严刑拷打,每天被用大冰块压住四肢,以致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支气管炎。在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后,卢家扬最终被以“危害治安”的罪名驱逐出境,押解回乡。
后经多次辗转,多方联络,卢家扬在厦门与共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10月,经共产党员杨全明介绍,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年底,获准到闽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
入伍后,卢家扬进步很快,先后担任排长、连指导员。1935年5月,在开辟云和诏革命根据地时,为了坚定必胜的信心,他将原名改为卢胜。此后,在1936年攻克云霄县城的战斗中,以卢胜为营长的中国工农红军闽粤边独立营一战成名,威震闽南。
1937年六二六协定签订后,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7月16日,国民党一五七师师长黄涛以整编为由,强行收缴了改番号为福建省保安独立大队的红军战士的枪械,这便是“彰浦事变”。是夜,副大队长卢胜手持三连庶务长藏匿下来的一支小曲九手枪,率领十几名战士翻墙突围,到了集合地点,共有100多名干部、战士相继突围而来。经过特委同意,他们重新打出了红三团的旗号,卢胜任团长兼政委。1938年,红三团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四团一营时,已发展到300多人枪,雄赳赳气昂昂奔赴抗日前线。
1939年7月16日,在新四军第一次党代会上,卢胜被选举为新四军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1943年3月,卢胜在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出席中共七大途中,于江苏涟水遭日军三面伏击。卢胜的右腿被打穿,警卫员只得用两枚银元绑在枪眼上止血。因此,卢胜也就成了七大代表中唯一未能到会的一位。
卢胜善于团结同志,善于动脑筋,打出过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例。尤其在苏皖支队政委任上时,他与司令员陶勇密切合作,更是锦上添花。
不光在军事上“出彩”,作为政治委员,卢胜的政治工作也毫不含糊。在著名的“黄桥战役”中,已担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的卢胜提出“有三纵就有黄桥,有黄桥就有三纵”的战斗口号,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这一政治工作经验也迅速在各部队得到推广。
在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期间,卢胜在训练中让战士牢固树立“有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加上“记功簿”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七纵的战斗力。在后来闻名遐迩的“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七纵不负众望,在仅有四分之一老战士的情况下,4天的战斗以3000多兵力,英勇抗击了5万多敌人的轮番进攻,并取得了歼敌200多人、伤敌3000多人的骄人战绩,创下了敌我伤亡15:1新纪录。七纵一战成名,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说:“卢胜有眼光,有法子。”
卢胜还是遵守纪律的模范。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为了减少城市的破坏,卢胜强调战士们多使用轻武器,尽量短兵相接地消灭敌人。战役结束后,指战员全部露宿街头,还将缴获的两卡车贵重物品全部上交。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说:“陶勇、卢胜有古名将之风。”
1952年,已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政委的卢胜入朝作战,率二十三军与敌军激战109次,歼敌14768人,缴获各种枪炮558件,击毁击伤敌坦克149辆,击落击伤敌机434架,狠狠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卢胜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卢胜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