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江西派词人吕本中生平 吕本中结局 吕本中子女 吕本中作品

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宰相吕公著逝世,封申国公,谥正献。吕家是北宋著名的官宦之家,连出了三吕宰相(吕蒙正、吕夷简和吕公著),吕公著执政刚毅严谨、得高望重,因此,所有的朝廷高官,包括宣仁高太后和宋哲宗,都来出席葬礼。五岁的孙子吕本中聪明伶俐,一直深受爷爷喜爱,站在遗像前大哭不止。
  “孩子”,宣仁高太后拍拍小孩的肩膀,抚摸着他的头,叹道:“孝于亲,忠于君。孩子,努力学自己,男儿当自强,加勉吧!”
  小吕本中似懂非懂地看着太后,使劲点点头,用小手抹去眼泪,渐渐收住了哭声……
  
  一眨眼,小吕本中长成了温情儒雅的青年。他勤奋好学,喜爱诗歌,热衷参加诗词派对,经常跟着陈师道、黄庭坚等人学诗,吕本中早期的诗风清新流美,有时也求新刻峭,旨趣幽深。 一次,他与朋友喝酒作诗,酒酣耳热之际,搞了一副名为《江西诗社宗派图》的戏作,因黄庭坚、陈师道等25人之诗,“其源流皆出豫章(豫章是江西的古称)”,戏称之为“江西诗派”。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地域来划分派系,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趣的是,吕本中是开封人,当时并没有将自己列入“江西诗派”, 但后人却因他提出了“江西诗派”这个名称,都视其为“江西派诗人”。
  在谈到诗词创作时,吕本中率先提出 “悟入”说。在《童蒙诗训》中,他说:“作诗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功夫中来,非侥幸可得也。”又提出了“活法”之说:“学诗当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所谓“活法”,即活学活用,不要墨守成规,类似武林侠客练到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不过,吕本中的这些文学理论虽然高明,但他自己的诗,却算不上一流。倒是他无意中作的一些小词,虽不及诗之浑厚,但在描写离愁别恨、风花雪月之情时,引入民歌情调,显得活泼生动,格调清丽自然,感情真挚细腻,更受到后人的称赞。最著名的是《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这首词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自然贴切,构思精巧,言辞清丽,颇有民歌的韵味。
  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青年吕本中也过着诗酒风流的无忧生活。这种风流肆意的生活,也大胆反映在词中。如表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约会离愁的《减字木兰花》: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
  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
  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还有这首香艳的《长相思》:
  要相忘,不相忘,玉树郎君月艳娘,几回曾断肠。
  欲下床,却上床,上得床来思旧乡,北风吹梦长。
  陈如江认为吕本中的词“流动明畅,清丽自然,词风格与韦庄之疏放为近,呈现出清新流美的民歌风味,是对小令的开拓。”但韦庄擅长白描,寥寥几笔,闺情离愁就极为出彩,吕本中词显然难以媲美。
  然而,吕本中以构思精巧见长,词浅而意深,比如这首《踏莎行》,借梅思人,手法新颖别致,意境迷离秀美: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旧时,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沉醉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如梦令》写相思之情,浅显直白,流畅清丽,自然清新:
  海雁桥边春苦,几见落花飞絮。
  重到柳行西,懒问画楼何处。
  凝伫,凝伫,十顷荷花风雨。
  《浣溪沙》呈现婉转凄清的朦胧美:
  共饮昏昏到暮鸦,不须春日念京华。
  迩来沉醉是生涯,不是对君犹惜醉。
  只嫌春病却怜他,愿为蜂采落残花。

  但是,吕本中的这种诗情宁静的书斋生活,很快就被金兵的铁马胡笳彻底打破了。金兵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灭辽,靖康元年进攻汴京,当年年末,东京城被攻破。靖康二年,徽、钦二帝被掳北上,北宋灭亡,国家陷入战乱之中。
  金兵入城后,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吕本中时值城中,和千万的京城子民一道,亲眼看着繁华的京城变成人间地狱,在战火中痛苦煎熬。亡国之恨、切身之痛,促使他拿起笔,用诗歌记录了那场灾难。
  《守城士》描写了抗金将士的奋勇抵抗,“北风且莫雪,一雪三日寒。不念守城士,岁晚衣裳单。衣单未为苦,隔壕闻战鼓。杀贼须长枪,防城要强弩。炮来大如席,城头且撑柱。”
  《兵乱寓小巷中作》写道:“城北杀人声彻天,城南放火夜烧船”,记录了京城沦陷带来的苦难,百姓遭受战祸的惨状。《城中纪事》控诉了敌军烧杀抢掠的罪行。金兵退后,吕本中自感“乱后惊身在,端如犬丧家”,对着已是废墟的京城,又写了《兵乱后自嬉杂诗》29首以抒愤,其一写道: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
  这种伤感和忧愤的诗风,与早年的轻快圆美风格迥然不同,题材也由风花雪月转为国民时事,且成为他后半生的主要诗词特色,对后来者,尤其是对陆游,影响极大。
  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吕本中也跟着南迁,流落江南一带。在重阳节时,对着江南的冷月残菊,他“佳节倍思亲”,登高望远,却感到故园难回,咽泪装欢,凄凉无限,作了一首描写江南风光与忧时伤乱的小令《南歌子》: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
  只言江左好风光,
  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这首词表现“中原归思”,工稳精润,颇受评论者的称赞。曾季貍说“尤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艇斋诗话》)。《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绍兴六年,吕本中来到杭州,宋高宗赵构特赐他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以示重用之意。大概在此期间,吕本中向赵构上陈了一本《官箴》,对朝廷官员提出要“清、慎、勤”的道德要求:“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清、慎、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已。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
  今日“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要做到“清、慎、勤”,亦恐不易吧?
  绍兴八年二月,吕本中升迁中书舍人。六月,兼权直学士院。当时,赵构和秦桧正忙于与金“和议”。吕本中反对议和,见金使前来,大家讨论如何接待金人时,就发言道:“金人来了,我们应尽量简单接待,显示国家贫穷勤俭。何况,成败大计,本不在此,而在我们治政得失、兵财强弱。”秦桧听后很不高兴。
  靖康之难之前,吕本中与秦桧曾同为“承务郎”,相得甚欢。南宋建立后,秦桧初任宰相时,大力提拔“关系户”,也想提升吕本中,以便他为自己卖命。吕本中接到秦桧的封册书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秦桧亲自写信,要他上任,但吕本中还是坚决不从,梁子自此结下。
  不巧的是,吕本中又与秦桧的对头赵鼎好上了。赵鼎素喜“元祐之学”,认为吕本中是“元祐大臣”吕公著的孙子,又是范冲所推荐,特来拜访吕本中,两人一见投缘,引为相知。《哲宗实录》编成后,赵鼎升迁仆射,吕本中草制,文章有这么一句话:“合晋、楚之成,不若尊王而贱霸;散牛李之党,未如明是以去非。”
  秦桧认为吕本中有讽刺之意,翻脸大怒,对皇帝说:“吕本中受了赵鼎的指使,盼望和议失败,好为脱身之计。”风御官员萧振是秦桧之党,借机弹劾吕本中。吕本中于是被“莫须有”罢官,“提举太平观”。
  吕本中少年时期,曾师从程颐,对理学颇有兴趣。罢官后,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倒在理学研究上取得一些成就,提出了“贫贱勿厌”、“富贵勿羡”等理学思想,著有《东莱诗集》20卷,《春秋集解》30卷,《师友渊源录》5卷,《童蒙训》3卷等。后世尊称为东莱先生,赐谥文清。
  吕本中一生,担得起当年高太后“孝于亲,忠于君”的嘱咐。
  
  吕本中(1084- 1145年), 字居仁, 世称东莱先生,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录词二十七首。